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有賣國行為?
4
回覆列表
  • 1 # 鳶飛九天2018

    公元1883年,法國侵略越南,作為越南宗主國的清政府為保護越南,與法國宣戰,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水陸兩軍同時進攻清朝,清軍節節敗退。清廷啟用了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領導鎮南關的抗法鬥爭。

    1885年3月,老將馮子材率領清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取得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鎮南關大捷,甚至直接導致了法國茹費裡內閣的倒臺。面對大勝,主導清政府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卻主張乘勝求和。

    在英國的調停之下,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展開會談,最終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該條約將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拱手讓人,越南從此脫離了中國,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天津條約簽訂後,國內輿論大譁,於是有了著名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說法,大家紛紛視李鴻章為賣國賊。憤怒的左宗棠評價李鴻章說,“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左宗棠對李鴻章鎮南關大捷後“乘勝求和”的評價,其實也延續了南北洋之爭。湘軍、淮軍“、楚軍等地方漢族團練武裝,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中勢力逐步強大。這些漢族地主武裝的首領們也紛紛成為了清廷的封疆大吏。

    淮軍的領袖李鴻章成為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而留在南方的湘軍將領,如左宗棠、沈葆楨、劉坤一等人,都曾先後擔任過南洋大臣。

    由於權勢和利益的爭奪,再加上清廷從中挑撥,南洋、北洋兩個集團一直明爭暗鬥、幾乎勢如水火。從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海防、塞防之爭”,到北洋水師獨吞400萬兩海軍軍費,再到南洋水師截留北洋艦隊的船隻,兩大集團為了利益,爭鬥幾乎到了白熱化。

    那麼,在鎮南關大捷和南北洋之爭時,李鴻章到底有沒有賣國行為呢?很多人認為面對鎮南關大捷的重大勝利,李鴻章所謂“乘勝求和”,直接導致中國失去了越南,其行徑與賣國無異。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雖然在老將馮子才的帶領下,中國取得了鎮南關大捷這一輝煌勝利。但是鎮南關大捷之後,法軍在越南的主力仍在,反而清軍損失慘重,作為主力的劉永福黑旗軍甚至不足500人,清軍此時已沒有足夠實力與法軍繼續戰爭。

    再加上此時法國艦隊對臺灣進行圍困,臺灣岌岌可危。為了保護臺灣,也看到了清軍的弱勢和法軍的強大,李鴻章主張求和,以減少損失,並不能說毫無道理。李鴻章面對大勝求和的態度,雖然顯得軟弱,過於悲觀,也暴露了他對列強的軟骨病,但顯然並非全然賣國行徑。

    而南北洋之爭,則完全是兩個利益集團之爭。為了彼此集團的利益,他們互相扯後腿兒、下絆子,甚至置國家與民族利益於不顧。雖然南北洋之爭中,李鴻章並無直接賣國行為,但他不顧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做法,實際與賣國無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邊頭髮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