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44457935275

    我從來沒有把我兒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就算他學習成績倒數,我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的自信,來自於你對他的信任和尊重,請相信這一點

  • 2 # 思有靈犀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我們家庭的小天使。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當你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優勢去比,無疑是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給孩子心靈只會帶來創傷。

    與其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如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明天進步一小步,給到孩子的是更大的激勵。

  • 3 # 一念涅槃

    首先,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對比自己家孩子的缺點,會造成自己孩子的不自信,長久以往她就沒動力做任何事情了。因為她覺得無論做什麼,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比她好!

    其次,拿自己家孩子的優點對比別人家孩子的缺點也不好!會造成自己孩子價值觀的偏差,將來職場,愛情,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我只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比,讓她感受到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進步和我們對她的肯定!當然也能讓她發現自己的不足!

  • 4 # 大王叫我來參賽

    每個孩子的發展,生長的環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等等都不一樣,完全就不具備相同的條件,無法用來比較,如果父母經常這麼做的話,會造就一個自卑的孩子,未來他的人生走不了多遠飛不了多高。

  • 5 # betty23832

    我其實內心經常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 因為家裡孩子學渣一枚 經常讓我發火 感覺到無奈 無力 時常覺得為啥別家的孩子那麼優秀 自己家的那麼差強人意 但是 前段時間看有人說要把孩子當成一味中藥 期待藥成的那一天吧

  • 6 # 布老虎媽媽

    我要說我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那是自欺欺人。

    我們都知道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是不對的,可有幾個父母不是在那裡比來比去呢?

    這其中的危害大家都懂,可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怒氣,我們大聲甚至是誇張的訴說別人孩子的種種優點,挖掘著自己孩子的種種不足。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孩子,讓他們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忍受著心中的挫敗和沮喪。

    試想有一天,你老公回到家裡對著你說:“你看看人家某某的老婆,又溫柔又能幹,再看看你……”,你是何種心情,是不是吃了他的心都有?以己度人,我們

    不是能體驗孩子的心情?

    面對這個大家都知道對錯的問題,我們可以管不住自己的心,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 7 # 刺蝟愛上貓咪

    雖然說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是一樣的道理。

    性格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養出來的孩子也不同,但是說要做到完全不比較,其實很難做到。例如說,老師同樣佈置的作業,別的孩子都寫完了,就自己孩子沒寫完,或者別人都考了滿分,就自己孩子一個人考了很低的分數,肯定心裡會有落差,會忍不住比較的。

    但是要做到自己的孩子按照他的性格特點去逐漸引導,我相信長大了也不會差的。

  • 8 # 果逗寶貝愛生活

    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是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多懂事等等……直到現在,還是會拿我和別人做比較。我心裡是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既然自己都不喜歡這樣的比較,那麼自己的孩子當然也不喜歡這樣的比較了。(總是做這種沒有多大意義的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優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孩子一起進步,學習。成為孩子的榜樣。

  • 9 # 御風一路

    大家好,我是御風,我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是的,我很少拿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比較:1.因為各家有各自家長對其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必要強求自己一定要與別人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雷同2.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性格特質3.更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像別的孩子一樣優秀,這樣一來,不但會使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更主要的是孩子會將自己本該有的特質丟失4.只要孩子會隨自己的興趣生活得開心就好,我們作家長的就應該正確地支援引導總之,只要孩子不做違法和不傷害他人的行為,作為家長,就不要盲目地約束,應該正確引導,適度激勵,使孩子健康成長。 以上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朋友們,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剖析,希望評論分享,謝謝大家!!

  • 10 # 奇果兒

    這個可能真心做不到,在婆家住我每天都會聽到老人在比較誰家誰家的和咱的沒法比,諸如此類的話。

    我聽了是真心不舒服,雖然是在說自己孩子好,但還是不舒服,這樣孩子會有很高傲的性格,長大了難以教育。

    和公婆說多了反而傷感情,而且他們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

  • 11 # 歸去來兮001

    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所以我選擇來說說我的想法。首先,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獨一無二的禮物。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的,都是各有千秋的。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都有不同的花期和生長時間。有的孩子花開得早,有的孩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是一顆參天大樹呀。所以生長時間就很長。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可能沒有耐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心裡落差就特別大,更沒有耐心靜待花開。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優點,不是每個淘氣的孩子都很讓人煩。也不是每個聽話的孩子都讓人省心。在生活中,我們摘下有色眼鏡。多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點鼓勵、讚美、認可,從而更好的成就自己的孩子。比較其實是每個家長都有的一個行為,其實對孩子真的不公平。就像上文講到,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我們為何不耐心等待結果呢?用愛澆灌孩子,孩子才會成長更好。做一個不驕不躁的父母,心平氣和的接納孩子,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12 # U然614

    是的,我極少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原因有三點:

    1.老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世界上都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何況人呢?既然不同,又何須比較?

