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徹玉馨,一聲聲清越度幽嶺。”我用弘一大師《月夜》裡的這句詩做開頭,來談一個人,他是與弘一齊名的蘇曼殊大師,這個不能被遺忘的人。在這裡不談他的革命歷史,不談他與眾多名人的密切關係,就說說他和他的詩。 讀了別人寫他的小說《沉淪的菩提》,讀了他自己的詩歌,他的自傳體小說《斷鴻零雁記》,越發地受到他的感染,他的不羈,他的纏綿,他的情感,看似雲裡霧裡,多少感到些有些沉重。在這些作品裡,可以看到他在尋求過早失去的母愛,紀念瞬間即失的純真愛情。在世俗與理想中的掙扎浮沉,在理性與夢幻中的交替的生活,有他的苦悶和抑鬱,也有他的歡欣和喜悅。所以我更願意,把他看做一個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來看待。 因蘇曼殊多寫的七言情詩,也有人喻他做情僧,詩僧。 蘇曼殊一心向佛,卻一直無法使自己的心緒平靜,起伏不定,時僧時俗,時而壯懷激烈,時而放浪不羈,有著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讀他的詩,你彷彿看到他的雙眸看到花兒明澈,看到烏雲又暗淡,率性的真實,無掩飾的直白。 詩風格別緻,自成一家。如:“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抒情則纏綿悱惻,千迴百轉,“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景物則形象逼真,想象連綿,“雲樹高低迷古墟,問津何處覓長沮?魚郎引入林深處,輕叩柴扉問起居。” 寫人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柳陰深處馬蹄驕,無際銀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滿山紅葉女郎樵。” 蘇曼殊的小說則既保留了中國小說情節曲折、故事完整、描寫簡潔等優點,又吸收了西洋小說注重描寫自然環境、人物心理、人物外貌等長處,從而提高了小說的文學性、可讀性。為後來“鴛鴦蝴蝶派”的創作,做了鋪墊。他的小說有,《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等,在他的作品就充滿了濃厚的感傷主義和人世無常的情調。 蘇曼殊獨特的性格,樹立了他在文學和書畫上的特殊地位。他在靈魂深處的孤寂,又把他推向了另一個思想境界,促成了他在佛教領域的成就。他有著多面性,乖僻,你看他身徜徉在青樓,紅顏無數,但股子裡卻還是和尚,不帶走半片雲朵。 我看過他的像片,他有著一雙慧眼,帶有詩的神韻。我覺得他自己就象是一首詩,透著一種“隨情就性,不飾雕琢”的直爽和豪氣,有著率真,有悲情,有著痴,更有一種執著。 子曰:“朝問道,夕死可矣。”是對蘇曼殊短暫的三十五年苦難的人世生活,最好的總結。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長眠著永遠年輕的大師,幽幽的湖水伴著他,守著永遠的孤寂和曾經的燦爛。
敲徹玉馨,一聲聲清越度幽嶺。”我用弘一大師《月夜》裡的這句詩做開頭,來談一個人,他是與弘一齊名的蘇曼殊大師,這個不能被遺忘的人。在這裡不談他的革命歷史,不談他與眾多名人的密切關係,就說說他和他的詩。 讀了別人寫他的小說《沉淪的菩提》,讀了他自己的詩歌,他的自傳體小說《斷鴻零雁記》,越發地受到他的感染,他的不羈,他的纏綿,他的情感,看似雲裡霧裡,多少感到些有些沉重。在這些作品裡,可以看到他在尋求過早失去的母愛,紀念瞬間即失的純真愛情。在世俗與理想中的掙扎浮沉,在理性與夢幻中的交替的生活,有他的苦悶和抑鬱,也有他的歡欣和喜悅。所以我更願意,把他看做一個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來看待。 因蘇曼殊多寫的七言情詩,也有人喻他做情僧,詩僧。 蘇曼殊一心向佛,卻一直無法使自己的心緒平靜,起伏不定,時僧時俗,時而壯懷激烈,時而放浪不羈,有著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讀他的詩,你彷彿看到他的雙眸看到花兒明澈,看到烏雲又暗淡,率性的真實,無掩飾的直白。 詩風格別緻,自成一家。如:“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抒情則纏綿悱惻,千迴百轉,“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景物則形象逼真,想象連綿,“雲樹高低迷古墟,問津何處覓長沮?魚郎引入林深處,輕叩柴扉問起居。” 寫人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柳陰深處馬蹄驕,無際銀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滿山紅葉女郎樵。” 蘇曼殊的小說則既保留了中國小說情節曲折、故事完整、描寫簡潔等優點,又吸收了西洋小說注重描寫自然環境、人物心理、人物外貌等長處,從而提高了小說的文學性、可讀性。為後來“鴛鴦蝴蝶派”的創作,做了鋪墊。他的小說有,《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等,在他的作品就充滿了濃厚的感傷主義和人世無常的情調。 蘇曼殊獨特的性格,樹立了他在文學和書畫上的特殊地位。他在靈魂深處的孤寂,又把他推向了另一個思想境界,促成了他在佛教領域的成就。他有著多面性,乖僻,你看他身徜徉在青樓,紅顏無數,但股子裡卻還是和尚,不帶走半片雲朵。 我看過他的像片,他有著一雙慧眼,帶有詩的神韻。我覺得他自己就象是一首詩,透著一種“隨情就性,不飾雕琢”的直爽和豪氣,有著率真,有悲情,有著痴,更有一種執著。 子曰:“朝問道,夕死可矣。”是對蘇曼殊短暫的三十五年苦難的人世生活,最好的總結。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長眠著永遠年輕的大師,幽幽的湖水伴著他,守著永遠的孤寂和曾經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