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頑童

    永遠只有一本書――《道德經》。

    奶奶不讀書不識字,但她給我的感覺就像一本深奧的書,對於世間萬事她永遠看得那麼清楚和明白,她是我心裡活得很明白的那種人。

    大概我也很想成為像她一樣的人吧!但我又不知如何獲取這種智慧。學校裡又學不到,同學老師又不會對你感興趣的東西也感興趣,苦無良師益友為伴。

    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閒來無事去圖書館閒逛。看到一本厚厚的《道德經》註釋本,誰寫的忘記了,反正我是一字不差看完了。儘管對有些問題還是不同意,但基本看了一遍。當時口出狂言說“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讀一本書的話,那我推薦讀《道德經》。”

    在我心裡,我認為老子用僅僅五千字,囊括出的大智慧,達到了讓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等後輩當為民族有此大智者深感驕傲和自豪。哲學?還有什麼比《道德經》更大更高的哲學嗎?

    現在再回顧,頗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也更相信了為什麼“性格決定命運”,為什麼“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畢竟又有什麼東西能大過“道”呢。

  • 2 # 童話筆記

    閱讀是最低投入高回報的投資。作為一個一年閱讀200+本書的人,談談自己最近相見恨晚的書。

    01 《給大忙人的高效閱讀課》

    這本書專門治療那種對於想看書卻沒時間看,看完就忘,讀書速度很慢的朋友,很多人看完書就忘,是因為你不會找到書中的精要內容。一本書的內容,精要部分往往只是一個結論,一個故事,一個方法,甚至只有一句話,其他內容都是為了論證精要內容而存在。掌握方法,找到精要就可以了。推薦給有閱讀困惑的朋友。

    02 《人的全景》

    這本書單看推薦人,就已經很重磅了,莫言,馬化騰,高曉鬆鼎力推薦,書中用1套洞察世界的全因模型,解釋了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人是如何決策的,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有什麼情緒,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推薦給想了解人的行為動機背後心理邏輯的你。

    03《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這本書就推薦給寫作者們,提筆不知道寫什麼,寫文章沒有深度,寫文章磨磨唧唧都出不來的朋友,這本書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如果寫作書只推薦一本,那就牆裂推這本。

    04《伯恩斯的新情緒療法》

    讓我們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本書從心理學角度告訴我們如何能治癒日常的小情緒,保持每天能量滿滿。其中心煩意亂三步法受益匪淺。如果你每天都覺得很無趣,提不起精神,可以看看這本書。

  • 3 # yps黃燜雞米飯

    上學的時候總是不喜歡讀書,《平凡的世界》是我為數不多能夠靜下心來去讀好幾遍的一本書。可能我這個時代的人無法體會那個時代的故事,但這本書真真切切將我的思緒拉到了那個時代,體驗一個個平凡的人們,展現出來的不平凡的人生。

    孫少安,一個18歲就能成為生產隊隊長的年輕後生,一路坎坎坷坷,家庭和社會給予這個年輕人只有太多的壓力,放棄了潤葉,迎娶了秀蓮。雖說沒耽誤潤葉,也沒辜負秀蓮,但終究是全小說遺憾的一個點。大半輩子時時刻刻為村民著想,生產責任制的劃分,磚廠的開工,對內家庭有責任,對外社會有貢獻,是一個優秀的榜樣。孫少安的存在,雖說不是什麼大官,但他的確能實實在在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可以說是一個盡職盡責致富脫貧的帶頭人的。

    田潤葉,接受過完整教育的她,脫離了世俗的偏見,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在愛情這方面,最終沒有逃離門當戶對的世俗,必然的錯過了她一輩子心心念唸的少安哥,而後來的李向前,也是在吃了一次次愛情和生活的苦之後才有新生活的開始。

    田福堂,田福軍,兩兄弟,都為一方父母官,思想的不同,讓這對兄弟有不同的作為。一個思想保守,一個思想開放,兩者都沒有錯,而時代最終選擇了田福軍。福堂叔一輩子也沒做錯什麼,就像沒趕上車的人一樣,終究慢了一步。田福軍也是歷經官場磨難,才有權利造福一方人。