    2.可能我本身活的比較灑脫自由,性格如此,對待孩子態度也如此。一般我行我素慣了,極少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自然也不會拿孩子和別人哦孩子比較。感覺家長自身的定力很重要。[大笑]

    3.也可能是這種自由散養的狀態,使得孩子也比較自信,並且跟媽媽一樣比較自律[大笑],都是自己主動學習,做作業,閱讀,當然前期也是花了心思培養的,從不到2週歲就開始陪讀,一直到現在小學,一年365天基本不間斷,現在已經養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越來越省心。

    個人經驗:孩子一定要從小抓起,越小習慣越容易養成。有時間去和別人孩子比較,不如拿出時間來成長自己。

    其實反過來想,如果孩子老是拿我們和別人父母作比較,嫌棄我們沒有別人父母能掙錢,有大房子,好工作,估計我們一耳刮子就扇過去了[發怒][酷拽][大笑],因為被比較或者說被別人碾壓的滋味不好受!

    同理,少比較,要比也是跟自己的過去比,別糾結在別人的陰影裡。

  • 13 # 其禾

    現今社會的教育方法嚴重傾向於知識教育,以成績衡量一切的思維方式助長了利己價值觀的形成,教育的內容不再是對他人的體諒心、夢想、志向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了。

    要從孩子出生起就給予他們滿滿的愛。

    在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的基礎之上,讓他們接受心靈教育、感性教育和靈魂教育。

    讓孩子學會體諒、尊重他人,學會感恩。

    不要為孩子設定成長標準,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接受孩子最自然的狀態,這在育兒過程中至關重要。

    在生活當中,不少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相互比較,總覺得別人家的總是好的,要麼就是學習成績好,要麼就是有很多的才藝。為什麼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就是因為想攀比。

    每個人都有攀比心,有時攀比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想,看著別人努力,自己也想變得更好,可是父母這樣的心理,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就是希望寶貝們可以成才,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前行,但是在攀比使孩子的心理卻相當緊張,覺得精神壓力極大,開始出現了自我否定的情況。

    父母的攀比就像是一雙大手壓得孩子喘不過氣,本來想要休息,結果父母卻一直比較,漸漸的他們不適應自己的生活,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在生活當中也會變得特別急躁,孩子本想認認真真的做好某件事情,可是心裡總是會被其他的聲音打斷,腦子裡全都是父母對別的孩子的誇讚。

    2,以別人為目標,想讓孩子更努力。

    有些父母經常會做這樣的事情,為了警醒之下的孩子,給他們立了一個目標之後,就可以更好的努力了,那是以成人的想法看這樣的問題,或許覺得沒什麼,可是在孩子的眼裡,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迴應,甚至沒有誇讚和鼓勵,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家長誇讚別人,就是因為父母打從心眼裡看不起自己,漸漸的孩子的心理就會更加扭曲,貶低孩子不會讓他們成長,更起不到激勵作用。

    3望孩子成才。

    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後,都希望他們長大後有出息,甚至有些期待他們能夠特別成功的想法,如果自家的孩子優秀,父母會很開心,如果不優秀,心裡就會特別著急,覺得是平時的管教太過鬆懈,其他的孩子竟然都能做到,我家的寶貝也可以,就這樣又給予了他們很多的負面影響。

    想讓自家的寶貝和別人一樣,也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全能小孩,就需要父母認真的指導,而且想讓自家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那麼自己的父母也要比別人更加成功,否則父母沒有達到的目標,就不要施加給孩子了,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是儘可能的讓他們感覺到快樂和幸福,在健康而且快樂的環境下長大,或許孩子更容易創造奇蹟。

  • 14 # 媚雨傳說

    你這種問題很有趣,卻也是非常普遍的。從小到大,我們都經常會聽到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是不是非常熟悉呢?事實上,很多人明明知道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但實際情況卻是,家長會去拿孩去比較,而且甚至孩子也會自己去比較。

    那要如何做到不去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呢?一起探討一下,我個人認為:

    (1)堅持做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優勢和劣勢,以身作則,家長自己把心態放平,允許自己孩子的差異存在,能真正接納自己孩子的不足。 (2)發掘自家孩子優勢或者興趣點,讓孩子發揮自己潛能,做一個自信、認可自己的孩子。孩子自信,棒棒的,作為家長是不是也能感受孩子的能量呢? (3)適宜的比較,有相對比較範圍,讓自己和孩子走得舒暢。我們在跑步的時候,有競爭對手不也是好事麼,在比較中發現不足,促進成長,也是一種好事。

    (4)作為家長,一定要肯定和認同自家寶貝,賞識教育,增強孩子的權能。

  • 15 # 偷吃草莓的精靈

    是的,極少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

    為什麼呢?

