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鉗工雕歷史
-
2 # 寄暇學宮
如果是我來做秦二世,上來就先做人口普查,然後把陳勝、項梁、項羽、劉邦、張耳、陳餘等人全給揪出來咔嚓了!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獎勵耕戰帶給秦國強大的戰鬥力。當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那股強大的戰鬥力便無從釋放。
隨著統一之後戰事的逐漸減少,軍功制度便再也無法保障子民地晉升。
為了繼續提供給子民更多的晉升資源,就需要加強耕種、工匠晉升爵位的比重。
讓更多的人投身到農業當中。通過提升耕種,既可以保證糧食的產量,又可以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讓更多的工匠們去修建水利等工程。修建幾條大型水利工程,既可以改善灌溉的條件,又可以加強各地的運輸。
不喜歡耕地、手工業的那些人,除了繼續往嶺南等地移民之外,打通西域便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秦始皇時期蒙恬已經驅逐了匈奴,並且修建了長城和直道。當時匈奴還沒有被冒頓單于所統一,形勢比漢武帝那會兒要好上許多。
前去打通西域的大軍,主要還是以原六國子民為主。打通西域自然就會產生新的戰爭,自然又會出現大量的軍功資源。
當打通了西域的通道之後,就與西域開始貿易通商。大量的貿易來往,自然也就增加了秦朝的財富。
趙高是個天賜的奇才,讓他去西域負責貿易經商。趙高肯定能把一頭鹿賣出一匹馬的價格來。
隨著糧食產量地不斷提升,人口自然也就進一步增長。西域方向佔領的區域逐漸擴大,就往西域開始進行移民,然後繼續修建各種工程,維護西域的統治。
原先秦國的主力大軍,一部分駐防在西域後方的各處要隘,一部分駐紮在原先六國的區域。
扶植農耕、大興土木、出征西域。就算最後還是被推翻,那也要像隋煬帝那樣,總不能還是跟胡亥那樣窩窩囊囊的吧!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3 # 勤作舟教育
個人認為一個政權的穩定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穩定。俗話說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再加上週朝實行分封制,各地各王,各地的民眾對本諸侯國的歸屬感要強於對周王朝的感情。
加之經過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地民眾尤其是貴族王公對各自封國屬地歸屬感更加強烈。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這句話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秦國在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及時很好的去處理國家穩定和收攏民心,秦始皇在初始就大肆修建皇陵和長城。並且把最精銳的軍隊都派往北方和南方。導致叛亂髮生時沒有軍隊可用的尷尬境地。
如果我是秦二世的話,登基之初就會減少民力壓迫,著重穩固政治和民心。並且國內一定要留一部分的精銳部隊以備不時之需。其次要通過時間來瓦解原本各個諸侯國民眾的原本歸屬感,讓他們認同秦中國人的身份,不讓他們再有“我本楚戶”的心思。
當然以上說法只不過是馬後炮而已,看見發生過的事情才產生的對策。歷史不會重演,我相信就算我們能夠穿越到秦國,也不會改變什麼,畢竟當年的人也不傻,也有很多的能人志士,也沒有改變秦國的命運。
-
4 # 仲麗娟830
按照秦始皇當時的如此強大,在很短時間內統一六國,南征百越,實行42個郡縣制,繼而實行文字、錢幣、度量衡的統一,為秦帝國的強大鋪平道路,秦朝完全可以避免覆滅。如果我是秦二世,我會這麼做:
首先,審時度勢,繼續執行並完善先皇創立的郡縣制,文字、錢幣、度量衡的統一……
第二,人事調整,唯賢是用,從大臣選幾個德高望重的輔佐自己,把老甲魚李斯換掉,調離邊遠地區;之罪趙高,將其及黨羽除之;把先皇的公主們留下,許配能人將士,或大臣之子,為自己執政準備一個強有力的效力團隊;把二十幾個弟兄分散到36個郡縣去,掌管財務和財物,軍事另選心腹,這樣不會對自己構成任何威懾,從長遠看利大於弊。
第三,安撫百姓,休養生息,避免戰爭。
第四,安撫將士,養精蓄銳,提高戰鬥力,為在原有領土上擴大地緣做準備!
