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鉤的鉤沉
-
2 # 準時閱讀
包拯,字希仁。瀘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包拯登進士第。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來因多出彈劾權貴,被授龍圖閣直學士。再後來又歷權知開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因曾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被後人稱為包侍制、包龍圖!
包拯一生公正廉明、立朝剛毅,不附權貴敢於為民伸冤,故有包青天和包公之美名。後世將其奉為神明,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說到這裡大家都在想,為何屢次包拯頂撞權貴還能連續升遷安然無恙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包拯的好上司: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在位42年,自他親政後逐步體現出了他的寬厚和開明。宋仁宗雖然作為皇帝,但他天性仁厚,對人和藹可親。在位42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修養生息,使宋朝發生了質一般的飛躍。
仁宗在位時,知人善用,人才輩出,最出名的莫過於包拯。包拯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次頂撞上司,納諫時吐沫都飛到仁宗的臉上了。而仁宗則是一邊擦臉,一邊聽著包拯的建議,沒有絲毫怪罪包拯的意思。包拯屢次頂撞權貴,那就是仁宗這個好上司在給他撐腰。畢竟包拯做的是對的,所以仁宗才無條件的去支援他。
以上都證明了仁宗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也證明了下屬要想施展抱負,有一個好的上司是必不可少的。再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仁宗駕崩後,舉國痛哭。而且訊息傳到大遼,遼國皇帝都為仁宗痛苦流淚,還為仁宗立下了衣冠冢。
稍微瞭解一下宋朝的官制與包拯的履歷,就不會鬧出包拯26年升遷27次的笑話。北宋前期,官員的品階是九品三十階,即九品至四品,每品分為正上、正下、從上、從下;三品至一品,每品分為正、從,一共三十個品階。包拯入仕之後,初始階官是大理評事,從八品下。如果升遷27次,那麼包拯的品階將超出正一品。而包拯的最高階官是禮部尚書,死後追贈的,北宋前期,禮部尚書的品階是正三品。
其實包拯不但不可能二十六年升遷二十七次,而且,事實上,包括還有過貶官的經歷。那是至和年間,請看《宋史·包拯傳》的記載:“遷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什麼意思?就是說,包拯的階官本來已升遷為刑部郎中(從五品上),但因為舉薦人失誤,受了連累,貶為兵部員外郎(從六品上)。那些說包拯“26年升遷27次”的網文,大概是將包拯的每一次職務(差遣)調動都當成了升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