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一直不明白,少平為什麼不離開煤礦,他讀了那麼多書,是不是可以用書上的知識,開創另一番作為呢?為什麼要回到煤礦

回覆列表
  • 1 # 新知傳習閣

    王天樂高中畢業後在老家農村教了一年書,然後就到延安打工。和小說中描寫的一樣,靠背青石頭攬工。這一干就是兩年,路遙也認為自己的這個弟弟非常有思想,但因為王天樂是農民戶口,沒有其他出路。

    王天樂的學習成績顯然不是很好,根本不具備參加高考的實力。他也有自知之明,因此早早就放棄了高考。路遙決心為自己的三弟找一條更好的出路,因此也找了好多人幫忙。

    儘管很多城裡人不願意做煤炭工人,但當時的大型煤礦基本上也不在農村招人,如果沒有過硬的關係,根本辦不到。

    在當時路遙的書信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困境:關於明年招工一事,看來大概只招收吃國庫糧的。大量有文化的人將限制在土地上,這是不平衡中的最大不平衡。

    孫少平的經歷基本上就是王天樂的人生經歷,這對一個農村人來說是比較好的出路了。在路遙的小說《人生》中,高加林的能力更加突出,卻也只能在農村呆著。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城裡有大批的知青都沒有辦法安排,就不要再提農村人了。

    像孫少平這樣沒有辦法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人,只能接受這個現實。在小說中,孫少平把自己的戶口從農村轉到了高原郊區,就是因為這裡離城市比較近,可以找機會改變命運。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的成為了一名煤礦工人。

  • 2 # 百果味優選

    首先說一下,《平凡的世界》我看了不下五遍,每一次閱讀後,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剛開始,我的理解是,孫少平之所以還一直在幹著體力活,下煤礦,在當時的環境來說,下煤礦雖然勞累危險,但收入可觀,穩定,對當時缺現金的生活和日子來說,對整個家庭非常重要。

    後來再讀的時候,我感覺孫少平有一種想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裡,獲取精神上的安慰和力量。當體力付出到極限時,休息下來看書學習和思考,對一個人來說,會對生活,人生,價值觀,人性等等,會有更深入的思考,更深刻的體會,更直接的體驗。對一個正在社會上闖蕩的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體驗和經驗總結。

    再讀的時候,我感覺孫少平其實就是路遙先生自己。對生活永遠抱著一種苦行僧般的體驗方式。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寫實主義的要求,就是你必須去體會,經歷你筆下書寫的生活,才會有感而發,才會寫的真實,生動,剋制而不濫情。生活其實就是一本書,一本你自己書寫的自傳小說。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這是一句多麼真實而又貼切的話,多麼正確的真理。這個社會發展到現在,雖然勞動分成了腦力和體力勞動,腦力和體力勞動又細分了很多。無論怎麼樣,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證明勞動的價值以及自我的存在。沒有勞動,就沒有一切。

    我喜歡這句話,甚至崇拜這句話!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3 # 巨集文

      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闡述這樣一個主題,讀書改變命運,對這個主題的人物主要從少平身上體現出來的。很多讀者對少平最後成為一個煤礦工人,感到很惋惜,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一下,少平通過讀書其實獲得的很多在他理解之外的很多東西。

      1、少平讀的第一部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了一個理想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肯定對自己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記憶很深刻吧!小說中少平讀的第一部小說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少平幾乎是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後,少平躺在草垛上,看著天空,回味著小說的情節:

      如果他也遇到一個冬妮婭該多好呀!

      少平在小說中,基本上完成了他這個願望,和田曉霞有一個一段美好的愛情,而且田曉霞從頭到尾都愛著他,雖然兩個人之間身份有很大的差別,但愛情卻打破了這個界限。

      從這一點來說,少平是幸福的!

      2、在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少平還明白一個道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角保爾,可謂歷經了各種苦難。少平讀完這部小說朦朧的意識到,而且也能在他所處的生活環境中,感同身受:

      他現在朦朧意識到,不管什麼樣的人,或者不管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可以活的多麼好呀!