    首先,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呢?別人的孩子畢竟是別人爸媽的,自己的孩子始終是自己的。所以為什麼要比較?

    其次,你比較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別人的爸媽呢?孩子有沒有拿我們比較過別人的爸媽呢?當孩子把我們和別人的爸媽比較的時候,當孩子說:誰誰誰的爸爸媽媽怎麼樣也麼樣的時候,我們有什麼感受呢?我每次不想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就會反駁我說:“她朋友誰誰的媽媽都會給她講故事,你怎麼都不給我講呢?”所以我們不要去比較孩子,因為你一比較,得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在無形中也會那我們去比較,如果比較的是我們能做到的還好,如果是我們做不到的呢?請問,我們該怎麼辦呢???所以,想要比較先給自己想好退路

    我們大人都知道人有優缺點,當然孩子也會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去拿孩子的缺點比較別人的優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而且往往你一比較孩子那那都是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假如說有人拿你和另一個人的莫方面比較,比如說寫字,說你寫字不好看不如你同事莫莫寫的好看。那你心裡會不會有一些陰影呢,每次需要寫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起這句話,或者你們正好一塊寫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沒底氣,有點不自信,以後會不會不輕易去寫,更不願意和他一塊寫,因為你怕再會被比較。你仔細想一想如果你有這種感覺,那就不要輕易去比較孩子,孩子也是有知覺,有感受,你的每一次比較都會降低孩子的自信,時間越久,越會造成他這一方面的遲鈍。所以不要去比較,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挖掘孩子優點,正視孩子缺點。不要期待有個完美孩子,因為人無完人。

  • 16 # 寶媽素素的日常生活

    孩子天生就有差別

    印度思想大師奧修說: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我們家長必須明白一個事實:孩子天生就有差別。我們首先要承認這個差別,然後在孩子原有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進步。我們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敗比,就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比。(咱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孩子拿我們和各方面都比我們強的其他孩子的家長比,想想我們的感覺怎樣)那樣只會給孩子造成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始終要做到一點: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棒的。  

    比來比去會挫敗孩子的自尊,產生自卑

    我鄰居的一個孩子,他叫李斌,小學六年級,每次開家長會,孩子都是老師表揚的物件。小學六年,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是班裡前幾名,在年級裡,雖然不是數一數二,也都名列前茅。在別的家長看來,其家長真幸福,孩子這麼優秀。可父母不這麼看。張鵬在班裡沒有名列第一時,父母就拿他和班裡的第一比,孩子在班裡第一的時候,父母就拿他和年級裡的第一比。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父母始終在拿孩子和那些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比。結果,不但沒使孩子進步,反而使這個班裡的佼佼者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自慚形穢。致使他上七年級的時候產生了厭學心理,一進校門就心煩意亂,儘管這時父母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做了許多努力,可孩子的思想就是走不出一個誤區:在爸爸媽媽眼裡我總是不如別人。最終導致輟學。

    比來比去也可能產生自負和功利心理

    如果孩子和比自己差的孩子比,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強,這樣的心理一旦植入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就可能讓孩子產生自負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一旦產生,對於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工作,學習,戀愛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另外,有的孩子為了完成父母對自己的表揚和誇獎,有些孩子會故意做出一些事情。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這對於孩子以後成長也不利。

    家長們記住不要讓孩子在比較中長大。

  • 17 #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我家女兒四歲,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這一直是我努力在做的事。但這件事應該有個前提就是不當孩子的面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至於心裡其實應該更多的看到其他孩子的優缺點,學到好的方法或是對不好的引以為戒。

    雖然都說小孩子忘性大轉眼就好了,可是一些心靈方面的創作是會一直隨著他們長大的,這就是童年陰影,而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就是造成這種陰影的一種。也是因為孩子小不懂得像大孩子那樣對不滿進行反駁以排遣自己的情緒,而小孩子沒有那麼多的詞彙讓他反駁,無法做到有理有據,抗議的途徑可能只有哭鬧,而這種表現在父母眼裡可能只是不懂事,於是他只能將這些負面情緒埋在心裡,慢慢的累積的越來越多,最終不知哪一天你的一句“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可能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你可能會莫名其妙,“我不就說了一句話嗎?至於嗎?”你沒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你以前所有類似的話一齊向孩子壓了過來。

    這就是大人的問題所在,我們總覺得一句話無所謂,一次比較也是想讓孩子更上進,可是一次又一次,威力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大。

    所以如果我們做錯了,就認真的道歉,把這一次造成的傷害撫平,不然傷口會一直在,會越來越深。對孩子,比較就是否定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不要急於否定自己孩子,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不要讓他長成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他。

  • 18 # 愛生活的阿澄

    競爭很殘酷,卻不能比較?

