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劉備對諸葛亮說這句話首先是出於真心實意,其次這未必是想諸葛亮取代劉禪,而是讓諸葛亮從其他皇子中選擇合適人選。

    在夷陵之敗以後,劉備身體每況愈下,最後不得不託孤給諸葛亮,希望他能輔佐劉禪。在劉備託孤時,曾經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現在網上一些人認為這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回答不妥,那麼就會把諸葛亮殺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想當然了。

    劉備也是經歷了那麼多大風大浪的人,諸葛亮又是他一手提拔起來輔佐劉禪的人選,自然知道諸葛亮的政治水平,不會指望靠這麼一句話試探出他是否有異心。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啊,劉備不會做這種事情。

    而且此時關羽、張飛已死,蜀漢集團中能制衡或者是取代諸葛亮的人選一個都沒有,劉備即使看出諸葛亮有異心,這個時候也沒得選了。因此劉備不是試探諸葛亮,而是真的對諸葛亮放心,或者說把希望寄託在諸葛亮身上,所說的真心話。

    有些人認為劉備的意思是讓諸葛亮自己代替劉禪。有些人則是認為這只是說劉禪實在不堪大用的話,劉備希望諸葛亮能換一個皇子繼位。

    後面一種情況在漢代並不罕見,託孤重臣認為君王德行有虧時,將他廢黜另立新帝的事情發生過多次。劉備直接授權諸葛亮必要時可以另立新帝,這也算是比較正常的一種選擇。這也和劉備囑託太子劉禪、次子劉永等都“父事丞相”相符。

    當然劉備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估計還要等更多的史料發現才能確認了。

  • 2 # 阿奇的文化探祕

    這個“強人”首選諸葛亮。一者,諸葛亮“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二者,諸葛亮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無人能及,他對於這個蜀漢的功勞真是太大了,事實證明諸葛亮又是對的。也就是說,能保住劉禪和蜀漢天下的只有諸葛亮一人,沒有第二個!

    二是對諸葛亮來說,“不求聞達於諸侯”,位極人臣,已經是他最高的人生追求了,諸葛亮沒有帝王心,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輔佐明君。所以,對諸葛亮來說,夫復何求?作為顧命大臣,他位高權重,依然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雖然沒有成功,但對他來說自由的)。

  • 3 # 清流澎湃

    劉備用的是攻心之計,就像長阪坡當著趙雲之面,接過阿斗摔在地上一樣,都是為了收買人心。看似一句託孤的話語,但意涵深刻。作為諸葛亮,正如杜甫所說他是“志決身奸軍務勞”,輔佐劉禪他義無反顧,捍衛劉氏基業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加上劉備“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教誨,更是時刻不忘,所以才有六出祁山,最終累死於五丈原。

  • 4 # 湖湘人文探索

    無劉備三顧

    何來諸葛亮留芳

    歷史都是識人之人作主

    孔明也只好順水推舟

    輔佐禪主了

  • 5 # 17942601573

    這正是劉備知人和高明之處。劉備知諸葛亮是有理想的正人君子,不會對太子不利,但說出這樣的話,使諸葛亮心裡舒服,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更加感激涕淋,更加盡心盡力的輔佐太子。事實也證明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6 # 使用者628680282845流氓

    以退為進。當著顧命大臣和眾多臣子的面這樣說,等於要孔明保證象忠於自己一樣忠於劉禪(阿斗)。其實當時最重要的是忠義,如果孔明取而代之,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都會被認為不忠不義。人家三顧茅廬,把你請來,你就鳩佔鵲巢。其實這時孔明和劉備已生謙隙,不然不可能讓劉備兵敗白帝城。如果三國變兩國,最終變一國,他出山前的三分天下就不成立...他大哥和他大哥兒子一家還在東吳?

  • 7 # 真語清風

    我的理解是,他不行,就換你。是不是這個意思?

    我家鄉就是諸葛亮的故里,這裡有臥龍山公園(免費的),山河相照,古蹟遍地。

    朋友們有時間,來玩吧。

    再說正題,劉備知道諸葛亮的能力,也知兒子的不才。但這一句話,把所有人的心事,猜測,擺在了當面,沒拿諸葛亮當外人啊,莫說諸葛亮,誰也架不住,何以為報,肝腦塗地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就在諸葛亮銅像前(現在)。

    今天,我們以他們的感情為念,為諸葛亮的心願為勵志,困難時,就想想六出祁山,凡事不過七次,必有改觀。

    欲行大事,可奉前賢,勵志勵心,興盛永遠。

  • 8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他幹不了,你來幹。

    這句話說明劉備到死都沒忘記鬥心眼。他明知道諸葛亮不是這種人,也知道諸葛亮自己幹也不可能成功,為什麼還要說這句話?目的不外乎是籠絡人心,讓諸葛亮死心塌地地為自己的兒子賣命。諸葛亮是很聰明,但是也有自己的軟肋,就是儒家的君臣大義一直記在心中,認準了一條道走到黑。因此他才能毫無顧忌地說這話。

  • 9 # 唐唐180023133

    劉備在世人的印象中是玩弄權術的高手,摔阿斗這件事就說明了手段的高明,讓趙雲死心塌地的隨劉便征討天下!