     

     在雙水村,有的人吃飽飯,天天餓著肚子,比如孫少平的家;有的人衣食無憂,日子過的很愜意,比如田福堂家、金俊山家。年輕的少平,對於這種不一樣貧富差距,朦朧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是他從這部小說中,找到了一個答案,不管人在什麼條件下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都能活的挺好!

      3、孫少平走出社會,“赤手空拳”,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孫少平從高中畢業之後,回到的雙水村,跟潤生沾光,當了三年民辦教師,在當時那個年代,有點知識的人,出路大抵就是能成為一個教書匠吧!是一個比較體面的活。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孫少平這個民辦教師的飯碗被砸了。此時的他,因為讀過很多書,已經不想安分守己當個農民了,於是,他自己赤手空拳闖蕩社會。

      雖然孫少平看了很多小說,但沒有什麼吃飯的“手藝”,百無一用是書生,雖然是一個“農村知識青年”,但到了城市裡,這東西不能當飯吃。

      讓人感到難受的是,孫少平在黃原成了一名工地小工,而且想要長久的幹下去,要裝作“不認識字”,因為工頭不喜歡用懂文化的,因為“文化人腦瓜子活絡,不好管理!”

      在黃原,孫少平也有一次證明自己讀書有文化的機會,那就是在潤葉的介紹下,當了夏令營的輔導老師,少平有過三年從教經驗,這個輔導老師當得絕對夠格,但是,有本事,沒關係,空枉然,在當時,少平想要憑藉這個吃上公家的飯,是不可能的,現在也是如此,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混入體制內,一樣也很難!

      孫少平在工地上,為小翠的事情,得罪了包工頭,他想要在這個“道”上混,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有文化,孫少平越來越難以融入這個集體,尤其是和田曉霞確立愛情關係之後,孫少平更希望自己能好一些!

      就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一個煤礦招工指標,得以成為一個煤礦工人,從農民變成工人,也算是吃上公家飯了,所以對那時的孫少平而言,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人生之路又上了一個高度。

      當煤礦工人,按照現在的價值觀來看,很多人都為少平可惜,有一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窮盡一生,想要達到的高度,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

      煤礦工人是孫少平人生的高度,這麼說,是不是有種酸楚的感覺呢?這就是人生!

      4、孫少平讀的都是“閒書”

      雖然小說拓展的少平人生意境,但他的物質卻是匱乏的!

      精神上富有難掩現實的尷尬,在小說第三部,有一個情節,孫少平給工友們講《紅與黑》於連偷情那一段,單身的安鎖子聽到這一段,一把從少平手裡奪過《紅與黑》,把它扔到運煤的傳送帶上,《紅與黑》消失在煤堆裡……

      隨後,孫少平似乎再沒有認真看一部小說,而是改道看關於煤炭方面的書,並且打算報考煤炭技術學校,準備一輩子吃煤礦這碗飯了!

      孫家四個兄弟姐妹中,只有蘭香讀書讀出來名堂,蘭香選擇的專業是物理,路遙給蘭香設計的未來是能夠乘坐太空飛船,和"外星人對話”,顯然,路遙對於文學的未來是悲觀的,而對科學技術充滿無限期盼。

      5、關於方方日記,談談讀書的意義!

      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這個知識不是讀幾本閒書,在這個知識爆炸時代,文學的作用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就拿《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來說,已經問世30多年,超過《平凡的世界》成就的小說真的不多。

      這次一個武漢女作家方方火了,這位65歲的女作家,寫了一輩子的小說,名氣不大,憑藉疫情寫了一個封城日記,引起網友關注,甚至熱議不在日記本身的內容,而是之外的,上升到國際高度,這對小說家,作家而言,寫作一輩子,結果靠道聽途說的日記體而出名,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最近,美國卡脖子華為,這其實是科技之爭,知識之爭,未來是科學技術的年代,技術強國是根本,也是最為實用的。

      現在網路小說氾濫,很多人都有讀網文的習慣,也算是進入“全民閱讀”的時代,但這些書,頂多是消遣時間而已,根本改變不了人生的格局,和看一個肥皂劇一樣,除了消磨,你又能獲得什麼呢?

      孫少平的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命運而大量閱讀,但最終他覺悟了,這些小說,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相反,如果進修煤炭技術學校,才算是有可能改變自己的!