    現在的社會競爭很殘酷,一不留神就被別人甩的遠遠的,所以孩子還在孃胎裡就開始比較,比胎教、比營養;孩子出來後,比說話、比長牙、比乖;上學後,開始比學習、比報培訓班、比才藝;到了最後,甚至比孩子的孩子了,沒完沒了。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因為社會是優勝劣汰,不跟人比較怎麼知道自己的優劣呢?不比較哪來的進步呢?但是忽略了一個重點,他們只是孩子,根本沒有大人那樣成熟的思考能力和承受能力,你的比較反而弄巧成拙。

    第一,認為父母不重視自己。

    當你經常說別人的孩子怎樣怎樣好時,孩子只會覺得你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自己;孩子就會產生自己即將被父母嫌棄的感覺,自尊心受挫。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不可能理解父母的真實的想法,只能從父母的語言和表情來揣摩自己在父母心裡的地位,一旦你表現出了比較,孩子就會有很強的失落感。

    第二、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也就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你要求自己孩子達到別人孩子的水準,不是強人所難嗎?

    為什麼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呢?因為逼不了自己就逼孩子唄,這是自私。

    孩子的個體差異就決定了有好有壞,側重點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在語文有天賦,有的孩子跳舞有天賦,不能照著別人的樣子來雕刻自己的孩子。

    此前看過一個短片,分別讓媽媽和孩子為對方打分,絕大部分媽媽給孩子打的都是剛及格的分,而孩子全部都打的100分,在孩子眼裡,媽媽永遠都是最好的,為什麼孩子就不是最好的?

    你是不是該反思?

    被比較後的傷害,你得知道

    有的家長可能不以為意,不就是比較嗎?我們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不也過的挺好的嗎?

    那為什麼要讓我們小時候遭受過的罪再強加到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呢?有的人自我調節能力不錯,所以心理沒出什麼問題;有的已經出現問題了,但為時已晚;而更多的情況時,孩子已經出現了問題,只是大人不自知罷了。

    我們會不自覺地跟人比較,不就是後遺症嗎?

    1、讓孩子不自信

    打擊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就是拿他們和自己做不到的事比較,拿自己和優秀的人比較。

    對比就是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從心理投射認同來說,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自認為自己不行;“比較”的話挺多了,孩子便開始合理化。

    爸媽說我比別人差,那我就是比別人差;爸媽說我不行,那我就是不行,努力也沒用。

    自我意識的催眠會讓孩子失去鬥志,失去自信,最終形成自卑的性格。

    因為比較就是個內耗的過程,5年、10年、20年後,一直在消耗自己,你覺得還會有競爭力嗎?

    2、產生嫉妒心理

    我們這代被比較過來的人,或多或少已經有了後遺症。

    上學時期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心理:

    當你的好朋友或同桌學習成績比你好時,你是什麼心態?

    你肯定是嫉妒又焦慮,天天想著哪天超過他,甚至是同桌問你題目時你都不願意告訴他。

    跟他一起寫作業,聽課,你感覺很難受很難受,不能集中精神。

    這就是嫉妒,也就是被比較後心理產生的變化。

    這就是現實中的例子,已經在我們身上應驗了。

    你自以為給孩子找了個標杆,希望孩子能奮起直追,但沒想到孩子不能消化這個壓力,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嫉妒心理。

    3、扭曲孩子的心理,造成恨

    這是最嚴重的一種情況,但不代表沒有。

    孩子心思重,又不能排解壓力,就會內化為負能量來吞噬自己,產生恨意。這種恨是對父母的,也是對別人的。

    恨自己的父母老是看到別人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恨父母關心別人多過關心自己;恨父母的比較心,讓他們越來越自卑。

    當你一心一意為孩子好時,孩子卻故意疏遠你,有沒有想過這方面的原因?

    還有的捨不得對父母恨,那這恨就轉化到別人的身上了,而且還會報復行為。

    明朝遼王府有一位小王爺,其父常拿張居正和他比較。張居正是明朝著名首輔,小時候品學兼優,成為同齡人的榜樣。於是小王爺懷恨在心,長大之後,便倚仗自己的權勢將張居正的爺爺加害致死,以滿足因童年的嫉妒而埋藏已久的報復心理。

    孩子無形中也學會了比較,不斷給自己和他人制造不愉快,不僅消耗自己的能量,也成為別人的負擔。

    所以,家長們別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了。

    要進步,和自己比

    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才能走的更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童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向內蓄積能量,而不是向外鬥勁較量,厚積才能薄發。

    金庸先生裡的主角哪個不是自己先遠離江湖,修煉自身才能做到大師的嗎?所以,要進步,自己跟自己比較。

    當孩子語文考個30分,你就給他定個目標,下次考35分;下次達到目標時,再定個40分,如此下來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真真切切地為自己感到高興。

    今天和昨天比,這次和下次比,不要和別人比,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專修內功,孩子早晚有爆發的那一天。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特別後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