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n嫂BenSir本色說
-
2 # 誠信壹佳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孩子不整理東西的壞毛病出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孩子的監護人自己,一般是孩子的父母爸爸媽媽,必須以身作則,平日裡養成一個良好的家居習慣,家裡各種物品擺放整齊,井井有條,乾乾淨淨,規規矩矩,有方有圓,有張有弛,有主有次,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糊里糊塗,有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必須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帶個好頭,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和形象,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啊。
第二個方面,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了吧,先從自身做起呀,咱們自己改變了,孩子與咱們朝暮相處,他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一定會潛移默化影響改變的。在咱們的影響之下,對孩子教育的底氣也應該有了吧,跟孩子一起整理需要調整放置的東西,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你孩子的小小的毛病很快就改好了 ,可以說是功到自然成。
最後說一點吧,很多事情一定要反位思考一下,切不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一味的怨天尤人,也要找一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問題所在,找到解決之道。
-
3 # 兒童心理支持者
我家女兒是兩面派,家裡的東西她沒意識到要整理,可她自己的書包,卻整理的井井有條。
先從她書包的事說起,幼兒園開始,我沒有給她整理過書包,剛上一年級時整理過二次,後面聽朋友說,孩子要獨立負責,書包應該她自己整理。所以,就此放手由她自己安排。
不管她書包裡書本情況如何,都由她自己整理,不管如何,都不會說她,慢慢的,她自己安排的很好,大書本往哪放,小書本歸哪格,練習冊在最外面,筆也放的整整齊齊。
唯一不好的,就是不用的紙也不捨得扔,好在她都能整理清楚。
在家就完全是另一面了。拆開的零食包裝袋,隨手丟,有時候提醒也不扔到垃圾桶中。有一段時間,我惱火的,不買零食了,告訴她什麼時候意識到要及時丟到垃圾桶中,什麼時候再買。
下次一樣的德行。
有一次我平靜的告訴她說:媽媽看到你隨手丟垃圾,不珍惜媽媽的勞動成果,我很傷心,我希望你能拆開零食袋後,垃圾及時丟到垃圾桶中,一起保持家裡衛生。孩子看著我,答應一起保持。
後面好些了,每次看到她主動丟到垃圾桶中,也給了肯定的表揚,有時候看到沒整理的,一個眼神她就懂了,我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既然孩子不願意整理自己的東西,那麼可以先接受孩子的這個行為,再帶孩子一起收拾。一下子讓孩子改變是不太可能的,鼓勵孩子慢慢改,給他一些時間,相信孩子會越做越好。
-
4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拿出許多玩具,玩完後就隨便一扔又跑到外面去做別的遊戲了,我們家裡就有這樣一個亂扔東西的孩子。對他說過多少遍了,讓他把東西收拾起來以後再去玩,但都沒有用。每天從幼兒園回來,把衣服一脫下來就隨便一扔,每當提醒他,讓他整理好時,他只是勉勉強強地弄一下了事。
怎樣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能自己收拾好物品的孩子呢?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滾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潔、有條理。讓孩子的簡潔、整齊、舒適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如果孩子知道父母親有亂扔亂放東西的習慣,當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潔、乾淨時,孩子可能會這樣說:“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已的東西嗎?幹嗎要求我這樣做呀!”孩子還沒有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時。父母要刻意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放在什麼地方。用過的東西應該放回原處。自己的東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時候也應該放回原處。2、為孩子準備好儲存物品的工具為了讓孩子養成能自己收拾東西的好習慣,父母應當為孩子準備一些儲存物品的箱子等工具。要求孩子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放在這些箱子裡,需要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找到。這樣做也就為孩子提供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孩子一定非常感興趣。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5 # 李叔叔育兒
你好!
