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戰前確實形成了三國同盟(德意奧)和三國協約(英法俄),但戰爭並未按照這一模式進行,因為義大利臨陣倒戈了。
1,義大利倒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國堅定的站在了奧匈帝國一邊對英法俄宣戰,但義大利一直在觀望,還要求奧匈帝國割讓裡雅斯特、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沿海區域,否則便不參戰。
德國想讓奧匈帝國部分滿足義大利的要求,以換取義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奧匈帝國明確拒絕了義大利。
與此同時,協約國為了爭取義大利,卻畫了一個大餅:除了答應義大利可以取得的裡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達爾馬提亞,還把主要是希臘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島也許給了義大利。之後又同意義大利戰後可以擴大其非洲殖民地、參與瓜分奧斯曼土耳其。
義大利樂開了花,為了重溫把地中海變成內湖的羅馬帝國迷夢,義大利毅然加入了協約國,並在1915年對德奧宣戰。
2,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加入同盟會
保加利亞是德國的鐵桿盟友,兩次世界大戰都堅定的站在了德國一邊,並兩次成為戰敗國。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加入同盟國,是因為英法兩國在中東的擴張將奧斯曼變成了“西亞病夫”。至於俄國,“俄土戰爭”打了兩百多年了,不在乎再多一次戰爭。
所以,一戰中的同盟國就是這四個: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3,協約國
與同盟國不同,協約國的規模在一戰中不斷擴大。
協約國最初由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組成。
但最終站在協約國一邊的國家多達31個。
日本於1914年一戰一開始就參戰了
義大利在1915年參戰
美國在1917年參戰
巴西在1917年參戰
中國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黃色的是同盟國、綠色的全是協約國)
由於英法兩國殖民地遍佈全球,所以最終的局面就變成了全球所有國家群毆德國、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四國。
所以,同盟國的戰敗是註定的,英法俄聯手其實就可以擊敗德國,德國註定無法取得兩線作戰的勝利,而一戰時期美國的參戰確實只是錦上添花。
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戰前確實形成了三國同盟(德意奧)和三國協約(英法俄),但戰爭並未按照這一模式進行,因為義大利臨陣倒戈了。
1,義大利倒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國堅定的站在了奧匈帝國一邊對英法俄宣戰,但義大利一直在觀望,還要求奧匈帝國割讓裡雅斯特、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的亞得里亞海沿海區域,否則便不參戰。
德國想讓奧匈帝國部分滿足義大利的要求,以換取義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奧匈帝國明確拒絕了義大利。
與此同時,協約國為了爭取義大利,卻畫了一個大餅:除了答應義大利可以取得的裡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達爾馬提亞,還把主要是希臘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島也許給了義大利。之後又同意義大利戰後可以擴大其非洲殖民地、參與瓜分奧斯曼土耳其。
義大利樂開了花,為了重溫把地中海變成內湖的羅馬帝國迷夢,義大利毅然加入了協約國,並在1915年對德奧宣戰。
2,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加入同盟會
保加利亞是德國的鐵桿盟友,兩次世界大戰都堅定的站在了德國一邊,並兩次成為戰敗國。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加入同盟國,是因為英法兩國在中東的擴張將奧斯曼變成了“西亞病夫”。至於俄國,“俄土戰爭”打了兩百多年了,不在乎再多一次戰爭。
所以,一戰中的同盟國就是這四個: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3,協約國
與同盟國不同,協約國的規模在一戰中不斷擴大。
協約國最初由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組成。
但最終站在協約國一邊的國家多達31個。
日本於1914年一戰一開始就參戰了
義大利在1915年參戰
美國在1917年參戰
巴西在1917年參戰
中國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黃色的是同盟國、綠色的全是協約國)
由於英法兩國殖民地遍佈全球,所以最終的局面就變成了全球所有國家群毆德國、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四國。
所以,同盟國的戰敗是註定的,英法俄聯手其實就可以擊敗德國,德國註定無法取得兩線作戰的勝利,而一戰時期美國的參戰確實只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