第五, 招賢納士,優化自己執政智囊智庫,保持新鮮血液。
……,……,……
其次,所有大事小事儘量親力親為,明察秋毫,果敢決絕。
最後,友誼鄰邦,外安內養,如果我是秦二世,秦朝不但可以不滅,還可以長久不衰,世世代代!……!……!……
-
5 # 驚覺五千年
我要是秦二世,首先看下哪個原因導致秦亡的原因,
一,郡縣制雖然先進,太超前也未必好事,分封制雖然落後,但並不過時,要知道從秦到隋唐兩種制度仍舊以不同方式反覆上演,所以制度首先要改,要不陳勝一嗓子喊出六國復國,可見分封制還是很有市場。
二,法家屬於後世軍囯主義,和平時期早該放棄了,如蘇聯的戰時共產主義可以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一旦戰爭結束了馬上恢復生產,改用後世的儒內法外,更甚者用道家無為而治,遣散民工,停止國家工程。
三,收攏人才,連張良這種天才都能落下,這人才丟的差不多了,更遑論蕭何,張耳,至於劉邦什麼的乾脆都浪費了。搞個科舉,察舉,薦舉都不錯。
四,整理朝綱,如趙高這個大魔頭不滅可是個禍害。主張與民休息的官員上升入朝主持中央經濟工作。
五,弱邊實內,嶺南老秦軍回守中央,關中秦軍去長城戍邊長城守軍回守藍田大營,
綜上,要可以改這樣,秦國再傳二百多也沒有什麼問題
-
6 # 蘭州易道王
歷史是無法重複,不能倒退的呀!但歷史的經驗教訓,可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秦始皇開闢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的新紀元。焚書坑儒是當時鞏固政權,穩定大局之所需,不可過多誹議。一代暴君之嫌,亦屬不妥。國家本身,就是一定社會歷史時代,調節社會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的暴力機器。不暴,非國家政權矣,只待共產主義實現之後了。獨裁之帽,更是不妥。封建社會,哪有民主共和之說呢,查遍全球中世紀曆史,何處有之?再說,身為一國之主,又處亂世之時,不能縱攬全域性,不能橫掃天下,當斷之事不能權衡而立奪拍板,不能令行禁止,則必亡國而上斷頭臺了,哪還有始皇帝一畄至今日,讓後人評說呢?要說句批評的話,是在巡行天下之前,直到臨終之前夕,一直未能安排好太子代行朝事,更無有繼承大寶之確實可靠措施,只畄下一句遺囑檔案,是靠不住的,畄下了趙高篡權的空檔,導致亡國之大禍降臨了,誰說也無補於事。但願史後再別重現,足矣!身邊暗藏的奷臣,貌似忠誠老實,才是最大禍根!
-
7 # 四眼侃歷史
大秦帝國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秦朝當初滅亡的最核心直接的原因在哪裡?是因為胡亥當CEO,還是趙高亂政,又或者說是不是眾人所說的暴政,以上都可以說是原因之一,但究竟哪個才是最關鍵的並且可以快速解決的。其實大家如果認真讀史,仔細推敲是不難找到的。
始皇帝
比如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二世元年九月,會稽的太守殷通主動跟項梁說:“現在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勸當時還是良民的項梁跟他造反。大家要知道陳勝七月才造反,九月份這個會稽的秦朝地方官竟然就主動約良好市民項梁同志一起造反了,這是什麼概念,國家有難,省長帶頭造反,很明顯秦朝在秦始皇刻薄寡恩的統治下最大的禍根不在於誰在當皇帝,趙高混政之類的,而在於沒有收服這些高官士子的人心,如果這些帝國管理者的人心都不向秦,江山哪有鞏固的一天,這也是秦王朝快速垮臺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秦二世胡亥
二是最直接的原因:民眾已經沒飯吃了。比如鉅鹿之戰項羽議論軍情曾對屬下說過一番話: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久留不行。可見當時連軍隊裡當兵的都吃豬食菜葉了,百姓們就更加不用說了,估計連樹葉都沒得吃了。此時距離陳勝起兵也才一年多,也就是說在秦始皇去世之時,百姓基本上都是吃樹葉的節奏了。
第二個就是要分析究竟要採取哪些緊急措施才能避免爆發動亂,比如在陳勝吳廣在秦二世第二年就將爆發起義,作為新任CEO的你在理清了這兩個根本性的原因之後,採取怎樣的緊急根本的措施才能在一年之內挽回局面?通過分析我們大概就知道,作為秦朝的新任CEO,其實最緊要的不在於修改暴政,也不在於除去趙高,甚至可能減輕徭役賦稅都不是根本之道。要想秦公司不倒閉,真正能夠立馬見效的靈丹妙藥可能是這兩招:
