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otkn25480

    偷換概念是將一些看起來似一樣的概念進行偷換,實際上改變了概念的修飾語、適用範圍、所指物件等具體內涵。 在概念上玩弄遊戲,這是詭辯者慣用的手段。只要我們澄清概念,正確地解釋概念,明確其內涵與外延,就足以堵住詭辯者的口。 舉個例子: 想象一下,當你向老闆請假的時候,他這樣回答你: 你想請一天假?看看你在向公司要求什麼? 一年裡有365天你可以工作。 一年52個星期,你已經每星期休息2天,剩下261天工作。 你每天有16小時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下91天。 每天你花30分鐘時間喝咖啡,加起來每年23天,剩下68天。 每天午飯時間你花掉1小時,又用掉46天,還有22天。 通常你每年請2天病假,這樣你的工作時間只有20天。 每年有5個節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幹15天。 每年公司還慷慨地給你14天假期,算下來你就工作1天,而你還要請這一天假?! 這種型別的詭辯就屬於偷換概念,它是利用所歸納出時間的重複性來達到目的的,數學上稱為“套袋式原理”。 同時亦有一種開玩笑式時的偷換手法。 舉一個以下的例字。 在某棟商業大廈中 A君向B君提出發問 A君:不知道F4是什麼呢?(原來問題是指4樓開的是什麼商樓或公司) B君:F4是臺灣某隊音樂組合 以上B君把原來A君所指的問題 偷了過來,同時把他換改了另一個可行 同時正確的答案。 當中雖然可以指A君的問題問得不夠清晰而引起B君問非所答的情況,但在同時 同一的問題被引到另一種不同 甚至無關的情況 亦是偷換概念的手法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一代選角導演 | 如何尋找來自全世界的新興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