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慕梓聊心理
-
2 # 都市鄉村快樂人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對自家人處處嚴格要求,而對外人基本上唯唯諾諾,處事謹慎小心,嚴已寬人,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種感覺,那麼這到底是個什麼樣心態呢?
第一、我們都知道何為自家人?自家人-也就是自己身邊的人,父母、兄弟、姐妹、父母的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子女,也包括母親一方的孃家人,這一範圍內的人統稱為自家人。自家人之間相處都會在心底裡發出一種聲音,某某人是親戚,親戚裡道的想能夠理解對方,也不會做出更多出格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相互之間如果有出格的事最多也抱怨一下,不會象外人那樣。
第二、外人之間處事就不能拿自家人那樣去處理問題了,比如你開個公司,自家人和外人同時在你公司工作,你不會把自家放在很重要的崗位,工資待遇也是與外人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同樣的能力。假如你把身邊的自家位置、待遇都高於外人,那你這公司還怎樣進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工作上出現重大問題,同樣也是自家人受到教育、批評、懲罰會比外人更強烈。
另外一點就是,即使在自家人的公司工作,工作上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自家人也會心裡有自家人的感嘆。而外人就不一樣,與你無親無故,決不會從自家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憑自己的能力拿工資,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工作不愉快立馬走人,走人後兩不遇,而自家人就不同了。
-
3 # 月華享瘦心理
1.趨利避害
自家人死命得罪,外人絲毫不敢得罪人,可以簡單理解成“窩裡橫在外慫”。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越是有安全感的環境,越容易無拘無束、顯露真性情。而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我們敢在家裡橫。
2.出門慫
實際上,“窩裡橫,出門慫”的人,內心其實是孤獨和害怕的。在外認“慫”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一方面是離開家,人缺少安全感。在家熟悉安全,一旦離開了這樣的環境跟其他人相處時,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當在面對外人時,繼續“橫”不僅沒有效果,還有可能遭到反擊。家人不在身邊,人此時甚至感覺到孤立無援,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更不知道怎樣親近他人,進而產生受挫感。
(2)另一方面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父母的越俎代庖,讓我們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需要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社交中,通過對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緒等,學會感受和判斷對方的立場及選擇自己該怎麼做。
而生活中,很多父母當孩子和同齡人接觸時,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出頭,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造成孩子出門只會越來越慫。
-
4 # 使用者95466836505軍後
多簡單的事啊,這怎麼成問題了,他得罪家庭成員沒有風險,成本太低了,他完全肆無忌憚地使用所有他會的詞彙辱罵,挖苦,汙衊,上綱上線,地對待家人以解在社會上,單位裡,受到的傷害,這就是他的外表強悍,內心猥瑣。可憐吧,你靜眼觀察他,直視他的眼睛和噴話的咀,不用怕他,以藐視的目光盯著他看,閉緊自己的咀。記住此時此人己與你的家庭沒有親屬關糸了,冷淡他幾天後,他平靜下耒,你闢開孩子,老人,和他說說,告訴他,你這樣對待家人很不好,後果很嚴重,你別不在乎,你在外是個孫子,那是為了生存,我沒瞧不起你,你在家充爺,不好,"家"是個闢風港,應該溫馨,融洽,你在外委屈在家裡可以哭,因為家裡人是你唯一親人,我們會擔待你的一切,但是你對待家裡人必須清醒,我們不怕你,而是可憐你。
當你清楚地表明以上態度後,相信他會思考,會反思,會慢慢有改變,足矣!
切記以上的話只說這一次,永遠不要重複。這是我的忠告。
-
5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這種心理很多人會有,其根源可能有以下三點:
一、童年被過分溺愛
事實上從弗洛伊德的理論來看,一個人個體潛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實是三歲前。民間也有說法叫“三歲看老”,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我覺得在孩子三歲前大人應該注意的有:
1.定規矩,從嬰兒開始植入良好的習慣。
這段時間孩子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大人只要能夠對孩子的哭聲產生脫敏,就能夠很好執行正確的教育方法。
比如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能給予滿足,相反孩子平靜的時候才給予滿足,這樣可以讓孩子形成哭鬧無用的潛意識。
可惜很多人總覺得孩子還小,捨不得孩子哭,要什麼滿足什麼,沒有原則,沒有規律,覺得孩子長大了道理自然就懂了。其結果就是讓孩子養成壞脾氣與壞習慣,甚至影響終生。
2.嚴厲,樹立威嚴。
從嬰兒期開始在孩子心目中植入自己威嚴的形象非常重要。很多大孝子都回憶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如果這個時期讓孩子覺得你好說話好欺負,那麼你今後的教育孩子也不會當一回事。
比如該嚴肅的要嚴肅,不能毫無原則的一副嬉皮笑臉。有的大人,特別是爺爺奶奶,被孫子憤怒的打罵還覺得可愛,捨不得哪怕表情嚴肅一點,其實這是害了孩子一輩子!
3.陪伴,多給予擁抱。
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最好的植入就在嬰兒期。多給予陪伴,多給予撫摸和擁抱,對於孩子一輩子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是由於以上三點的缺失,導致長大後對家人缺乏尊重、敬仰、溫暖和情感,性格上耐心不足,容易遷怒他人,並對逆境產生不適應感。
二、受到外界傷害,從內部尋求發洩
還有一種可能,由於曾經受到外界的強者的傷害,卻無能為力,也不敢反抗,只能通過對家人凶,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也就是俗話說:挑軟柿子捏,窩裡橫,軟土深挖。
如果是這樣,性格上是比較內向的,沒有自信,有一定的社交恐懼,特別對於陌生人要天然的恐懼感。道理很簡單,不知道對方底細,不敢亂來。而對於至親,反正知根知底,怎麼著也得順著我!