    對諸葛亮託孤,是不放心兒子能否順利繼位,成長過程中諸葛亮是否能盡心輔佐。

    其實也是對諸葛亮的試探,試探諸葛亮有沒有野心!

  • 10 # 柯哀LOVE

    一句話,兩種意思。第一種可能是真的想讓諸葛亮取其地位,讓蜀國繼續發展下去,畢竟劉備的畢生追求就是匡扶漢室,但是漢朝已滅,只能自己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讓黎民百姓過得好一些。如果阿斗真的不行,那麼讓諸葛亮取其位置管理國家,也算完成了一個他的心願。畢竟劉備是以忠肝義膽愛護黎民為主的。

    第二種意思可能就是試探一下諸葛亮,畢竟蜀國是劉氏家族的,就算阿斗能力不行,但是你可以輔佐他,如果他真的取而代之,那與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無差,這是劉備最不想看到的,自恃以劉皇叔的身份自居的他不願受到這種侮辱。

  • 11 # 夢鯉本鯉

    劉備託孤對諸葛亮說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認為何意?

    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打動,為其打下蜀漢基業,在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之後,諸葛亮鞠躬盡瘁,夙夜憂嘆,最後無奈逝世的故事想必大家的耳熟能詳了,後世有詩讚:“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在劉備為關羽報仇未果在夷陵遭遇大敗之後,蜀漢元氣大傷,而劉備也是深受打擊,最終去世,而其在白帝城託孤更顯得英雄末路。

    而劉備臨終之前最放心不下的當屬蜀漢江山和兒子劉禪。

    《三國志》中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這句話從字面上看很好理解,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將來必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不能成才,你可以自立。

    而諸葛亮則是痛哭流涕說道:我必定竭盡全力,忠心輔佐劉禪,肝腦塗地。此時劉備又囑咐劉禪:你與丞相相處,要向對待自己父親一樣。

    正是這樣的話,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

    劉備身死之後,蜀國式微,強敵林立,而諸葛亮的才能不言而喻,所以要想穩定局勢甚至成就大業,諸葛亮是必須要倚重的,而同時如果諸葛亮有不臣之心,那麼他將是劉禪最大的威脅。

    那麼劉備的遺言究竟是不是虛情假意呢?畢竟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無法去揣測劉備當時的心態,所以不同的人對於劉備當時的言論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劉備的說辭是極其虛偽的。在收買人心,為劉禪鋪路。

    這個觀點有道理,畢竟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誰能接受大權旁落呢?自己辛苦的基業如何能拱手讓人,尤其是在古代父子傳承的思想觀念之下,劉備一直以漢室正統自居,一生更是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怎麼可能容忍非劉氏之人稱帝呢?並且在古代極其重視名正言順和忠孝節義的時代,諸葛亮自立,於禮制不合,與道義不合,也不會得到輿論上的支援。

    而劉備死前的這番話則是試探與敲打,明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並且也是在施恩於諸葛亮,甚至有朋友調侃:劉備說這些話的時候,兩廂藏有刀斧手。

    而在諸葛亮涕零之下表示自己將忠心輔助劉禪之後,劉備也是囑咐劉禪要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視之如父。

    這一來是收買諸葛亮,使之感動。其次也是上了另一層保險,等於是劉禪從今天開始也是你的乾兒子了。你再怎麼著也不會奪自己乾兒子的皇位了吧,要不然全天下沒人看得起你。在古代尤其注重忠孝節義的思想之下,這無疑是一招妙棋。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說劉備的確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種觀點我個人不太支援,但是也不乏其中道理。

    首先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足夠好,稱得上是君臣相宜的典範,幾乎是言聽計從,形影不離,兩個人也足夠了解,沒有必要說虛假的言語試探。

    並且諸葛亮的智慧與才能是劉備非常清楚的。所以含有歹意的言語諸葛亮不可能沒有聽出來,也不可能沒有應對的方式。所以與其讓諸葛亮寒心,不如開誠佈公,直接讓諸葛亮感念恩德,打一手感情牌。

    諸葛亮與劉備相交幾十年,劉備對諸葛亮的人品應該是非常信任的,完全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事,可以說是完全信任,相信諸葛亮願意盡心盡力完全的輔佐劉禪。

    而至於劉備信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也可以找出很多佐證。比如劉備去東吳成親,危機四伏,而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劉備親身赴吳,此時諸葛亮如果想自立可謂是易如反掌。而劉備的舉動也表現了自己對於諸葛亮完全的信任。

    而對於劉備義子劉封的觀點上,也說明了諸葛亮和劉備的彼此信任。諸葛亮提出”劉封剛猛,等到以後劉禪難以控制“。建議殺死劉封。這也體現了二人之間可謂是無所間隙,完全信任。

    在結合語境,託孤不可謂不重,完全是希望把幼子託付給值得信任的人。唯有袍澤,可託妻獻子。如果劉備真的心存畏懼,對諸葛亮心生懷疑,按道理就更不能坐視諸葛亮一人獨大。

    所以這種說法也並非全無道理。

    當然我們也並不是當事人,一切都只是推測,我們無從得知當事人的心境,但是我們最終可以看到,雖然最終沒有中興大漢,但是劉禪做到了”事之如父“。諸葛亮做到了”鞠躬盡瘁“。稱得上是君臣相宜了。

    那麼小夥伴們你們對劉備的遺言作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原創手打不易,您的點贊與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有幾次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