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愛lu

     潮汕民間的磬事活動俗稱“作公德”,始於元末明初。傳說宋代元番入侵中原,大肆屠殺漢人。後來,被殺的漢人後代子孫為了紀念被慘殺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蘭盆會目蓮祭母的故事形式,聚眾唸經,祈求佛祖懺悔先人靈魂,為死者消除孽障,祈望佛祖接引亡靈往西方樂土。這種形式後來逐漸演變,形成了民間作公德的風俗。  “做功德”,就是亡人家屬請和尚、供生唸經解救先人靈魂的一種迷信活動。  功德活動分為“慢齋”、“四出齋事”、“求懺解結”三種形式。  慢齋  隊伍約13—15人,人數需奇數;唸經者,名曰“供生”,供生身穿淺墨水色長衣,布鞋白色襪,全套鑼鼓,上午時分來到主持作蓋事人家中坐定,主家的孝婦、孝子、孝孫均要在場,從中午開始,供生一邊擊鼓樂,一邊誦唸經文。  慢齋的功德鑼鼓有:蘇鼓一個、銅鑼四面、馬鑼一個、鑼畔一個、大小拔各一副,配以搖琴、胡琴、嗩吶。供生唸的經文有《三千諸佛經》、《呢陀佛經》、《三味水懺經》、《供說消災經》、《北斗長壽經》、《普門佛法經》、《普門真經》、《金則妙曲》、《十五真經》等。此磬一般從中午作到第二天凌晨(民國時有錢人家有作三五天至半個月的)。  “四出齋事”  一般是供生三至五人,手扶木魚、口唸真經,經文主要有四篇:《呢陀佛經》、《三千諸佛經》、《普門真經》、《金剛妙曲》,只配蘇鼓鑼鈸伴奏,從上午作到下午炊煙起時(下午四時許)收場。  “求懺解結”  一般一二人登場念些經文,只用小鑼撥擊彈,時間三個鐘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哲學思想的角度思考,儒家文化哪一部分是精華哪一部分是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