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哥聊生活
-
2 # 海歸智庫
“七夕節”快到了,近些年,七夕節往往被貼上“中國情人節”的標籤,彷彿發端於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與源自西方的“情人節”沒啥兩樣,只不過身處不同的國家而已。然而,從很多方面來說,七夕節都與情人節有不少差別。
尤其是,七夕文化所代表的愛情觀、勞動觀、進取精神、道德觀、責任感等,絕非西方“情人節”所能涵蓋。牛郎和織女的動人愛情故事,大家恐怕都熟知,但七夕節的文化價值並非僅限於愛情,其中,厚重的文化遺存,使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根於傳統的沃土之中,歷經數千年經久不衰,而這些正是值得我們傳承的。
“七夕”不僅包含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還有家庭倫理、夫妻忠貞、乞巧、祈福、成人禮、關愛生命、保護弱勢群體等眾多內容,有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價值觀取向積極而向上。傳說中的織女,被迫與牛郎分開,但她沒有沉醉於榮華富貴;而牛郎對愛情也是執著地堅守到底,“長相望,不相棄”。農耕文化中,七夕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創造,不斷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七夕文化中的家庭倫理,對於當代人樹立正確的家庭倫理觀,無疑起到了引領作用。古人倡導夫妻忠貞不渝,互敬互愛,對家庭觀念中的責任感,以及尊敬長輩,贍養父母,教撫孩子,鄰里和睦,勤儉持家等,就是在提倡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範疇,其規範是調節家庭成員之間,即調節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長輩與晚輩、鄰里之間,甚至是調節家庭與國家、社會、集體之間的行為準則,
此外,七夕文化中的創新精神,也很值得我們傳承。七夕節的乞巧、祈福活動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勤勞善良,勇於創新,聰穎智慧,不斷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乞巧活動的核心是創造,不斷激勵華人追求幸福,不斷創造,不安於現狀,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安寧,這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諧”文化的精神實質。
可見,“七夕節”遠非西方“情人節”那麼簡單,就算被理解為中國的“情人節”,卻也是內涵更豐富,涵蓋了民俗、婚戀、家庭、史詩、戲曲、藝術等多方面。由此,借七夕節喚回其厚重而豐富的價值,找到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的契合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好中國的“情人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疑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
3 # 布兜看球
七夕節,事故人對愛情的美好寄託與嚮往。現代生活人們喜歡過洋節,中國的節日很少關注,這是對本國文化的遺忘,過七夕,給自己喜愛的人一句我愛你,溫暖心扉。
回覆列表
明天就是傳統的七夕節了。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葡萄樹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婚姻對於過去的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後來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被人們賦予了情人節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