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犟媳婦兒

    我是一個媽媽,也是一個女兒,我覺得很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小時候父母就管得嚴,不讓穿健美褲,不許穿裙子,不許住同學家,不許化妝,穿衣服領口不許大,褲子不能短,夏天不管多熱都得穿長褲,端碗遞筷子必須是雙手,坐姿也要管,曾經我也不理解,為啥管這麼多。

    現在我為人母,也有女兒了,我也跟父母差不多,不許穿領口大露肩露背上衣,不許穿太短的短褲短裙,不許跟同學吃飯逛街,不許化妝,出去寫生不許獨自離開老師同學,不許獨自待在宿舍,

    領口大短裙短褲,夏天時候容易走光,尤其是裙子,趕上颳風很是不方便,上高中了不許化妝,在我看來一個是捯飭的洋氣容易早戀,另一個原因化妝品太次,多多少少對面板會有傷害,不許住同學家,不許跟同學出去逛街吃飯,是因為怕同學不靠譜,怕同學認識社會上的人,怕女兒識人不清,怕孩子吃虧學壞,孩子出去寫生我都得千叮嚀萬囑咐,不許獨自離開同學老師,不許獨自留在宿舍,怕怕孩子收到意外傷害,我也有太多的不許,這算控制嗎

  • 2 # 一片清歡

    我感覺提出問題的你,應該還年輕,還沒有當父母的經歷。如果你將來做了父母,你就會感覺到,父母對待孩子,是怎樣的一顆愛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給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平安快樂。

    身邊同事講過一件事,說有一次揹著孩子下樓梯,結果不小心沒站穩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當時她完全可以用手撐一下地面避免臉著地,但是她害怕鬆了手揹著的孩子就會摔著,所以說她寧可臉上磕了一個大疤,也沒有鬆開緊緊護著孩子的雙手,所以孩子安然無恙。

    這個故事能夠代表天下絕大多數父母的心,就是隻要孩子好,自己再苦再累心裡也高興。

    本能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包括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比如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級,但是他非常貪玩,我如果不教育他,或者說不控制他,他就很難做到自我控制。

    有的控制是好的,對孩子有利的,特別是有一些自制力不是很強的孩子,如果不控制它、不教育他,那他的將來則有可能會走彎路,可能孩子將來會埋怨家長當初為何不管教自己。

    當然,有的家長也存在方式方法不當的問題,比如採用暴力,比如不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致使孩子不理解,不接受,這些是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不能因為愛孩子,便不顧孩子的想法,好的家庭教育是能夠讓孩子樂於接受,而不是被迫接受。

    父母與子女要互相體諒,多換位思考,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關係。

    子女應當理解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從這一點出發,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而作為父母,則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能粗暴的強迫孩子,要更多的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去影響孩子,並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的做引導者、傾聽者,而不是指揮者、決策者,這樣,才能夠營造良好的家庭關係和更好的培養孩子。

  • 3 # 請叫我焰火

    這個我感受最深。我媽媽是個非常強勢的人,從小到大,家裡她都是說一不二。小時候還好,沒什麼感覺,主要是小時候也沒有那麼多自己的想法,最大的事無非就是學習,而在學習方面,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毋庸置疑的"教育家"。所以跟大傢伙一樣在父母的"打壓"中還算愉快的成長了。

    長大後就不一樣了,感覺她是管習慣了,什麼事都要過問,買房,談朋友這些大事不說,連買菜這種小事也管。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關於我哥的。我哥本來在省城工作了,我媽不滿意,覺得不是國企,也不是事業單位,天天打電話讓我哥辭職回家考事業單位,我哥都工作好幾年了,考試那一套幾乎忘的差不多了,自然是沒考上,考了幾次都沒考上,然後只能託人在事業單位找了個臨時工(沒編制)做。之後,我哥的脾氣也變得非常不好,非常暴躁。你肯定會問,這麼大人了,自己想在哪工作,做什麼工作還做不了主麼?我們也以為可以自己做主,奈何我媽,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為讓我哥回家,她還離家出走好幾次。我哥只能妥協~

    我這好不容易逃離"魔爪",心裡還是很怕。因為離她比較遠,她還是很關心我的,總是遠端監督我的吃喝。點個外賣我都不敢跟她說的,她會說個沒完沒了,這不能吃,那不能喝,這買貴了,那花錢……每次都謊報日常,也是累的慌。

    這所謂的以愛之名,有時讓人透不過氣來。所以,為人父母,你有教育權,引導權,但沒有干涉權。你的兒女自有他們的生活方法和方式,如你意也好,不合你意也罷,不是她們活開心快樂,覺得人間值得才有意義麼?一味的干涉只會讓真情變成假義,讓感激變成恐懼,讓大家的生活變得糟糕。

    希望所有的父母明白,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

  • 4 # 我不是渣男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的,對子女的期待也是無私的。即使古人曾經有過“養兒防老”的思想,但是每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是受這樣的思想驅使。相反的,每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這麼美好的願望不是問題,問題是在這願望的驅動下,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不顧一切地愛孩子,有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你,會不顧一切地愛孩子嗎?

