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歲的兒子上武術興趣班,老師跟我聊天的時候,開玩笑的跟我說你家喜歡打小報告啊!一直在說這個小朋友不聽話,那個在發呆……被他弄的有點頭痛。請問小朋友愛打小報告這件事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至尊寶爾東

    家長就像一面鏡子,孩子的一些行為不是天生的,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對孩子的啟導,你反應的這種情況肯定是後天形成的,家長的教育沒有到位,你應該慢慢解釋孩子聽,語言要婉轉易懂,不要吼孩子,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做一些正確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帶孩子去做義工,解釋給孩子聽,義工是什麼意思,義工的行為是什麼意思等等,孩子的童年是燦爛的,不要給孩子留下陰影,平時多注意自己及家人的一些行為,孩子在慢慢的長大中會學著家長的行為而長大,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就反應了家長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同時還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 2 #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英國研究人員連續2個月觀察一群學齡前兒童,研究發現,每個孩子平均每天“打小報告”1次以上,最多的平均每天6次,男孩和女孩平均每天“打小報告”的數量大致相當......

    明知大人(老師)不喜歡“打小報告”的孩子,為什麼孩子們還是樂此不疲呢?

    首先,孩子非常清楚,“打小報告”通常不會招致批評(大約只有6%的小報告會招致批評),“打小報告”通常會得到大人的認可支援(大約會有70%的小報告得到大人的認可支援),大人懲罰犯錯的孩子,這會讓他感到“舒服”——“老師替我找回了公道!”

    其次,即使大人沒有懲罰犯錯的孩子,但是能讓大人聽到並且理解自己的處境,這也非常重要,也會讓他感到“舒服”——“我覺得,老師傾聽了我的遭遇,分擔了我的憂傷!”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說明孩子開始學會情緒管理,他能夠控制自己不去攻擊對方,但是還沒有學會如何互相協商,也就是說“打小報告”成為他情緒管理的一部分——“我覺得,比起打人,還是去向老師告狀吧!”

    學齡前期,孩子“打小報告”會相對公開,甚至有時還會威脅對方“我要去告狀啦”。到了學齡期,孩子“打小報告”變得相對隱秘,因為開始有了社交壓力,然後逐漸會從向大人告狀轉為向同伴傾述不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使用者體驗的衡量標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