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輪明月不正午
-
2 # 歸樸堂主單仁青
詩歌也要隨時代,古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不能生活在古人的環境中,沒有生長的環境就絕對造不出他們的詩境,反而古人也做不出現代的詩歌。
-
3 # 曉風拂殘月
誠然,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瑰寶。比如,詩歌,往遠了講有《詩經》,再往後有唐詩宋詞元曲,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古漢語的魅力,豐富了我們的文化視野,陶冶了人的情操,增加了閱讀快感和體驗,也瞭解了更多的人文與歷史。
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現在沒有普及呢?
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一,環境不同。民國開始,魯迅等一批大師開始推崇白話文,讓漢語去繁就簡,變得更直白,是想讓更多的人能看懂、讀懂,想以此喚醒愚昧麻木的底層民眾。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掃盲,推行簡化字,又是一大推手。自此,古文沒有了市場,相當於推出了歷史舞臺。作詩詞,沒有古文基礎,用白話文的話,體現不了漢語的凝練之美,也難以體驗到那種古韻和意境。
二,影響力不同。詩詞最繁榮的時候還是唐宋時期,除了科考會考到詩詞,引薦人才的時候,詩詞是評價一個人有沒有才能的重大依據。能做得一首好詩(詞),“朝為田舍郎 ,暮等天子堂”,亦不是難事。而現在,詩詞在語文考試中只佔很少的比例,更不會拿來評價一個人是否有才能,頂多算是一種愛好,在小圈子裡玩玩而已。
當然,隨著國力的提升、文化的復興,詩詞這一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產物,又有所抬頭,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和喜好,越來越多的詩詞大會、古風歌曲,就是見證!
當華人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自信的時候,詩詞必將被傳承和發揚光大!
-
4 # 醉語老湯
修身養性吟詩心,
歷史典故心間存。
善惡美醜博聞見,
淡守清音鎖愛珍。
真正的詩人,自求於君風人品,守信於做事做人。
特行獨立,博懷廣愛,豪邁引而世,柔情布蒼生。蒼桑音於道途,
仁慈始岸於心。
無論是偉人毛澤東的詩情豪邁,胸懷遠志譜世曠文。弱女子李清照的柔情似水,悲愁悽韻。還是詩仙太白的豪氣干雲,醉與天聽。
忬懷寫意無不影現,作為詩人詩情於世的擔當和責任。無論身處何種地位和處境,詩信猶存,守志於心。
中華詩詞千古傳承……
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再熱愛詩詞創作,於是,詩心之路毫無捷徑可言,需要不斷開闊和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悟道靈感創意。
欲速則不達,短視難作為。古風神韻千年耕耘,萬年傳承,急功近利思潮不可取。
詩心永存,天下知音!
-
5 # 愛網人
根本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 沒有市場!沒市場就換不來名和利 就沒有創作動力
比如 前幾年炒作的十字繡 有人高價買 就有更多人提供產品 現在不流行了 誰會去花幾年時間繡十幾米?
再比如 京劇 沒人聽就沒人唱 更別說出名角了
回覆列表
我認為古典詩歌是時代的產物,是在古文化背景下的一種單一的文化形式,由於社會的侷限性,阻礙著向多元性的發展。不象現代社會,知識是多面性的,天文地理,生物自然,數理化,科技等琳琳種種。向古典詩歌進取的人很少了,先仙人們對古詩詞的錘鍊程度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很難超越。再說歷史不可能倒流,我們也不能回到古代,總總的一切,古代詩詞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了,也成為不了主流,也只能發展成為一種文學中的愛好與情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