三、童年受到家庭管束太多
還有一種情況,由於小時候受到家庭管束太多,而無法反抗,特別是這種管束往往是大人的一種情緒的無理宣洩,比如酗酒的父親回家無理由打罵等,這些容易導致孩子性格的習慣性叛逆。那麼長大後,無論家人說什麼,他習慣性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對!
-
6 # 鄧麗娟
造成自家人死命得罪,外人絲毫不敢得罪心理狀態:
1、中國文化中以家族群居為主的社會交往模式,一方面群居生活給家人們帶來安全感,但另一方面又會讓人有侵入感,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邊界。
2、對外人要客氣也是傳統的中國文化思想,從小父母是這樣被教育的,父母也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文化大背景的影響下,人格彈性靈活的人更能得到個人發展。
相反,當一個人在家庭裡不去控制情緒,那麼情緒就像隨地大小便一樣,想怎麼拉就怎麼拉。也有的人會形容這種狀態,就像一家人跟著他一起乘坐過山車,忽高忽低的讓人感覺恐懼和害怕。
這兩種狀態對於他的家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承受的。也有可能他是從家庭中學習得來的,那麼當他要建立親密關係是非常困難的,比如婚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朋友關係。
不敢得罪外人又使用壓抑過於控制自己情緒,也可以說過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缺乏理性的自我評價缺乏自信,需要外界的權威來認可自己,比如:父母、領導等等。
如何改善人際關係的問題?
1、保持邊界,不讓他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的情緒可以被語言合理的表達出來。
2、多用肯定的詞語來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3、無論是家人還是外人,都需要真誠的對待,甚至對家人的關心和愛護更多。
-
7 # 米萱姥爺
自家人死命得罪,外人絲毫不敢得罪韻人無非兩種,一種是男人,幹過見不得人的事,如做過賊,犯過盜,奸過淫。另一種是女人,也是做過賊,犯過盜,淫過奸。
兩種人的特點是,在家裡強勢窩裡橫,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剛正。因為是一家人,顧及顏面,家裡人沒法罵,也不能揭發他她。
對外人,強裝笑臉,百般討好,甚至損害家人利益來討好外人,為的是混個好人緣,弄個好名聲,恐怕外人哪天不滿意罵他她,揭發他她。
-
8 # 忠諍不阿
外慫內橫的人,是無能之輩,是骨子裡跪著的人。在外面受了欺負,把怨氣撒到自己人身上,不剛無量窩裡橫,亦即在外不惹事,對內不怕事。
-
9 # 必須關注的神回覆
村裡頭有這種人,典型的家暴男!耗子扛槍窩裡撗,這貨心裡陰暗,幹了壞事怕外人知道,欺壓殘害自己家人,在家欺負老婆孩子。懼外如虎,怕外人知道他乾的壞事衝到他家來揍他一頓,其實他就是一個慫貨。
-
10 # 1112
人都是這樣。作為家庭,一些慫包家長對自家人凶,對外人慫。做為國家,比如清朝,西太后對國民凶,動輒滅族抄家。對外國,怕得要死。几几乎是人家放個屁,都嚇得哆嗦三天,竟然想出來花錢買太平的慫包軟蛋治國之道——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不斷榨取民脂民膏,送給外國。為了慶壽,竟然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導致艦隊只能用教練彈作戰,焉能不敗。
對家人凶,對外人慫。一家攤上,一家倒黴,一國攤上,一國倒黴。
俄羅斯慶幸有個偉大兒子普京,美中國人本該慶幸有個高舉美國第一大旗的總統,但他沒譜到了極致,胡鬧到了頂峰 ,用經營房地產的辦法打理國家——以為弄來鋼筋混凝土就不愁有大樓,滿世界圈錢,不論朋友敵人,一律下死手。弄得對手猛撞,朋友遠離。不知道最終帶給美國的是災難還是偉大——不過在肺炎疫情肆虐方面,特沒譜總統確實實現了美國第一。
回覆列表
總是得罪自家人,而絲毫不敢得罪外人!這句話可能是有一定的誇大成分,同時也可能有一些誤解!我想這個問題,改為“對自己的親人總是沒好聲好氣,沒耐心,沒禮貌,甚至,故意發脾氣,中傷親人;而對外人卻表現的很有禮貌,很剋制,絲毫沒有冒犯”可能更貼切些。
一種是個人對親人過於干涉自己的抗拒!或許這個人,身邊的人親人喜歡管束他,要求他,甚至會用道德綁架他,他感覺自我主張得不到保證,自我邊界始終為他人所控,有危機感!比如很多家長就喜歡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過於體貼入微,以至於孩子什麼時候喝水,喝多少水,都有嚴格的控制。如此過多過深的干預,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像個木偶,完全被父母操控。因此,孩子為了捍衛自己的邊界和自主權,會對父母的看似關心關愛的言行,作出不耐煩,厭惡,甚至是詆譭的抗拒行為!
但外人就不一樣,因為外人完全不會過多的去幹涉他的自主權,也用不著對外人實施他的抵抗、反擊!
第二種情況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則確實是對外人膽怯,而對家人的打壓。這種情況其實是軟弱的表現,是不自信,迫於維護自己僅存的一點自戀的自救行為!不敢對外人有絲毫的冒犯,而卻總是挑釁打擊親人,是因為外人是不可控的,是存在潛在危險的,個體害怕引來對方的報復行為。親人就不一樣,他非常明白親人沒有危險,是可控的。個體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在外人面前得不到自戀的保證,所以在相對安全的家人面前,他就用憤怒打擊的方式來維持那僅存的一些自戀!這種情況下的對親人的攻擊性行為,實際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