孩子不整理東西是很正常的,沒有天生就會自己整理或者收藏東西的,尤其是太小的時候,他不懂整理的概念,也沒有這種意識,只知道隨手拿來隨手丟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這種習慣說實話不好養成,需要家長費點心思,不能半途而廢,下面我把對我孩子用的方法告訴你吧,希望對你有些用處
1、在家裡要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收藏的地方,是固定的地方,每次孩子玩完玩具或者看完書籍,家長督促孩子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慢慢的就會養成整理收藏的習慣了,記住家長的督促很重要,語氣要堅定,不要說的太隨意,你不重視,孩子更不會重視
2、孩子做的好要鼓勵他,有的時候你得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對的是好的,給予表揚,孩子都是喜歡被表揚的,受表揚了他會更願意去做
3、實在不聽話,可以嚴厲強迫孩子去整理東西,有時候好說好商量不管用,那就來硬的,可以言語強烈些,但別打罵,一打罵性質就變了!
最後咱們家長要明白培養孩子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要有耐心,不能因為短期效果不好就不堅持做了,放棄了
-
6 # 育兒聯萌
首先,家長應該起到一個“榜樣”作用,因為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改掉孩子不整理東西的壞毛病,家長自身就要養成將東西擺放整齊的習慣,所謂言傳身教才是硬道理;
其次,一定要告訴孩子東西擺放的位置如果不對會有哪些影響,比如影響美觀、給其他人帶來不便、東西容易丟失找不到等;
再者,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感恩,要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幫收拾很辛苦,他們應該從小學會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從整理自己的東西開始;
同時,要給孩子規劃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愛玩愛亂丟東西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在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好自己東西的同時,也不要抹殺了孩子的天性,給他畫出一片地方,放他隨著自己的意願擺放自己的物品很重要;
最後,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形式,跟孩子一起歸納整理孩子的東西,比如拿幾個不同顏色的盒子,寫上玩具的不同分類,然後給孩子出一些物品分類的題目,比如哪些是汽車,汽車應該放在哪個顏色的盒子裡等,既能教會孩子整理東西的樂趣,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亂扔東西但是又不愛整理自己東西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平心靜氣不要隨意的吼罵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內心有牴觸心理。不過家長們在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物品這件事情上,態度上也一定要堅決,不能“服軟”,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亂丟東西而不自己整理了。
-
7 # 內蒙甜甜爸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滾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潔、有條理。讓孩子的簡潔、整齊、舒適的家中愉快地生活。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親有亂扔亂放東西的習慣,當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潔、乾淨時,孩子可能會這樣說:“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已的東西嗎?幹嗎要求我這樣做呀!”孩子還沒有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時。
父母要刻意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放在什麼地方。用過的東西應該放回原處。自己的東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時候也應該放回原處。
2、為孩子準備好儲存物品的工具
為了讓孩子養成能自己收拾東西的好習慣,父母應當為孩子準備一些儲存物品的箱子等工具。要求孩子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放在這些箱子裡,需要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找到。這樣做也就為孩子提供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孩子一定非常感興趣。
3.從小處著手
孩子還小的時候,自己收拾東西的能力不強,父母可以幫孩子收拾。可以讓孩子幫忙,把扔在地上的東西遞一下。
一邊收拾,一邊對孩子說:“以後,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這些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了,等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麼地方找了。”如果堅持不懈這樣的教育,孩子就能慢慢養成習慣,就能知道亂扔東西不好。