      人生有限,而書籍浩瀚無邊,想要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一本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選擇很重要!

  • 4 # 南公子

    在那個年代,煤礦對農村人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歸宿了。

    記得小時候,假如有哪個同學說他爸是煤礦工人的話,都會被高看一眼。而很多農村的姑娘一般也喜歡找煤礦工人作為物件,因為煤礦工人,在一般人的眼裡,能掙更多的錢。

    不過,煤礦工人這個工作確實是高危工作,就像《平凡的世界》裡面所描述的,少平的師傅就死於一場礦難,而這對於煤礦來說,很常見的事情。

    煤礦工人的工資確實比一般的工人要高一些,但這是用生命在掙錢。

    我一個姑父就是一個煤礦工人,由於常年在井下采煤,得了嚴重的肺病,最後在退休後沒幾年,就離開了。

    當然,現在煤礦的情況和過去不一樣了,都是現代化開採,安全性提高了不少。

    對於少平來說,熟悉那個年代農村生活的人,最後的歸宿也還算可以,也是當時那個年代的縮影。

    按道理來說,那個年代的高中生,也算是個稀罕物,如果擱在城裡,很容易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至少也可以當一個老師。

    但在農村就不一樣了,如果父母沒有一點靠山,也沒有一點關係的話,那不管少平讀了多少書,仍然無法改變他自己的命運,還是會和大部分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村青年一樣,四處外出謀生。

  • 5 # 開元亭長

    少平生活的八十年代,城鄉二元結構壁壘清晰,可不象現在隨便去北上廣打工。農村學生逆襲的上策是高考改變命運,下策是回村當代教,當煤礦工人的機會鳳毛麟角,村裡的孩子有機會去煤礦是因為礦工是高危職業,城裡人不願意去,就這還得走關係,書中的描寫很真實。少平雖然喜歡讀書,也頗有見解,但是農民的身份限制了他的職業選擇範圍,從煤礦走出去談何容易。

    倒是可以展望下少平的後煤礦生活,有豐富的閱讀積澱和生活積澱走向寫作是不錯的選擇,要讓我寫續篇,後續的情節:惠英嫂主內打理生活,少平幾年後升職到井上,業餘時間多了就有條件記錄人生,以前有過和外星人對話的神奇經歷,成長為煤礦版的劉慈欣寫部《流浪月球》也未可知。

  • 6 # My成長日記

    我倒是挺理解少平一直在礦裡工作,畢竟這在當代來說算是一份有保障的活。先來看看背景吧,書裡描述少平的家境是清貧的,也正因如此所以沒有上大學,而在家鄉里當起了老師,但是好景不長,學校倒閉了。同時,熱愛讀書的他,總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他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闖出一偏自己的天地。當他來到車水馬龍的城市時,確實被城市的繁華給震驚住。但是,他也沒有落腳的地方,經常留宿街頭,靠打臨時短工來養活自己。既沒有學歷的憑證又沒有人脈資源的他,在經歷社會的洗禮後,終於找到了一份有住所,有收入保障的礦工工作。雖然危險辛苦,但似乎是書中的精神寄託給了他力量,漸漸的所接受了平凡的自己。再這樣的背景下,僅靠有學識就能有番作為是較為困難的。不像,當下可以依靠自己學識做做課程賣,在那個時代是沒有這樣的契機的。那時候的學識出路只能是當老師或者國家單位就職,可是沒有學歷和背景是不能當上的。也許會說,為什麼沒有經商之類的。我們聽過太多的白手起家的故事,但是我們有曾實際的瞭解人家的家庭背景和環境因素嗎?成功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還要加上機遇的。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我想這也是本書想要體現出來的一點。反而,礦裡工作也算得上是一份國家的工作。記得書中有描述,當時和少平一起進去的,不少是當官的官二代,只是受不了苦而最後沒有堅持。所以可想而知,當時礦裡工作對於沒有學歷人脈的人來說是一份多麼好的職業。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對於這樣的崗位確實是爭搶的很厲害。因為,還有太多的農民都吃不好,穿不暖,老了沒有收入,而礦工不一樣,老了有退休工資,當然都是礦工辛苦的血汗錢。

