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74795591716

    學佛並不代表消極,也並不代表讓人不思進取。

    雖然佛教常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能執著,要學會“放下”。但佛家所指的“不執著”、“放下”是指“不強求”、“不貪愛!”並不是讓我們“放棄”一切。富貴和名利也是過去積累的福報,貧窮和卑微是一種業重,沒有福報的表現,所以佛教徒並不是“放棄”所有,盡顯窮人相,我們不僅僅不“放棄”,我們佛家還有各種懺悔業障、培養福報的法,為我們、也為眾生消業增福,使我們當下的身心更加安樂,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我們自身都在為生活貧乏而苦惱,又如何專心、堅持辦道修行?雖然我們當下這個色身也是無常的,都會有壞滅,不存在的一天,我們對色身也不能貪愛執著,放下才能出離生死六道,才能得解脫。但是從修行到解脫需要一個過程,在我們還未出離三界,還在娑婆世界的時候,我們修行需要依靠這個色身來充當修行的法器,色身不能維持或者色身不能相對自在,又拿什麼來成就道業? 佛教徒不能貪圖榮華富貴,不能貪MISTRA利,貪愛令眾生六道受生,生死纏縛,不能出離,只有斷除貪慾心,才能得解脫,這個是佛教的觀點沒錯。“貪嗔痴”為佛教三毒,令眾生煩惱纏縛,流轉於生死六道間。所以佛教化我們欲出離生死大海,需斷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其中的貪,就是指對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貪愛執著。但是佛教徒所說的:看破、放下、不執著、斷除貪慾,並不是讓人“放棄”不努力、不奮鬥的意思。而是說:是我們的不拒絕,不是我們的不強求。佛家對五欲的理解: 財:人沒有錢寸步難行,所以我們需要財,但是隻為維持生計,不能過分貪著。色:俗人皆有愛慾,我們並不反對,但愛慾常令眾生沉淪生死六道,是障道因緣,佛家需勤修梵行,斷盡愛慾。名:修行人不貪MISTRA利,但是出家人如果沒有名,就沒有弘法的能力,所以需要一定的知名度,只是不為虛榮心而求名,但為利益眾生而求名! 食:我們雖已辦道修行,但還在種出離因,未證出離果,色身尚存,生死未了“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而不為貪愛世間美味而受食。睡:凡夫色身皆有疲勞困乏,為支援精力而睡,但是不能懈怠貪睡,《法句經》雲:“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通事故車在虛線內,對方壓實線了算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