一是尋找六國王族貴人,封於適當尊號,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祠堂祭祀祖先,大力安撫六中國人心,籠絡六國士子臣民之心,只有真正鞏固了精英官員階層的心,擁有真正擁護自己的行政班子,才不會出現殷通現象,才能從根本上去除亡國隱患,換句話說,下面官員給力,哪怕生出點亂子也可以及時解決,不至於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二是減輕民眾徭役賦稅的同時,一定要拿出錢來救濟災荒之民,解決當下百姓所需,其實古代百姓要得不多,一口飽飯而已,要不然只是頒佈輕徭薄賦的政策,百姓恐怕還沒等到明年政策成效出來就已經造反了。
秦末天下大亂
當然做完最緊急的這兩樣事後,需要做的其他還有很多,諸如像大家經常說的停止大型工程阿房宮,減輕刑罰制度、與民休息等。當然歷史不可以假設,但可以想象,讀史看事如果可以經常這樣至於當時情景環境去思考,你一定會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智慧資訊!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
8 # 蹭蹬倉
我是二世,我把扶蘇找回來,我當個閒散富貴王爺,自己承認自己沒那個能力。
可以參考《阿房宮賦》和《過秦論》。
-
9 # 尋藝持久
你說的如果,我不要如果,我只知我是一介草民,我很有自知,絕無妄想。一界高階統領的胸懷豈是小小老百姓所能理解得了的?民間有一句話叫戲臺底下掉眼淚,瞎替古人擔憂。
把眼前的事物處理好,把你的家庭矛盾解決好,把學上好,把工作做好,把你周圍人的關係搞好,這些就是你所面臨的任務,至於其他的事好象不是需要你考的吧?
你如果不辭辛苦,堅持要為古人分憂別人也不會提著你的!
祝你好運!
回覆列表
秦二世胡亥,如果智商稍微高一點點的話,秦朝不會滅亡的那麼快。查閱《史記》等正史文獻對秦朝當時的記載,我認為,如果我是秦二世,我會做這4件事:1)解散驪山囚徒;2)完善秦朝法令;3)改組軍隊;4)清理趙高等奸臣。做好這些,秦朝不會亡的這麼快,至少不會亡在我手裡。
老百姓有田種了,有飯吃了,誰還會去造反啊。
2)完善秦國法令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帶著人去趕工,碰到下了大雨,耽誤了行程。按照秦國法令,繼續走,到了也只能被殺頭,所以只有造反一條路。
劉邦也是一樣,作為隊長,走著走著,就有人跑了,就算他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務,還是要被砍頭,所以,也只能造反。
秦國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蝸居在陝西地帶地秦國了,吞併了六國,面積擴大很多。因此秦國的法令也要改,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放寬要求。
有了合理的法令,怎麼會逼得老百姓走投無路呢?
3)改組軍隊陳勝吳廣反了,七八百人,拿著破鐮刀,帶著破草帽就去攻城了,居然勢如破竹,毫無阻力。原因很簡單,沒有駐守的軍隊。還是章邯想出辦法,把驪山囚徒改編成軍隊,打了幾場勝仗,才讓秦國多堅持了一段時間。
那麼,讓人聞風喪膽的軍隊都去了哪?
30萬兵力蒙恬帶去修長城,抵抗匈奴;50萬兵力(直到秦朝滅亡,這50萬人馬都沒過來救場)趙佗帶去南越墾荒。導致中原腹地空虛,敵人有機可乘。
我覺得,應該把趙佗的50萬兵力,抽出二三十萬,留到藍田大營等軍區,誰還敢貿然造反。
4)清理趙高等奸臣趙高是秦朝的毒瘤,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在他的禍害下,害死了李斯、蒙恬、蒙毅等人,因此,清理趙高等也很有必要。
把趙高清理了,秦朝的官場就清朗了,再把六國留下的那些能人安排一下工作,比如:韓信、蕭何、張良等等,給他們發揮的平臺,秦國簡直可以中興了。
總結歷史沒有如果,後人只能借鑑,通過秦二世把秦朝玩完的事情,可以反思:為政者,在親民,在精兵簡政。
當時,胡亥首先要做的事是從深宮裡走出來,躲在裡面玩物喪志,啥也幹不了。
參考書目:《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