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西紅柿奶爸

    很多時候,拖延症是一個人情緒管理出現了問題,而拖延只不過是具體的外在表現。

    比如孩子覺得不拖延的時候做完事情沒有任何獎勵、沒有任何意義,甚至還不如拖延以後帶來的後果讓他滿意,所以他就會選擇用拖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比較明顯的一個理由就是家長可能平時疏於對孩子的關心照顧,很少主動和孩子交流,導致孩子通過拖延的形式引起家長的注意,比如不及時完成作業,不好好吃飯,不按時睡覺等等。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家長的主要注意力才會集中在孩子身上,和他們產生交流,這正是他們平時所缺少的。而時間久了,哪怕家長比以前關心的更多,但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了,自然就很難調整了。

    另外孩子的拖延也和家長平時自身的做法有關: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在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你怎麼做,他就怎麼學。所以在你質疑孩子為什麼這麼磨蹭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行動派”?

    再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當前所接觸的任務超出了他自身能力的範圍,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很好的解決,而家長把這樣“困難”的任務推給孩子以後就不管了,這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既不想做,又不得不做,所以只能拖延著做。

    無論哪種情況導致的拖延,最後的主要責任應該都是在家長身上:畢竟家長對孩子的養育負有主要責任,而孩子出現了問題自然是要找第一責任人來解決問題。所以在我們幫助孩子走出拖延的時候,具體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做好自己的角色,明白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2、主動關心孩子,幫助孩子解決過於困難的任務。

    3、給孩子適當的正面激勵或獎勵,提高孩子快速完成任務的動力。

    雖然方式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家長其實不多。所以說白了,主要家長肯用心,孩子就肯定不會拖延下去!

  • 2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首先我們先梳理一下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缺少時間概念

    很多時候低年齡段孩子拖拉,是因為他們的時間觀念尚未形成,一般在10歲之前,孩子是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的。而且,孩子的時間觀念並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通過大量地活動與積累,才會慢慢構建起來。

    2、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手頭上的事情。正在吃飯時,電視裡的一句話可以讓他放下碗專注到螢幕上;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衛生間,看到洗澡時的小鴨子就玩起來忘了刷牙,這些干擾都是導致孩子拖拉的原因。

    3、孩子的動作不熟練

    很多時候,孩子做功課、做家務或者在一些生活細節上會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是因為能力有限。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們還沒有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這些都需要時間練習和適應。

    4、孩子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

    通常,孩子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幹,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寫作業,就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是家長的事,是家長佈置給自己的任務,他就會能拖就拖。

    5、孩子做事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信心,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碰到問題就想求助他人,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6、家長包辦太多

    早上時間不夠,幫孩子穿衣服、穿鞋;出門時間來不及,給孩子餵飯、收拾書包;雖然媽媽一邊催促著、批評著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媽媽都給幹完了。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無論是吃飯、穿衣、洗漱、整理,自己做的慢沒關係,反正最後爸爸媽媽都會做完的。

    那該怎麼辦呢,教給大家十個妙招。

    1、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可以給孩子做一分鐘專項訓練,如何做呢?

    (1) 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根據年級不同,難度可以不同)。規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讓孩子感覺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寫不出一個小題。(計算不僅練速度,還鍛鍊專注力)

    (2)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書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並進行對比。

    (3) 一分鐘寫數字訓練。讓孩子每天練習一分鐘“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同樣,記下每次的情況,並進行對比。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習三至五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還可以通過獎勵積分機制引導孩子參與,因為孩子可能第一次有興趣,第二次好玩,第三次就不新鮮了。設定挑戰小目標不斷激勵嘗試。

    2、停止催促,善用鼓勵。

    孩子做事磨蹭時,很多家長都喜歡不停地催促,結果越催慢,家長也更生氣,就會形成惡性迴圈。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我們就鼓勵她,孩子就會越來越有信心和成就感。比如經常對孩子說:你今天做作業比昨天快了2分鐘哦!”“今天你寫完作業就把書本和文具裝到了書包裡,你的書桌看起來真整潔!”“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 這樣通過清晰的真誠的鼓勵話語,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且認識到不拖拉所帶來的好處,就會激發他的內在原動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千萬不要吝嗇語言,要多指出孩子的小進步,即使再糟糕的情況,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愛的眼光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另外,當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3、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佈置一些家庭內部的作業,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會佈置什麼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我有空閒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就拖很長的時間,由於老師的佈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就玩了。

    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佈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遊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像劉老師在我們的幸福門課程上講的,我們可以跟孩子這樣講“做完作業,抓緊時間出去玩”我相信,孩子的效率立馬提升三到五倍。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便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隨著孩子長大,會越來越希望獨立和自主,逐漸給孩子自主的空間,去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這也更利於孩子成長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4、讓拖拉付出代價,形成責任意識。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後磨磨蹭蹭的,家長不要急,也不要去幫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裡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後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詢問他遲到的原因,孩子捱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講到,有個美國中學的校長,給家長們寫了一封信,裡面就說到,學校有一條規定:不許家長幫孩子拿他們忘記帶到學校的作業,午飯,衣物等物品。上面寫明,如果你想把孩子忘記帶的作業,午飯,衣服等給孩子,停下,請轉身離開,孩子忘記帶午飯,很好,餓一頓,會讓孩子記住,如果不想餓肚子,那要學著如果提供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學一起吃,忘記帶書本,很好,想法子去借,或者回家自己補習,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做不好就要自己承擔後果,這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傳遞的理念。

    這個是狠招,可能很少有家長會去使用,不過對孩子明確自我責任意識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5、教會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沒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家長就必須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樣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樣洗漱才能不浪費時間,怎樣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另外,對於一些手部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比較差的孩子,家長還應當增加一些有針對性的特殊訓練,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6、消除分心因素。