    很多時候,不顧一切地愛孩子,容易導致過度地保護孩子。比如說為了不讓孩子受苦,包辦孩子從小到大的所有事情,為孩子鋪好我們所能提供的最好道路。這樣孩子可能就會漸漸地缺少了動手能力。

    比如害怕孩子結交到“壞學生”,走錯人生路,就對孩子實行二十四小時的管理,孩子可能會漸漸地失去了人際交往能力。擔心孩子遇上危險,時時對孩子進行監控,孩子也會感覺失去自由等等。

    自古以來,父母與孩子之間都是密不可分的,父母將孩子養育成人,孩子給父母頤養天年,但是現實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人是一種矛盾的生物,在骨子裡有對權力的嚮往,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力,權力只屬於一部分人。古代時候,君王將所受自己控制的人稱為子民,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君王,但是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子民,就是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我辛苦的生下孩子,花費無數時間將他養大,在他身上花費了無數心血,所以他是屬於我的。可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你的孩子不僅是你的孩子,他們還是一個思想獨立的正常人!

  • 5 # 韓國故鄉繒山洞

    這個我覺得不是父母故意的。

    而是在父母的眼中。

    孩子不管十歲八歲,還是50歲60歲,

    他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父母路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小

    需要告誡和教育的東西很多。

    生怕他們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吃虧。

    他們也只能用他們自己的生活的經驗,

    來不停地教育你,告誡你。

    還要你接受很多的外來的教育。

    讓你用這些知識來武裝自己。

    以至於在以後的路上能有收穫。

    在未知的情況下知道怎麼辦,

    在逆境中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

    安身脫離凶險。

    在這個教育的過程當中,

    父母的那種急迫的心情以及行為。

    可能會干涉到孩子的自然成長範疇。

    這個過程可能是速度有點兒急迫。

    讓孩子覺得有點兒控制

    或跟不上的感覺。

    但我覺得這頂多是,

    父母孩子溝通上的不匹配。

    但並不是父母的惡意。

    應該注意點兒父母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

  • 6 # 蘇菲的祕密花園

    首先,我認為用“控制”這個詞不太恰當。

    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上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情感,所謂的“控制”無非是想要保護我們。我們對父母應該心懷感恩,而不是牴觸情緒。當然也有一些自私自利一門心思想掏空兒女的父母,這種人也不配為人父母。

    我們是第一次當兒女,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經驗可循,有時候難免會愛得不恰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有摩擦、矛盾,都需要時間才能找到一個更和諧的相處模式,父母和子女之間一樣如此。我們要學習如何更好做孩子,父母也在學習如何更好當父母。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是血濃於水的感情,理解他們對我們的愛需要時間,也許是在我們真正懂事後,也許是在我們自己也為人父母后。即使他們有時候愛的方式不恰當,也請多點理解、多點耐心,父母含辛茹苦養大我們不容易。可以試著和他們溝通交流一下,但是一定要注意態度和方法。

    父母和孩子的緣分也只有這一世,他們一天一天變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好好孝順他們,而不是去傷他們的心!

  • 7 # 習而思得

    作為家長的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困惑?

    2.孩子總是不聽話,我讓他做什麼,總是不去做。

    我明明是為孩子好,為什麼離孩子越來越遠?這問題就出現在親子溝通上,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親子間敞開心扉,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想動態,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有一種獨立的傾向,也更容易衝動了 。家長需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想動態 ,需要及時地瞭解、分析或化解孩子思想上的“疙瘩”。

    3.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維護尊嚴、保證權利的前提下進行,才可以培養出“人”來;然後要尊重隱私,青春期的孩子也許有點叛逆、任性,因為他們希望被當成大人對待,被尊重、被重視。

    不要總認為:我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培養好,為什麼到頭來他卻屬於另外一個人?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忘以愛為名出發的我們,對孩子愛卻不溺愛,引導但不強加控制。

  • 8 # 二憨情感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父母跟我們說過這麼一句話:“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為你好”的背後往往藏著的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控制慾,父母總是想要讓孩子按住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甚至想要控制孩子的人生,讓孩子按照他們的規劃去走好每一步。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對問題的思考、發掘自己的愛好都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但是父母總是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來控制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特別大的傷害。只有當父母強行跟孩子劃清了界限,讓孩子遠離自己,這樣孩子才能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才能建立健全的人格,才可以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很多家長都迷失在控制孩子的行為中,他們會下意識地將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看法的人,如果孩子一旦違背自己的想法,那麼孩子就可能遭到來自父母的打罵,給孩子的身體和精神上都造成傷害。

    平等跟孩子交流

    所以,如果你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那你最好離孩子遠一點,學著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尋外面那個充滿未知的世界

  • 9 # 康3446

    父母過分控制孩子,其實是給孩子,上了一個精神枷鎖,影響終生,其人生難以發展,長大後,無所作為。我的兒子,十一歲,我過問很少,只掌握幾個大原則,其餘,任其自由發展。由於我較忙,孩子學習,我從不過問,沒有上過各種補習班。孩子上課認真聽,晚上自覺學習,遇難題,自已打電話問同學和老師。其學習成績,總是在班級前三名,大部排第二名。有時,我問兒子,將來你考那個大學,兒子說,當然是清華北大,我說,不容易,很難!一千零三個考生中,只能有一個考上清華。兒子說,不怕,我會更努力!

  • 10 # 趣扎堆數學

    因為“愛”,所以“控制”。

    每一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當孩子表現不好、做出不好的決定時,家長都想要幫助孩子,以免讓你走彎路。

    因為不理解、不想聽家長的話,加上家長比較強勢,不跟你溝通交流,這應該就是你所謂的“控制”吧。

    因為愛你,因為想讓你更好,所以才會“控制”,沒有誰對誰錯,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那麼就不存在“控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成績班上墊底,每次找到老師,他總是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肯好好學,這話能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