孩子稍微大一點.已經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家長就不要再幫孩子收拾東西了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可以站在一邊指導。只要孩子願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揚他。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就教導孩子分門別類地把東西收拾好。
當孩子取得一些成果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興趣,讓他認識到整理收拾並非難事。
家長只要用心、放心,我相信,孩子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家長的驕傲。
4.堅決對孩子說“不”
如果孩子總是不停避扔東西,不要立即幫他撿起來。如果孩子想讓家長幫他撿,一定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讓他明白,自己扔掉的東西只能自己撿起來。而且.還要嚴肅地告訴他,這種舉動是不文明的。
5、抓準時機表揚孩子
當孩子主動把東西放好了,或者能自覺保持房間裡的衛生時,家長應該立即大加讚許。可以這樣說:“我們為你感到高興,因為你已經學會了自己收拾東西。”如果孩子老是改不掉亂扔東西的壞習慣,不講究個人衛生,也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比如,當孩子老是不知道自己放自己的衣服,堅決不要幫他,等他想穿又找不到時,就可以說:“看吧,這就是你平時沒收拾好造成的!”當他想穿這件衣服時,你就說:“我沒有洗它,因為它不在洗衣機裡。”然後再幫他一起找。
6、在遊戲中學會欲拾東西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等物品的遊戲,或者讓孩子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裡。可以讓孩子給襪子配對,自己疊內衣內褲,讓孩子辨別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媽媽的。還可以要求孩子把鞋子整齊地放進鞋櫃裡。
其實,孩子不愛收拾整理並不是存在於小範圍的家庭裡,幾乎所有的家庭裡的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不愛整理的習慣和樂於整理收拾的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改變得了的。
找找原因,是不是孩子在家的一些好的行為得不到肯定、鼓勵,偶然的壞行為卻得到默許和支援,收拾整理的習慣也是一樣。那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收拾整理的好習慣呢?這就要求家長積極培養孩子收拾整理的意識。
孩子有收拾整理的慾望時,家長就要抓住時機強化和培養他收拾整理的意識,千萬不能有教孩子收拾整理會費心、勞神的意識,不要認為孩子開始收拾整理是“幫倒忙”,“包辦代替”萬萬不可,這樣會嚴重打擊孩子動手的積極性
-
8 # 認識自我人生
首先大人要把東西歸類,把東西擺放整齊,要做到從哪裡能來放回哪裡去,當孩子在要用東西時,叫他自己拿並且告訴他東西哪裡拿的,等下要記得放回那裡,當孩子用好時,你要在一邊看著他,並再次督促他叫他把東西放回原位,而且還要誇獎他一下,鼓勵他以後繼續這樣,開始幾次都要這樣執行是,久而久之他習慣了就好了。就不用看著,他也會做好。
-
9 # 幸福的小兵
看多大的孩子吧,如果是上小學了,我覺得應該給他立規矩,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玩具,學習用品什麼的都要自己整理,然後家長檢查,可以打分,累計一定的分數可以完成孩子的一個小心願,這樣孩子也有動力。當然了,這個小心願事先要講好,如果要用錢,不能超過多少,如果需要時間,大概的時間範圍。這些要事先宣告,不然到時候孩子提的要求,家長做不到,那就麻煩了。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小孩子也就慢慢養成了整理的習慣,家長檢查的時候要表揚做的好的,批評做的不好的,逐步改進。
如果是幼兒園的小孩子,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做整理,給他示範,什麼東西要放在什麼位置,可以給孩子買幾個大小不一的整理箱。建立他的自我意識,“我的東西我自己保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不能急,孩子做錯了,也儘量不要打罵,指出來,改正就好了。
-
10 # 南嘉小周
首先,不整理東西可不一定是壞毛病。研究表明,不愛整理東西的人,思維活躍性普遍比喜歡整理東西的人要強。舉個栗子,美國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的辦公桌和蘋果靈魂人物喬布斯的辦公桌。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Ben嫂不想僅僅從“收拾乾淨整齊”、“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樣的角度來回答。事實上,我一直認為人生規劃也好,職業規劃也罷,規劃其實是從小對身邊事的整理開始的。而做到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只不過是學會規劃的附帶好處而已。
我們可以嘗試把培養孩子們“改掉不整理自己東西的壞毛病”提高到“學會選擇與取捨”“訓練規劃能力”的高度去進行。
摘要
❶ 要從一開始,讓孩子建立”有心要整理”的心情,為孩子把”可以自己來”的條件和環境都準備妥當,就能讓孩子認為”我下次還要試試看!”,久而久之,收納整理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❷ 孩子透過每天實踐收拾整理,可以確實學會並掌握思考的能力:思考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以便培養自己擁有挑選喜歡事物的一種抉擇能力。
早上,孩子忽然大聲嚷著”忘了帶XXX”我家大卷正要出門上學的前一刻, 忽然一陣騷動,大聲嚷著:”我的彩色水筆不見了!”