    比如孩子進餐的時間可能正好是電視裡播放動畫片的時間,於是許多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就邊吃邊看起來了,這樣一來孩子當然會吃得很慢,這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關掉電視機,或者把進餐的時間要麼提前要麼推後。

    再如在孩子學習時,家長應當儘量給他創造一個較為安靜的、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這時家長不要上網玩遊戲,不要給朋友打電話嘮嗑,不要不時地去問寒問暖,即使是在做家務也要儘量防止發出很響的聲音。

    7、不能責備打罵

    其實,對於孩子做事磨蹭,家長採用發脾氣的辦法是於事無補的,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較慢,這時如果家長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會越發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

    另外,面對家長髮脾氣、責備和打罵,孩子的心理感覺一定不好,有時他就有可能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或者乾脆故意拖延時間來表示對家長的反抗。

    8、設定時間限制,增加緊迫感。

    增加緊迫感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等增加些計時性活動,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與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後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保質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做得不好就給予一定的懲罰。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店挑選一個喜歡的計時器,或者買一個小沙漏,然後每次做事前,讓孩子自己選定合理的時間去完成。這樣會大大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在不知不覺中改掉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 3 # 容媽育兒教育

    拖延症的定義是: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他只是不想做而已。

    不想做就是不想做,因為最後爸爸媽媽會幫他做。就算最後沒人幫他做,後果他也可以承擔。也沒什麼後果,最後爸爸媽媽都會幫他搞定的,不需要他操心。

    "拖延症"是什麼造成的呢?

    父母包辦,長輩包辦。

    總是有人會幫他做。總是有人會幫他拿水。總是有人會幫他穿衣服。總是有人會幫他整理東西,總會有人叫他起床,等等。

    就算最後大人不幫他做,也沒什麼。孩子想著:反正到時候爸爸媽媽會催我,等催了我再說唄。

    這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為家長。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爸爸媽媽絕不會幫忙。

    一定要讓孩子懂得這個規矩。

    規矩是做出來的,要靠父母堅持。

    哪怕到最後一秒也不催,不幫忙做。

    因為這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拖延症"都是家長造成的。

    家長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還是最重要的那個老師。

    不要指望,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甚至於高中的老師去改變你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很多壞習慣已經成形,想要扭轉過來非常的難。

    在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父母家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了"拖延症",那和他講道理已經沒有用了。

    直接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承受因為沒有完成這件事而產生的後果,並得到相應處罰。

    這樣,他才會在一次一次的處罰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為了不接受處罰,不用你說,他自己就會去改正。

    這就和上班遲到一樣。遲到了老闆就會扣工資。你為了不被扣工資,只能準時到。

  • 4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孩子做事情總是慢吞吞吞的,家長看在眼裡,真是又氣又急,恨不得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按說孩子天生好動,為什麼在有些事情面前就會慢慢吞吞的呢?

    1:有一部分孩子天生的性格就屬於慢吞吞型的,這樣的孩子並不容易改變,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關注她的需要。

    現在的孩子享受了父母了和長輩太多的精心照料,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由大人帶了一事變習慣性地形成了對於父母和長輩的過分依賴,即使是面對一些需要自己完成的簡單的事情,孩子也會不緊,不忙地磨蹭,等待父母或長輩的援助之手。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模仿的第一個物件。如果父母也有磨蹭的毛病,那就首先改變自己,只要家長養成雷厲風行,乾淨利索,動作迅速的做事習慣,有了良好的行為典範,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物件。

  • 5 # 九一散人

    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總是為自己設定完美的目標,缺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體驗到無法完成目標,害怕失敗而不斷地推遲事情的進展,從而導致拖延行為。

  • 6 # 張鐵軍158

    第一,有人代其勞,沒養成身體力行的習慣。

    第二,督促和絮叨是拖延的催化劑。

    第三,運動和睡眠不足。

    第四,凡事都有例外,解決之道在例外之中。尋找不拖延的時刻以及其發生條件,重複這一條件,就會繼續發生這樣積極的結果。

  • 7 # 秋姐在路上

    從小養成的習慣,媽媽有責任,比如,從小就應該培養吃飯時就只能吃飯,不允許邊吃飯邊看電視,告訴他吃完飯才能看,其他的事都一樣,不能一心二用,大人一定要做好表率,不要自己捧個零食在那裡邊吃邊看電視,這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到大了就很難糾正了

  • 8 # 棋棋成長記

    首先,父母有無時間觀念,是否守時守約。

    第二,父母愛心氾濫的幫辦。

    第三,父母給孩子的專注力“搗亂”。

    第四,上有父母“高壓”政策,下有拖延“反抗”對策。

  • 9 # 煜媽媽

    不管是小孩兒還是大人,我們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想拖延。那麼的拖延症是怎麼造成的呢?

    首先當孩子們對一件事情不想做的時候,你越是急躁越是催促孩子就會越慢的去完成。因為他們本來就對這件事情就是抗拒的,只能通過拖延的方法來完成這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父母強勢嚴厲的是會造成孩子拖延症。當然造成孩子有拖延症,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將孩子拖延症得到緩解並解決掉。

    父母在孩子面前暴露了拖延症。這所有的父母也會遇到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吧,那麼在面對這些事的時候,你也會選擇暫時的逃避來解決。比如今天的衣服該洗了,可是你現在不想動,就想放在那兒,等明天一起洗。你這些拖延的行為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拖延,所以做家長的也不要有拖延。

  • 10 # 羊九哥

    這就是跟著大人學的。我們要給孩子做榜樣,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話題和演示。反之,孩子天天看到的就是大人的拖延,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我們要改變孩子的拖延症,先從自己做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冒險,你會支援他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