    綜上,我理解少平一直在礦裡工作的行為。同時,有學識不一定能有作為,要看環境和背景,加上機遇。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平凡而普通的。

  • 7 # 使用者呈塵成成

    對於孫小平讀了那麼多書,又回到煤礦的問題,我也說不好。

    人的思維和認知能力,道德品質程度,影響和決定著這個人的行為方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裡樹造了孫少平這麼個典型人物,這個孫少平是由作者左右的,讓他高尚或者卑鄙在於作者對人物人格的考慮,並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的實際思維方向。

    至於孫少平最後又回到煤礦,甘於當一名普通工人,不向高層次發展,我倒是想起我前一段提到的狄更斯《遠大前程》中主人公匹普的遭遇。這個匹普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有機會的時候竭力想融入上流社會,最後希望落空,被現實打回原地。

    那麼孫少平呢?他有機會脫離普通人辛勤勞作的生活,找一份較舒適的工作,過一種安逸的生活。但他回到了煤礦,為什麼?試著考慮一下,如果是現實中,一個人有了向上發展的空間,那他會怎麼辦?我想幾乎所有人都不會放棄,那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哇。可路遙安排的孫少平是否很現實,很實際呢?

    不錯,前人早有名言:將相寧有種乎?!路遙如果設計孫少平將來進入市縣級領導層,也不為過。那就得讓孫少平再去歷練,增加經歷(實踐經驗),提高能力。可作者沒有那麼做,而是讓他回到煤礦,踏踏實實過平凡人的日子,這應該是作者將書名定為《平凡的世界》的收官,或者稱謂的迴應吧。

  • 8 # 豐法仕

    《平凡的世界》所描寫的人必然是平凡的人生。即使少平讀那麼多書,知識比城裡的老師還豐富,但他始終無法真正的走出去,走出窮的陰影,更無法擺脫農民的身份。下井採煤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作者路遙的筆下少平註定終一生平凡

  • 9 # 黑豹精品聯盟

    在小說最後,少平明明有去省城的機會,但卻留在了大牙灣,留在了礦上。其實早在來到煤礦工作的時候,他心中就已經放棄了去省城的機會。在煤礦工作的那幾年裡,他的心態早已發生了變化。對於他來說,在礦上工作是最公平的一件事情,只要下井就有工資拿,不工作就沒有飯吃。他靠著自己的光榮勞動獲得了工資,也獲得了旁人的尊敬,這是他一直以來都需要的。

    但這些如果去省城的話是不可能實現的,唯有大牙灣可以給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不離開煤礦,也是因為他有牽掛,那就是惠英和明明。在老家父母有哥哥姐姐,而且妹妹也已經上了大學,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任何負擔,只需要每個月給父母寄錢就可以。

    但對於惠英來說,他便是家中唯一的依靠,如果他回到省城,惠英母子就沒有人照顧了。不管在未來他們之間會不會產生愛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少平會一直照顧惠英。再者來說,少平留在礦上一點也不委屈,在這裡他已經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憑藉著自己踏實肯幹的特點,他已經成功升到了班長,而且還幫助礦上拿過獎,自己又有文化,只要再努力幹下去,說不定還能升職。

    在小說最後我們也能得知,他已經考上了煤礦學校,對於他來說在煤礦工作,顯然要比在省城重新開始更有前途。

  • 10 # 情感需要咕嘟

    思考問題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

    你以今天的社會狀況去思考上個世紀的問題,那顯然不合適。

    錢的問題

    孫少平那時候連吃飯都成問題,更不用說靠讀書改變命運了。你看看孫少安弄個磚廠那是費了多大的勁,孫少平就算滿肚子的致富點子,也沒錢去實現。

    就是放到現在上高中和上大學那也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孫少平家境太差,沒錢讀書,他想通過上學改變命運是不可能了,也就是靠了兄弟兩個人的力量才把妹妹攻讀到大學去,說來說去還是因為錢的問題。