每個人早上都是分分秒秒地和時間奮戰,我自己也一樣。“你就是昨天沒有準備好今天需要的東西,才會這樣!”我一嘮嘮叨叨,大卷就會回嘴:”昨天我明明把彩色水筆放進文具盒了呀!”雖然她自己繼續找筆,可是,因為昨晚和隔壁愛麗絲玩過的玩具也沒收拾,散得亂七八糟的,所以實在不容易找到。
上學的時間一分一秒逼近,實在沒辦法,只好趕緊陪她一起找⋯⋯
這是否也是你家每天上演的戲碼?如此頻繁地幫忙找東西,已變成媽媽“正規家事範圍以外的日常雜務”了。我發覺孩子們,只會成天投入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其餘的事一概不管,常常沒辦法乖乖準備好東西。
“找到了!”當我把筆從沙發底下費勁的扒出來時,大卷就笑著說:“啊!對,我也覺得昨天好像是掉沙發底下了”……看她若無其事,但這些狀況實在破壞力十足,一大早就搞得人仰馬翻。
才一下子我已累壞了,可是寶貝囡跟我的情況完全成相反,她臉上一副”東西找到了,真是鬆了一口氣”的表情,若無其事地說“走吧”然後開開心心上學去了。當然啦,小孩子快速轉換情緒是特別容易的事,所以,剛才我對她生氣的事情,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
送完大卷,我要去繳稅,到了稅局發現沒帶員工表單,早上一鬧騰東西忘記帶出門了……
結果,真正忘了帶東西的人,是我。
Ben嫂不得不痛定思痛,一定要扭轉局面。首先就必須改變大卷這種完全事不關己大大咧咧的行為。
仔細思考後,拿出了思路。
首先,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每次大卷請朋友來家裡玩之前,我都會對大卷約法三章,可是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我自己進行最後的整理,就達不到理想的狀態。照理說,孩子慢慢地長大,“可以自己來”的事情,也應該會一點一點慢慢增加才對。但感覺還真是差強人意,不符合期待,以至於常常發出“怎麼會這樣?”的驚訝反應。
首先,我把問題聚焦在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做”的機制上。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包括孩子使用物品後的收納空間、收納方式,以及使用的用具容器等等,我都為她們篩選過。然後明確告知她們所需要做的事情。
只要從始就讓他們建立”有心要整理”的心態,為孩子把“可以自己來”的條件和環境都準備妥當,就能讓孩子認為“可以自己來”、“我下次還要試試看!”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為了避免只是自我感覺良好,有必要對效果進行客觀評估。如何評估,Ben嫂總結了一下:
♠ 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媽媽整理,就收拾不了殘局。
♠ 經常被孩子要求“把這個開啟”、“把那個拿來”。
♠ 你曾在孩子睡著後,變動孩子放置東西的位置。
♠ 到現在為止,沒有由小孩自己決定再也不要了的玩具。
♠ 在開始收拾整理之前,已經堆了一堆垃圾在那裡了。
上述只要有一項符合,就必須重新檢討。
不只是物品,時間、資訊的收納整理也很重要!有了規劃好收納整理的機制,也見了效果,雖然她開始會自己收納自己的物品,但還是拖拖拉拉。
當家裡有活動時也還是手忙腳亂,家裡馬上又變得亂七八糟,形成“東西不見了→沒有時間了→來不及了”的惡性迴圈。其實,最前面的找東西的問題,關鍵不只是“沒有把收拾整理的機制規劃好”這個原因。
癥結所在,也許是孩子並沒有注意到,在忙亂的早上要準備“今天的用品”,時間一定不夠用。那麼,就應該清楚地告訴她:“早上可沒有讓你悠哉悠哉準備‘今天用品’的時間”,而不是對她嚷嚷:“趕快去弄”這種無濟於事的話。你可以透過當下告訴他“時間的整理”的這個契機,讓孩子當下理解前因後果。
“哎呀,她最近整天玩遊戲機,而且熱衷於B站動漫,看影片的時間變長了。”那麼就必須從“首先要了解,一天當中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有幾小時(時間、資訊的整理)”開始著手才行。
