-
1 # 米禾
-
2 # 魯鵬程-家庭教育
魯鵬程回答:
兩三歲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不安甚至厭煩的“壞”的變化:
經常動不動就說“不”;
一片面包,爸爸只是咬了一小口,他就立馬哭了起來,他真的很“小氣”;
一件東西,他說放在哪就必須放在哪,別人要是動了,就立刻倒地大哭,真讓人難堪;
出門在外,讓他打招呼就是不打,真是沒有禮貌;
突然冒出一句髒話,大家都被驚呆了,他很得意,不顧勸阻一個勁兒的重複……
這些“反常”情形很常見。
孩子真的是小氣、自私、不懂禮貌嗎?還是傳說中的“叛逆期”來到了?
的確,兩三歲的孩子,通常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也就是所謂的“叛逆期”,在這個時期,他開始變得“執拗”。
通常來說,孩子從1.5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和不斷加強,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他常常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形成與父母“對著幹”的表象。
不過,孩子成長中出現的任何現象都是有原因的。我們看到的叛逆,其實正是孩子成長的機會,也是我們瞭解孩子的契機。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教養方式和兒童期、青春期孩子的教養方式還是不一樣的。
兩三歲的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大都是其天性使然,是他在學習、探索這個世界。所以,他要摸什麼、拿什麼、品嚐什麼、感受什麼,只要保證安全,都可以讓他盡情去做。如果是他要玩,我們也不要太過限定他必須要玩什麼玩具或者什麼遊戲,因為孩子已經具備了自己去尋找樂子的能力。
當然這是對3歲前的孩子說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天性”就變了,該限定的還是要限定,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人是不會“樹大自然直”的,也不要太過崇尚所謂的“給孩子自由”、“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然,到時候孩子的表現會是會讓人手足無措的。
那面對兩三歲孩子出現的第一個叛逆期,到底應該怎樣應對呢?
總體的原則是,既不能過多限制,也不能一味滿足。因為過多限制或與孩子以硬碰硬“較勁”會讓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尊心受到打擊,而一味滿足則容易導致孩子以後變得任性妄為。所以,對孩子要有愛、理解與適度的順應,但也要有引導甚至是管教。
再稍微具體一點來說,需要明白這幾點:
3歲左右孩子會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媽媽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給足孩子安全感,讓他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守規則是孩子的天性,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
內容很多,足以寫成一本書,所以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魯鵬程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肯定他的成長,可以說你真的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是個大寶寶了,然後再引導他思考 :“你認為這個事情怎麼做比較好?我們一起來商量商量········”這樣可以幫他從情緒狀態裡跳出來,引導他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