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道理是如何被證明出來的?

15
回覆列表
  • 1 # Jonney1968

    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回答的:

    既要接受教育,更要努力實踐,在實踐中來展現自身的價值.

    我們要明白教育是需要的,實踐是更需要的.

    教育是基礎,實踐是驗證教育的成功與否.

    但是我覺得 “教育”“傻”,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我們要懂得,在充分開發“智商”跟“情商”之前,我們都是受過前期的教育,從幼兒園的啟蒙教育,再到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

    其實教育是能夠讓你實現人生飛躍的一種途徑,但是為什麼說有的人學的越多,反而變的越傻,這裡面其實有一個誤區. 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知行合一”,你一定要把你學到的東西、懂得的東西以實踐的方式轉化話,古話說趙括只知“紙上談兵”,不是因為他的智商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實踐的太少.

    我們只有懂得“知行合一”的時候,才能明白,“教育”其實是核心,也是根本,但是我們在掌握這個核心之後,一定要懂得怎麼去利用、怎麼去轉化、怎麼去把它變成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途徑.

  • 2 # 鴻儒592

    人越被教育越傻,是嗎?

    對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頗。不過有“被”字就另當別論了。

    被動的教育,一種是沒有自己的甄別和感悟的教育,無差別的全盤接受,就像是傳銷一樣,被洗腦而不能自拔。一種是填鴨式的把活的知識變成難以消化的垃圾,雖然灌滿了,但永遠不知道怎麼用,也就是所謂的書呆子。從這個意義來說,人越被教育越傻是對的。

    但,潛意識您好像不是這個意思。後面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其實,實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毛主席提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就是實踐嗎?是不是隻有實踐出真知,不一定。只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說法。人類進化過程,身體的進化主要靠體力勞動,頭腦的進化靠的不僅僅是實踐,牛頓定律怎麼來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怎麼來的?楊振寧的量子理論又怎麼來的?這都不完全靠實踐獲得,演繹推理,邏輯演化也是必須的。

    實踐往往由於實驗樣本容量小(反覆實踐次數不可能足夠大),整理歸納的所謂“真知”並不能適用於大多數,或者只是某階段、某範圍內可行的“真知”。鑑於此,唯有實踐出真知這個表述是不準確的。

  • 3 # 現代農夫

    這是因為創造力不能被教育出來,創造力,團隊協作能力,管理能力,這個是需要不斷去實踐出來的。

    其實學習的過程更多是對現象的解釋過程,這種解釋性的學習大概佔了一大半。有句話叫做知其然,然後能知其所以然。現實生活中,我們知其然,然後也知其所以然了,但最後發現一上手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在這裡我不想說是教育有什麼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太大了,談論不了。

    但是在這個日益激烈變化的時代,好孩子,乖孩子,在社會上貌似要吃虧一些。特別是有一些內向的,不善於交流的人,明顯要吃虧。但是這些性格上的特點,在學校的時候沒有得到有效的糾正,想來也挺可惜的。

    還有就是眼界,這個是需要用錢堆出來的。記得上班的時候有一批芬蘭的學生來我們公司考察,從他們的臉上我看到了跟我們學生很不一樣的地方,自信Sunny開朗,還有就是天然的親和力。我想這就是他們教育最好的解釋。

    唧唧歪歪說了這麼多,如果感覺不適的話,我後期可以刪掉。。。。。。

  • 4 # 小斌幼教

    實踐教學是近代提出而且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實人的學習方式大概有三種。第一種就是視覺性,第二種是聽覺性,第三種是動覺型。

    視覺型學習的孩子,他們通過觀察更容易吸收知識的內容。聽覺型學習的孩子,他們更容易通過傾聽老師的講解來獲取知識。動覺型學習的孩子,他們往往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取知識的內容。

    但是無論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動覺型,都是教育的一種方式。所以人越被教育越傻,唯有實踐出真知這句話,是有悖常理的。

    非常遺憾的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學生往往也比較多,所以在中國聽覺型學習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也正因如此,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之下,培養出一個科學家相對來說是很艱難的。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在一個班級當中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往往動手能力特別強。但恰恰這樣的孩子更具有科學家那種探索的精神和品質。只是在我們國家這樣的一種教育體制之下,他們沒有被髮掘和發揮出來而已。

  • 5 # 若無閒事掛心頭67

    這個說法有點道理,但太絕對。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話一度成為很多人的座佑銘,然而仔細想想,這句話固然瀟灑,但不夠確切,不夠理智。

    最好的做法應該是:走自己的路,也聽別人說。也就是說既參與實踐,追尋心中所愛,又接受教育,聽得進別人的有益意見。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不走偏路,少走彎路。

    人不會是越受教育越傻,關鍵是你如何對待接收到的知識。對於知識,既不全盤皆收,又不堵住耳朵,而是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智慧從知識中來,也從實踐中來,最終又都歸於生活實踐。

  • 6 # 明天的明天就是後天

    一個是二維的一個是三維的,用錘子錘釘子要先講錘子是怎麼樣的,釘子是怎麼樣的,錘釘子又是怎麼樣的,半天都過去了還沒明白,拿個錘子釘子一錘子下去一秒鐘什麼都明白了,你說那樣出真知?

  • 7 # 使用者708595905615zfl

    這個問題我來答。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人,但不具備普遍性。

    我高中時,給我們上數學課的一位男老師,很有才華,可惜倒不出來。

    有同學背地裡稱他榆木疙瘩。

    其實,我的這位數學老師在那個年代人家可是響噹噹的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才生。

    只是讀書讀的多,有些圩了。

    讀書是好事。

    尤其是現在我們都特別羨慕那些動不動就是985,211出來的大學生,他們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知識改變命運,絕對不是空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妹們,來說說你在育兒階段買東西踩過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