    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角色,傳統領導做派的孫玉亭,追求現實愛情的郝紅梅,從混混到參軍衛國的田潤生,堅信自己選擇愛情的孫蘭花,讓人一次次失望的王滿銀……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性格鮮明,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在其中找到符合自己的定位(可能是玩笑話,都說自己是王滿銀),形形色色的人物聚在一起,匯成了這部巨集篇鉅著。《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一直成為各大高校推薦閱讀的必讀書,一定有他的道理。雖然時代是過去的,但從中體現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去思索品味的。

    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

  • 4 # 男孩a世界

    二十年前,十幾歲的我,第一次讀《西廂記》!我的故鄉是徐州所轄的小鎮,地處蘇皖交界之處,黃梅戲盛行,我幼年之時,飽受薰染,由於黃梅戲的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她的曲調優美流暢,明快抒情,深深地吸引了廣大的愛好者,而又一次打動我的便是這黃梅版本的《西廂記》了。

    該劇是元代王實甫所作,雖是借鑑了之前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包括改編後《諸宮調西廂記》,但是,它已經從這些劇情和版本中,脫胎換骨出來,成為一個嶄新的愛情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王實甫所創作的詩歌般的語言,當崔鶯鶯第一次迎風拜月,祭奠先人時,張生忍不住偷看,動情時並脫口而出:“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崔鶯鶯也是待字閨中的寂寞少女,不禁吐露芳心:“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只這兩首小詩便生動的描繪出二人的心中情感,貼切而自然,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夜色啊,月色朦朧,不寒不暖,花園中寂靜幽深,香菸嫋嫋,寄託憂思。我想這個少女的心情堪比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是他們二人的一見鍾情,此時,他們的情感還應該是隱晦的。

    而張生的誤解,差點鬧出了笑話,這裡又體現了張生的急切心情,和崔鶯鶯作為一個少女應有的矜持和羞澀,很貼切也很自然的把故事情節曲折化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最後,崔夫人以相國府不要白衣女婿為由,為難張生必須取得功名,才能娶到鶯鶯。他們一對情侶只好約定分別,那暫時的離別對剛處於熱戀中的男女來說,是何等的殘忍,但也是一種考驗,這時候的作者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經典之句來渲染場景,可謂是有情人離別的千古絕唱。讓讀者可以想象,在秋深深的時節,滿山將落的楓葉,黃花衰敗滿地,一對可心的人兒淚眼相執,郊外的淒涼滿滿的充斥了整個畫面,想象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心酸。

    整個劇還有很多經典名句,比如描寫崔鶯鶯的“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嫋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銷玉筍長”。“那語句清,音律輕,小名兒不枉了喚作鶯鶯”。把一個大家閨秀的美,描寫的入骨三分。 描寫相思的句子:“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雲斂晴空,冰輪乍湧;風掃殘紅,香階亂擁;離恨千端,閒愁萬種”都是絕美佳句,一直流傳至今,古人說,《西廂記》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之深,是其他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對湯顯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紅樓夢》,甚至更多關於愛情的戲劇,都可見它的痕跡。

    一部經典的傳承,有它不朽的緣由,一部經典的產生也有它的時代特徵,這裡飽含創作者的思想和時代精神的相互碰撞,也體現出廣大勞動人民對經典的喜愛,它應該是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因素,因為精神的東西總是不朽的,正如李白的一首“床前明月光”可以千年不衰,婦孺皆知一樣,《西廂記》的很多精髓詩句,也是後來追求愛情的文學家,爭相傳唱的典範。

    最近,閒暇時,我在網上又搜素出馬蘭女士主演的黃梅戲版《西廂記》,又一次觀賞大咖所演繹的經典之作,接受了一次文學藝術的薰陶,真是久久不能釋懷......

