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山玉田鄭不乖
-
2 # 跟我學公文
用功不用功,其實與其教訓孩子,不如做下自我檢討。
孩子學習,動力來自哪裡?第一,來自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孩子對於學生就產生如同嚼蠟的感覺,這就壞了,再發展下去,那就會產生對立情緒,進而厭學,發展到最後,是支應了事。沒有興趣,如同汽車電路不暢,看著汽車外觀很好,可是要想真的發動著,跑起來,那真的是太難了。沒有興趣,又如同汽車沒有加油。發動著了,也跑不遠。即使是父母強制的人為推動,也是推推動動,不推不動。
第二,來自於求知慾。孩子的求知慾是需要引導才能建立起來的。讓孩子不斷開拓知識面,不斷掌握新的語言和數字技能,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每天不學點什麼,就沒有進步。這樣會產生強烈的進取心,自發產生一種急迫意識,會主動擠時間,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來自於個體的自我肯定。這是一種自我意識。要讓孩子一形成一種自我良性迴圈。每天的知識學會了,用作業檢驗了,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自然督促孩子不斷進取,不斷掌握新的知識。
這一切,都得有老師或者是父母的正確引導。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學知識並不太困難,這時候,父母要引導,消除孩子對於學習的神秘感,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學會了知識,就要給予肯定,這種肯定會強化孩子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會讓孩子自己建立起一種正向的激勵。興趣是第一位的,沒有學習興趣,學習質量無法保證。同時,要培養孩子的求知慾。要讓孩子知道,學會了的知識,可以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可以幫助孩子自己提升個人能力,獲得別人的肯定和稱讚,實現自己個人的價值。
結論:孩子雖然年齡小,但父母不可忽視他的存在,對於他的合理訴求,一定要科學引導、正確認識,要常常透過講道理,讓孩子明是非,知道更多的事情應該如何去做。雖然孩子上到五年級,看似有些晚了,但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輩子的大事,從這個角度看,現在著手還不晚。強制性的督促,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
3 # 龍霄雲
同感,但我決定花更多時間陪孩子,買了牆貼黑板插漏補缺孩子弱項,進行中,每週記牢後換一屏,感覺提升挺快,今年暑假孩子語文英語提了四五分
回覆列表
跟孩子交流一下,問問有沒有壓力,怎樣教孩子快速緩解自己的壓力,領他去書店看看怎麼解決,或是下載個軟體教孩子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