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之後寧願自焚為清盡忠,卻不投降南明以自保?
7
回覆列表
  • 1 # 南北鎮撫司

    孔有德是遼東人,礦工出身,天啟年間投奔毛文龍的。因為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因此深得毛器重,天啟元年因參與鎮江大捷,很快被提拔為參將,後調至皮島。他自己對於毛文龍的賞識和重用也心存感激。薩爾滸大戰之後,明軍精銳盡失,對於遼東的戰事轉入防禦為主。遼東大地除了一座寧遠孤城,就只剩下毛文龍的東江鎮還依託著金州、皮島在後金的後方有效的發揮著牽制和打擊的作用。

    對於孔有德的反明降清問題,需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袁崇煥殺毛文龍。這是最直接的導火索,或者說毛文龍的死,對於明末特別是遼東軍界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直接造成了東江鎮的部隊軍心大亂,出現內訌甚至譁變。明末的邊軍基本上都成了地方軍頭把持的部隊,周圍聚集了一批驕兵悍將,只認軍頭不認朝廷。毛文龍一死,原來的一切都發生了鉅變,東江鎮即將面臨朝廷的整改甚至瓜分。個人利益的受損,對未來的恐懼讓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先後擁兵自重,加上後來帶兵鎮壓皮島兵變的尚可喜以後的命運也都是受到了殺毛事件的影響。

    吳橋兵變。孔有德自離開皮島之後,進入山東登萊,投奔孫元化。恰好這時候,明廷正由徐光啟主持,透過利瑪竇、湯若望等傳教士的幫助在登萊地區進行軍隊裝備的革新。引進了大量的西洋火器和紅衣大炮。孔有德的部隊被登萊巡撫孫元化作為裝備改革的試點部隊,接受了大量的西洋火器裝備。崇禎四年,孔有德奉命北上支援受到後金圍攻的大淩河。在路經北直隸吳橋地方時候因山東士兵與孔帶來的遼東兵之間素來已久的矛盾,引發了一場黑天鵝事件般的譁變,導致孔有德被其遼東舊部裹挾著舉旗叛亂。其後率軍殺回山東,圍攻登萊,崇禎五年後出海投降後金。

    從孔有德初跟毛文龍,後追隨孫元化,說明他不是一個貪生怕死,唯利是圖的人。相反先後受到毛和孫的器重委以重任,部隊還都生死相隨,一度達到13000餘人的隊伍。說明他是一個會帶兵而且重情義的人。自崇禎二年,毛文龍死,孔有德並沒有拉本部兵馬立刻投敵叛國,可見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當漢奸的。 那為何最後會帶著萬餘部隊以及明廷苦心裝備起來的西洋火炮部隊浮海投奔後金呢?這一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明朝腐爛透頂的官場是促使他投敵叛國的最大根源。從毛文龍之死開始,官場的傾軋,兔死狐悲般的沒有安全感,到吳橋行軍,沿途各級官僚的剋扣補給和欺壓引發計程車兵譁變。這一路走來,可以看到孔有德懲治了挑頭計程車兵,還是在盡力維持軍紀。即使後來轉戰山東的兩年裡,他也沒有稱王稱霸,只是希望促成朝廷招安,主動釋放孫元化就是證明。 但大明朝廷對於平定孔有德叛亂的策略完全屬於昏聵操作,開始是招撫,遲遲不去解萊州之圍,坐失平叛良機;在浪費四個月後,開始剿殺,包括斬殺孫元化等等做法,前後費時十八個月,彼時的孔有德已經走投無路了。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在滿清的旗幟下,孔有德還是那個孔有德,和他那幾個三藩兄弟一起搖身一變成為了滿清橫掃中原的急先鋒,勇猛異常,成就斐然。與大明朝時代比起來,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差異。

    為何如此?

    只能說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讓人才無所作為,又走投無路;一個新興的集團可以讓走投無路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走上不歸路的叛國者孔有德深深的明白,大明朝已經爛透了,只有狠狠的打擊它才能成全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0歲僧人談長壽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