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樂熊關注兒童成長

    根據你的描述,可能是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零食控制的比較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才會偷偷的拿錢。從孩子拿錢的金額可以知道,孩子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當作閒聊時跟他說今天媽媽準備給你買個你最愛的玩具,可是卻發現少了幾塊錢(孩子偷拿的金額),引導孩子把自己拿錢的事兒說出來。並且為了獎勵孩子的誠實,把這個玩具給買回來。還要跟他說如果想要什麼東西了,可以先跟大人商量,如果不是觸及底線的東西,可以儘量滿足他。即使是不能滿足的,也要給他講清楚原因。

  • 2 # 索菲婭的世界

    其實從你上面說的那些事情裡面可以看到孩子偷錢的原因,而且孩子基本是買小零食吃了。是否說明,孩子其實就是缺乏零食吃呢?如果是,那就在家裡備著孩子愛吃的零食,同時,把錢收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孩子偷錢一方面是孩子的原因,還有家長監管不力的因素在裡面。

    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想吃什麼,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我們帶你一起去買。或者適當給孩子一點零花錢,讓他買自己喜歡的吃的零食也是可以的。

  • 3 # 白曉白vlog

    孩子應該從小教育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不要說謊,更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要是真的發現他偷偷拿了東西這個行為要及時重視起來及時給他好好說還整跟她慢慢講道理!要是這樣還沒有效果的話,還是需要家人經常陪伴他多一點愛多一點就會改正小孩這樣的壞習慣,我覺得孩子之所以養成這樣的習慣最終還是家長陪伴他的時間太少了!大多數別人的小朋友都會有爸媽陪伴,我為什麼沒有呢他心裡總會這麼想,缺少了爸媽陪伴的孩子也缺了教育輔導跟引導!老人畢竟年歲大了看不住孩子教育不了孩子。還是希望孩子的爸媽,多花時間陪陪孩子時間多一點真誠相待那樣會更好的。那樣孩子心裡會有溫暖不會覺得孤獨,慢慢久而久之壞習慣就改正了!

  • 4 # 將遇良財

    1,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如果寶寶要錢,可以跟爸爸或者媽媽說明,只要理由合適充分,爸爸媽媽都會無條件支援的,但是嚴禁自己隨意拿(不要說偷字),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再隨意亂拿的話,以後都不會支援寶寶的很多決定了,寶寶自己要好好考慮.. 2,作為家長,自己的錢也要保管好,不要隨意亂放,如果亂放了,會給孩子造成他拿了,你們也不知道少了的錯覺。 3,這麼小的孩子拿錢,不是因為他對錢有什麼具體的概念,一般是攀比心理,可能是在一起玩的小朋友買了什麼他沒有的玩具,或者其他,他也想買,而你們總是拒絕造成的。 4,如果已經上幼兒園了,可以跟老師好好溝通一下,讓老師跟孩子好好溝通,她們一般來說,比我們專業一些。說的話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

  • 5 # 石頭41971

    偷拿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懂得適可而止,不用老拿違反制度和規則的後果嚇唬他,要向他承認這世上有很多灰色地帶,比如偶爾一次的小偷小摸,雖然一時半會兒被人發現不了,但是不懂得適時收斂的話這個灰色地帶遲早會變成黑色,大難也就臨頭了。我小的時候也偷拿過家裡的錢,但是也知道拿得多了遲早會被發現所以拿過兩次後再也沒偷拿過錢了。

  • 6 # 餘超峰東霖先生

    我們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利與弊的衡量判斷下做的選擇。

    孩子4歲總偷錢,這也是他在他的判斷下做出的行為,在他對錢的需求和被父母發現後被斥責或被打一頓或趕出家門中間做出的選擇,所以說明他對於被你發現的處罰和沒錢的處罰中間,沒錢更可怕。

    所以需要做的第一是瞭解4歲的他為什麼總會有錢的需求,而且沒錢的話還有這麼可怕的後果,疏導這個需求的人生觀對與錯。第二是根據疏導的結果然後給與孩子得到錢財的路徑,孩子有需求又沒有得到的辦法,只能偷了,他也很無辜。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 7 # 小峰的遊戲日常

    四歲的兒子經常偷偷拿錢,千萬不能打,因為打了孩子會給孩子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他會認為拿了錢就會被打,以後就是會有些影響,最好的話就是和他聊一下,為什麼要去拿錢?

