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訊息,10月1日,當地時間中午11點30分(北京時間下午17點30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揭幕,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8
回覆列表
  • 1 # 美國高娓娓

    日本人又得諾貝爾獎了。如果時間退回到本世紀初的2001年,可能有些奇怪,那個時候,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在諾貝爾獎中只有9名得主。但從2001年到2018年的十幾年間,日本已經有18位獲獎。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又頒給了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這就不奇怪了。

    我們想問,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諾貝爾獎得主呢?

    時間退回到我們剛才說的 2001年,當時,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口號為“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的科學計劃。計劃公佈伊始,很多人都覺得日本人在吹牛,這其中就包括日本的科學家野依良治,他就毫不客氣地說這個目標“很沒腦子”。不過,有些“打臉”,當年,這位科學家就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自己不看好的科學計劃來了個開門紅。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看來日本“50年30個”的目標應該沒什麼懸念了。

    日本很重視科學家、學者。見過日本紙幣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其它國家的紙幣絕大多數都是政治家,而日本卻是清一色的學者。比如,一千元的日元紙幣上是日本著名生物學家野口英世。日本對科學家的崇敬是全民、全社會的,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尊敬。

    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科學研究經費投入佔本國GDP的3%,位居發達國家首位,還高於美國的2.8%。日本科學家的待遇不僅高於普通職員,還要大大高於政治家,全民崇敬科學家。科學家在全國、全民的支援下,可以全身心投入研究。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諾貝爾獎頻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 2 # 中國國情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原因為對鋰離子電池所進行的開發,三位獲獎者均被稱為“鋰電池之父”。報道稱,該項研究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對以IT領域為代表的產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電腦《技嘉主機板》放一段時間就開不了機了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