  • 5 # 詩雨成都

    每次讀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時,都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也許是骨子裡那份前世的情愫,又或許是宿命裡這段今生的情緣,每次走入這曼妙而又觸情的行間字裡,總不免在詩的故事裡觸心傷懷,在詞的韻律中銘心刻骨。人生若只如初見,也許只有行遍萬水千山,嘗過人間冷暖,才會在經年的流轉回眸間,獨自輕嘆這一般流水無情的落花心事。

    喜歡納蘭的詞,也愛安意如的解讀。因為他的唯美,更因在那書頁深處飽含的人生美學,總是能喚起我眉端心底的花火千般。一句水之冷暖,飲者自知,更是道出了千古人生的萬般心觴。就如李白所言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我想納蘭之所以傾注心血於飲水詞,正是因為人生當中有太多的欲說還休,正如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很多事情,有人注重歷經,也有人只看重結局,就如很多的感情,灑下滿天星辰的浪漫,卻得不到花好月圓的歸宿。這就像逗號與句號之間的萬種風情。我們常常有逗號般美麗的回億,卻沒能得到句號般圓滿的結局。我們常常有逗號般動人的付出,卻得不到句號般寬厚的恩惠。我們常常有逗號般美好的願望,卻走不出句號般理想的人生。人生總是充滿了這樣或那樣的遺憾,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掌控,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品味到人生路上的精彩。就如容若在百轉千折之後,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的柔腸寸斷。唯美的文字詮釋著悲情的結局,驀然回首後的嘆惋彰顯著爛漫的往昔。

    與這本書相見恨晚,卻似曾相識,而在後來的很多日子裡,每次捧起,又都仿如初見。

  • 6 # 無題好文推薦

    《道德經》,說實話以前很難靜下心來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總是覺得晦澀難懂,所以也很少嘗試去看這方面的書,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慢慢接觸這方面的書,特別是看了道德經之後,總是覺得裡邊有很多人生大智慧,而且每次讀過之後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對於以前在生活,職業事業,為人處世,人際交往方面都有很多的啟示。

    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是在尋找一條走向自己的路。

    我們處理與世界的關係就是我們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我們能不能和自己和解

    我們周圍世界就是我們內心的對映

    比如:某天我們在路上遇到一個平時關係很不錯的朋友我們跟他迎面打招呼,結果對方根本沒看我們直接從旁邊走了,我們是不是會在心裡想,我是不是得罪他了,以後我也不理他了,反正自己心裡可能多少有點不舒服或者有點尷尬。

    但是過後我們發現那天那個人家裡除了車禍,他急匆匆根本沒有關注到身邊的情況,我們可能就會特別理解,也會釋然。

    其實這種種情況都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想法,我們一開始的生氣不舒服是我們自己腦補的,後來的理解釋然也一樣是我們給自己找了理由和解了。

    道德經讓我對於關於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等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啟發,真的是相見恨晚,值得反覆的閱讀體會,都是人生大智慧。

  • 7 # 凡凡寫字筆記

    看完《烏合之眾》這本書以後啟發頗深。總結了如下幾條觀後感和大家分享。

    1.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2.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3.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5.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6.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7.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8.有時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10.但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的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

  • 8 # 狐狸推文

    大家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讀哪一本書時讓你相見恨晚?

    我讀《墨菲定律》時,我感到相見恨晚。裡面有一段話給我的感悟很深,那就是:啤酒效應

    何謂啤酒效應?

    啤酒效應:訊號在傳遞過程中被無限放大或縮小

    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事並不在少數,這就是資訊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人們不信;兩個人說街上有老虎,人們開始有點相信;當三個人都說街上有老虎時,人們肯定會相信了,這就是“三人成虎”。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失真的可能性。

    感悟:一則笑話,一支隊伍在行進,前面說“前面有一條溝”,傳到後面就變成“前面有一條狗”。資訊傳遞的準確性很重要,所以我們傳遞資訊要保證準確無誤。 能夠以文字傳遞最好,不能的話至少讓傳遞人完整的重複一遍,完整重複一遍可以強化記憶,雖然不一定能保證傳遞人做到100%的原話傳遞,但至少能保證意思不錯。

  • 9 # 纖手書味

    看到這個問題,我馬上想到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讀一本好書,如遇良友,常有相見恨晚之感。《呼蘭河傳》,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有相見恨晚之感的書。