除此之外,“那個遊戲機,是你真的很想要的東西嗎?(金錢管理)”的問題,和早上拖拖拉拉的原因,這兩件事情看起來沒什麼關聯之處,卻很可能追溯到問題的根本癥結。所以,原本以為只不過是“沒有帶水彩筆(問題)→水彩筆一使用後就放進鉛筆盒裡(解決方案)”的狀況,卻由此就能看出圍繞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其實彼此環環相扣。
表達的有點纏繞,簡單講就是將小朋友的各種需求都納入管理,彼此關聯。切不可理解為用“不買什麼玩具”來脅迫她。
按下面順序或許容易理解一些:
問題:早上,找不到水彩筆,拖拖拉拉。
解決1:使用後,隨時放進書包。(東西的整理)
解決2:讓孩子察覺“早上沒有時間”,前一天晚上應該把該帶的東西都準備好。(時間的整理)
解決3:讓孩子自己在使用其他文具的時候察覺,要事先把文具收進鉛筆盒放好。(資訊的整理)
解決4:讓孩子察覺到如果把文具用品搞丟了,必須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所以要小心,別弄丟東西。(金錢的整理)
用對方法、按下行動開關──讓小孩願意自動整理,是有訣竅的我們家就是在千頭萬緒的問題中,將這些錯綜複雜的線頭一條條釐清、解開,才從拖拖拉拉的壞習慣中走出,並且一步一步往“想要的生活型態”邁進。
的確,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光是整理東西,根本就整理不完”(嚴格來說,是根本維持不了)的狀態。在這種時候,從根本的地方開始,好好整頓生活方式,其實就是”生活規劃”。
只要花心思在“生活規劃”的思考模式,用心設計出實踐的機制,並且多注意說話的方法和傳達的技巧,透過將這些一點一點注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確實地應用在生活上,孩子就能夠學會收納整理物品和時間、資訊(網路)及金錢的管理方法,學習到整頓生活的技巧了。充分掌握這些能力的孩子,也有能力思考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並且懂得塑造想要的生活。
Ben嫂希望讓大家明白,孩子透過每天實踐”收拾整理”,可以確實學會並掌握”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願意自動整理東西的訣竅範例讓她做的事,給她選擇,讓她二選一:以“XX跟XX,你要做哪一件?”取代命令式的“去做XX”
激發出孩子的競爭心:要對他說:“預備—開始!”而非命令他:“趕快去做!”
借用她的偶像來傳達訊息:透過他喜歡的運動選手或偶像明星(的照片)來告訴他:“不要忘記帶制服!”取代媽媽說:“別忘了帶你的制服啊!”
讓她自己選擇:以“哪個是很重要的東西”?取代“哪個是要丟掉的東西?”
“收納整理東西”會影響孩子的未來?Ben嫂費這麼大力氣來思考這個問題和設計解決的理論方法,並非只是要傳達:為了讓房間變得乾乾淨淨,要以“挑選重要的東西”的原則來收納整理的理念,而是因為,我認為,就如同在“生活規劃”這句話裡,有生活=Life這個詞彙,也包含了“人生”的意涵,這種以挑選最重要的部分當作原則的收納整理習慣,能夠改變孩子的未來。
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有“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這句話。
“這本書要不要買下來?”、“要怎麼開一家書店?”、“我要穿什麼衣服呢?”
我們每天就在不斷累積各種微小的選擇中過日子,因為那些種種的選擇,而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這樣的不斷選擇中長大成人後,我們往往會傾向於“因為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也不可以,就只好這麼辦了!”,以排除法的方式來選擇。這是不是很像從”捨棄東西”開始的收納整理方法呢?
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抉擇,所以我傳達推廣這樣的理念。
收納整理這件事,並非單純只是把東西收拾得乾淨整齊而已,而是促使人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以便培養自己擁有挑選喜歡事物的一種抉擇能力亦等於“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