    尊嚴問題

    我個人覺得路遙是給孫少安堵住了上學的路,又給他開了一個可以落戶口當正式工的窗戶吧!這也是孫少安走出山溝溝的唯一途徑了

    當曹書記告訴他可以在原西城郊區落戶時,他馬上動心了,他心想只要他能落下戶口,以後慢慢說,山不轉水轉,先把根扎牢了。對城市的嚮往和依戀,最終讓孫少平帶著夢想來到城市闖蕩。

    戶口,不在被人隨意的轟趕;挖煤的正式工作,有穩定的收入,這兩份踏實可以給這個窮小子物質上的支撐,加上他看了很多書,精神上又很豐足,有這兩樣東西的加持孫少平有了做人的基本尊嚴。

  • 11 # 不放棄生命中的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對於作者路遙來說,更象是一部自傳體小說。

    由其是主人公孫少平,更象是作者自己,出身貧苦,但又有理想,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讀書用功,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又由於貧窮,造就了自卑而又自負的性格,註定那以後的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孫少平並沒有因為讀書而改變命運,卻回到農村成為一名“攬工漢"!就在這時偶遇田曉霞,託人給他在大亞灣煤礦找了一份礦工的工作。這在當時對於一個農民來說礦工應該算是一份好差事了。

    同時孫少平又遇到自己的真愛,收穫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愛人,田曉霞;到最後田曉霞犧牲,這一切都離不開煤礦這個環境的襯托!

    一直到後來,孫少平和自己師孃惠英的結合,也就是孫少平就後的結局,都沒離開作者給安排的煤礦這個環境!

  • 12 # 傑林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遙老師的成名作品,是作家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以自傳體的形式寫成的小說。

    該書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為背景,通過對哥哥孫少安,本書主人公,弟弟孫少平兩兄弟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的描寫,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時代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提問者說,孫少平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不自己開創一番作為,而始終呆在煤礦,下井挖煤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八十年代初,首先是在深圳等少數沿海城市試點的,其他的地方,還是計劃經濟時的那種管理模式。農村人想進城務工,是很難的事情,那時候的煤礦都是國家的,煤礦工人,都是國企的在編職工,吃商品糧,有城市戶口。而孫少平卻是農村戶口,他即使是有再高的文化,由於當時的政策的限制,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只能在煤礦做個臨時工,而且還要經熟人介紹,否則,下井挖煤的工作都沒得做。這在現在看來,也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當時,的確是這樣的。

    所以說,如果沒有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繁榮富強,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 13 # 蔡旺祥

    《平凡的世界》裡面的主人翁孫少平能夠當上煤礦工人那也是件非常難的事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當時的時代普通百姓人家的農村孩子真是天方夜譚啊!那也算是鯉魚跳農門啊!

    當時城鄉二元戶籍非常嚴格,高考制度恢復後,只有高考一條路才可能成為改變農村戶籍這個命運,煤礦工人也是工人啊,身份就跟農民不一樣,是掙工資的,農村人非常羨慕工人,收入高,待遇好,體面,農村人沒有機會,煤礦工人也是從城市招收。我記得我們村子當時合同工人,也就是省建公司,磚瓦工粉刷工也不是你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有機會。學校代課老師也不是你有知識有文化就有機會,公權力也是非常厲害啊!

    讀書自古以來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有機會。過去公辦學校非常少,解放後,國家才加大教育投資,掃盲運動,全日制免費教育,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才有了學習的機會。孫少平儘管上高中非常艱苦,可還是由於中國的教育制度才有的機會。而有知識有文化就會有好工作,在當時也是不現實的,就是現在你沒有上大學想找個好工作也是不現實的,何況當時經濟發展那麼落後。

    讀書有好多人改變了命運,也是通過高考實現的。也有好多做生意改變了命運,也有好多大生意人的確非常有能力,很有智慧,很有知識,很有文化。也有好多沒有讀多少書,可是生意做的風生水起,讓好多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望成莫及,羨慕不已!這個也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啊!

    不過讀書不一定能跟財富畫等號,說白了,讀書多的人一定就能掙大錢,那也是不現實的。但是讀書的確也是財富的一部分,他能夠改變人的思維模式,精神飽滿,豁達開朗,豐富多彩。更能夠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做個好人,懂得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掙有尊嚴錢,做有尊嚴的人,開心快樂過好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出頭了,想一邊打工,一邊旅遊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