    之前我曾斷斷續續讀過一些片段,完整地通讀下來是在和朋友一次探訪蕭紅的祖居地之後,產生了閱讀整本書的慾望。

    且一書在手,欲罷不能。

    《呼蘭河傳》共七章,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蘭河傳》不是為某一個人作傳,而是為作者生於斯、長於斯的小城作傳。可以說,《呼蘭河傳》是國民靈魂的一曲輓歌。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原名張廼瑩,蕭紅是其筆名之一。

    1911年,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與父親關係冷淡,幸而祖父給予了她家庭的溫暖。

    蕭紅一生情感坎坷。與未婚夫汪恩甲出走家庭,大腹便便之時被汪恩甲遺棄於旅館。後結識現代作家蕭軍,度過了一段相互扶持,卻又矛盾叢生的時光。與蕭軍分手後,與端木蕻良結婚。戰亂之際,蕭紅生死攸關之時,端木巨集良卻離開了蕭紅。蕭紅最終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當時身邊只有文學青年駱賓基相陪。

    縱觀蕭紅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孤苦的一生,是追求愛,卻又不斷被愛所傷的一生。

    正如她在臨終時所寫的遺言: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一代才女,紅顏薄命,空有滿腔才情,卻香消玉殞,真是可惜可嘆!

    她的文字是樸實細膩的,描寫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銳纖細的,看似冷靜的筆觸下,其實跳動著一顆多情的心;她的文筆明麗悽婉,一種淡淡的憂鬱充斥其間。

    她的獨特的超常規的語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蕭紅的文筆介於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其散文化的結構以及詩化的風格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這種藝術風格是我所喜歡的。

    沉浸其中。隨著她的娓娓講述,我彷彿置身於呼蘭河這個偏僻閉塞、寒冷異常的東北小城。蕭紅筆下輕鬆詼諧甚而帶些譏諷的語言更是將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無遺。

    作者還從兒童的視角觀察並用孩子的語氣講述, 所以文章讀來又覺清新無比。

    “跳大神”“放河燈”“河邊聽戲”“逛廟會”等等習俗,在作者筆下,熱鬧中透著有趣,有趣中透著悲哀。大神的裝腔作勢、觀者的迷信混沌,讓“跳大神”這一舊日習俗鍍上了詭祕的色彩。“放河燈”則是民間的舊俗,是鬼神說的產物,傳說是鬼託燈而重生的日子。

    即便是這樣應當心懷敬畏的時刻,蕭紅的筆觸依然充滿了對世俗的批判和鞭撻。如寫到七月十五這夜出生的孩子,婚嫁時是不受歡迎的,不過因了錢的關係是大可通融的。“雖然就是一個惡鬼,有了錢大概怕也不怎樣惡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多麼辛辣的諷刺啊!“聽戲”一出特別有意思。社會百態,人情民俗一覽無餘。

    與其說是看戲,不如說是看小城人的本色表演。老百姓的人情世故,如若演起來,一定會是更為精彩的戲劇。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住著我的祖父。”

    蕭紅寫下這句沉鬱深情的話時,我想她的眼前定會出現祖父慈祥溫和的笑臉,心中定會泛起這人間最為真切的溫暖。

    這世間唯一最深愛她的人,連同可愛的大花園,已鏤刻在她的靈魂深處,讓她有勇氣在那悲涼的世間繼續行走。

    遇見《呼蘭河傳》,如遇良友,相見恨晚。

  • 10 # ru戲冭深

    洪應明注的《菜根譚》。一次看小說看到這樣一句話: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奇。當時還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後來查閱了相關資料才知道這是古代鉅著《菜根譚》,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就是說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實真正的美味就是那些粗茶淡飯;標新立異,超凡脫俗的人都不算真正的偉人,其實真正的偉人只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這句話說的太好的,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久,細細品味,其味道越來越濃,而後我便喜歡上了這本書,當我翻開書看到的第一句話又令我深深的震撼了:弄權一時,淒涼萬古—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大意說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但凡一個心中開闊的人,能看到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又能考慮到死後的名譽,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這書真乃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每當我閱讀一句時,便深深的處在它的意境中,久久無法自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有兩姐弟的,為啥姐姐很討厭弟弟?有什麼辦法讓他們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