    有可能是因為他要去買一些東西,所以他才會去偷偷的拿錢,或者是他以前有過想買什麼東西,但是你沒有同意給她買,她就打算自己偷偷拿錢,然後去買。

    說來說去,最主要的是瞭解孩子心裡在想的是什麼?這才能根治,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去打罵孩子是沒有好處的

    以上是我個人對這件事的看法

  • 8 # 使用者274249116

    經常偷偷拿錢首先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第一次發現時就應該體罰並批評教育。教育孩子應該是出現錯誤就及時改正。而不是任由他一錯再錯,最後再想管過來已經晚了。 老人講三歲看到了,所以三歲之前的教育非常重要。

  • 9 # 農村成成媽媽

      你好,作為一個家長,我們應該能夠很好地與我們的孩子溝通。如果嬰兒要錢,我們可以向父親或母親解釋。只要理由適當充分,父母都會無條件支援,但嚴禁隨意接受(不要說偷聽的話)。如果父母發現嬰兒是隨意服用的,他們將來不會支援嬰兒的許多決定。孩子自己仔細考慮。作為一個家長,自己留著錢。不要隨意放過它。如果它轉過來,會讓你的孩子拿走。你不知道它不見了。不是因為他對錢的特殊概念,這樣的小孩才有錢。這通常是一種比較心理學。也許是因為一起玩的孩子買了他沒有的玩具,或者他想買的其他玩具,而你總是拒絕這樣做。如果你上過幼兒園,你可以和老師和孩子們交流。一般來說,他們比我們更專業。他們說的話會使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 10 # 探路者的隨筆

    首先你要明確地亮明你的態度,告訴他這樣做是錯誤的,讓他以後需要錢要光明地和大人要,也不能慣他亂花錢的毛病,如果發現還是偷拿錢的話,就一定要採取暴力手段決不姑息,否則一旦養成習慣,再改就難了。

  • 11 # 傾葉軒

    4歲的兒子經常偷偷的拿錢,提醒父母,千萬不要定義為“偷東西”。

    巧了,我小時候是“留守兒童”,也在大概的年紀“偷過錢”,所以研究了一下。

    這件事情,要從下面這幾個方面說起:

    1、正確培養物權意識

    4歲的孩子,自己的去拿錢,教訓幾次也不聽,說明他沒有正確的物權意識。熱從的、

    孩子從2歲左右,才開始萌芽自我意識,5-6歲,才開始形成初步的物權意識。物權意識形成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有時候還有反覆:

    0-1歲,沒有物權意識,自己的東西誰拿都可以。

    1-2歲,不明確“你的”和“我的”界限,喜歡的就是我的。

    2-3歲,進入物權敏感期,佔有慾強烈,我的東西誰也不能碰。

    3-4歲,如果物權意識得到保護,會學會分享。

    4-5歲,有了群體概念,知道“我們的”,大家一起玩的東西也可以看作是我的。

    5-6歲,形成初步物權意識,願意分享,但還不夠成熟。

    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去定義孩子,給孩子扣上各種“自私”、“霸道”、“小偷”“犯法”大帽子,這會在發展孩子“物權意識”上越走越遠。

    如果要發展孩子的物權意識,首先要從父母尊重孩子的物權開始,比如他的衣服,鞋子,碗筷。然後再慢慢的引導他,錢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掙得,可以給他用,但要經過大人的同意。

    一個不懂得什麼是“我的”的孩子,也不會懂得什麼是“你的”。

    同時,父母要多通過示範、遊戲、故事、繪本等方式,教會孩子“我的”、“你的”、“交換”、“借用”、“輪流”、“分享”等物權概念。

    2、找到事情背後的原因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不能簡單的“就事論事”,而是要“刨根問底”,通過觀察、詢問、引導等方法,尋找孩子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

    孩子在大人沒允許的情況下,偷偷拿錢,可能並不知道爸媽錢自己不可以用;

    特地給他買很多零食,效果也不好,說明他的根本需求並不是零食。

    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帶,這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安全感,他會覺得自己被遺棄了,不被愛了,不被關注了。

    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情感缺失”,他才會用這種方式,去博得大人的關注,填補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

    孩子的有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不懂事、不聽話、自私、變壞,其實每個行為背後,都是自身需求沒被滿足的體現。

    3、重視情感引導

    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程度也不同,但情感是每對父母都可以滿足的。

    比如孩子想要一個很貴的東西,即使父母沒辦法滿足,也要接受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承認孩子的願望。

    情緒和願望是沒有對錯、好壞的,父母需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不是所有的訴求都能得到滿足,但同時也要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樊登老師是這樣解讀的:

    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做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父母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就一味地去壓制孩子的情緒、否定孩子的感受、打擊孩子的願望,只會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對立面,甚至會引發孩子過激的行為和心理疾病。

    @奶爸心酸史 現在孩子的這種行為,先不要急著去定義,試著去了解他根本的需求,然後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滿足他,對症下藥、釜底抽薪,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千萬不要用強硬的方式,激發他的反叛,反而會讓他對這種發洩的方式“成癮”。

  • 12 # 輪滑嘎嘣脆

    媽媽先哭,然後抱著娃的頭說:崽呀,媽媽真的非常不喜歡偷錢的孩子,你這樣做真的太讓我傷心了。“崽你答應我,以後不管是哪裡的東西,再也不要偷了,好不好。”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對於對錯的分辨能力很弱,但是他們對於喜惡卻分得很清楚。

    因此,我們當爸媽的,與其和孩子講對錯,講大道理,不如告訴孩子:我們對於偷錢這件事,真的深惡痛絕,你真的想要做讓爸爸媽媽討厭的孩子嗎?@奶爸心酸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幫助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