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裡外雅堂

    一個人為什麼會連續犯罪,與影響和支配個體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活動或心理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絡,心理學上稱之為犯罪心理,是犯罪行為的內在動機和支配力量,包括個體的認知、情感、意志、需要、動機、興趣、習慣、個性傾向和心理特徵等等。

    當一個人個性心理特徵開始發生變化,意味著這可能是犯罪傾向的早期症狀表現

    人的個性心理傾向決定著一個人的態度和活動的傾向性、選擇性和積極性。倘若不良個性心理越來越突出,例如極端的利己主義,意味著個體的行為接下來將產生巨大變化,以下四種情況,是個體易產生犯罪行為的心理特徵

    1.精神壓抑

    個體前期遭受過較長時間的精神折磨或精神壓抑,其症狀表現為較長時間的焦躁、嫉妒和不滿。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很容易發展成為病態心理,從而產生犯罪行為。

    2.恐懼權力喪失

    通常,位居高位者,尤其是長期行駛權力者或集權者,會有一種害怕權力喪失的緊張和恐懼,表現出害怕、擔心、焦慮的心理特徵。有的時候,走得極端了,就會為了緊緊抓住權力不惜鋌而走險。

    3.目中無人的權勢者

    擁有權勢的人還有另一個特徵,即掌權之後得意忘形、飛揚跋扈、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以至於為了一點小事,可以犧牲別人利益,甚至觸犯法律,比如濫用職權受賄,導致國家和社會利益受損。

    4.極度的虛榮心和無底線的貪慾

    個體對權勢、財色的過度嗜好而產生的病態心理,導致個體對權、錢、色等的無限度的瘋狂追求,不嫌多,貪得無厭。

    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犯罪的隱患

    個體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不良行為源於內在的不良心理,如果行為得逞,會反過來強化其不良心理,使不良心理不斷惡性發展,最終形成犯罪心理。

    下面三種行為模式極有可能強化不良心理

    1.模仿和學習不良行為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青少年中。青少年正處於精神獨立與生活依賴的矛盾期,心理處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由於強烈想證明自己的成熟,又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能力,他們會模仿一些成年人的言行舉止,尤其是社會名人、當地名人或者明星、影視劇裡的情節,並視之為成熟的表現。這種模仿和學習直接影響青少年行為的方向,並且給其心理結構增添了消極成分,對於一些本就有著心裡缺陷的人而言,可直接誘發犯罪心理並付諸行動。

    2.有害的行為習慣

    所謂習慣,一定是由於重複而鞏固遺留下來的,比如愛撒謊、愛貪小便宜、好逸惡勞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正,多次重複,慢慢就會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自動化了的惡習,在特定情境或不良因素的作用下,觸發犯罪心理。

    3.不良行為活動

    不良行為有很多種,包括賭博、詐騙、欺凌弱小、校園霸凌、擾亂公共秩序、看淫穢視訊等等。這些行為活動對個體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削弱一個人對不良誘因的抵抗力,如果通過這些不良行為滿足了心理需求或其他需求,很容易在內心肯定這種行為方式,並再次重複行為活動,最終形成犯罪。

    性格缺陷對個體犯罪的影響

    一些人經常犯罪,和他們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

    1.吃不了苦

    這類人一般性格上比較懶散,不喜歡工作,或者經常跳槽、辭職。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後沒有工作,導致生活常常陷入困境而伸出罪惡之手,如盜竊、詐騙、賭博等等。

    2.意志薄弱

    意志薄弱的人容易被誘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可能一本正經或者很老實,但只要誘惑力足夠大,他們也會向別人的財產等伸出罪惡之手。比如貪汙等等。

    3.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

    本身脾氣暴躁,情緒調節能力差,尤其當事人太過自我中心,聽不進別人意見時,如果他人和自己言行不一致,很容易看不順眼,甚至一點點小事都可能炸毛,易激惹,很有可能犯傷害罪或殺人。

    4.性慾亢進、無法剋制

    這個群體的人可能平常看起來老實巴交的,但是性慾又比較高,自己無法控制,往往容易犯猥褻罪或強姦罪。

    5.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什麼情況,都會用盡一切手段得到,這樣的人往往很危險,隨性犯罪。性慾高漲時襲擊女性;看人不順眼時訴諸暴力……他們通常是從小嬌生慣養,被溺愛長大的,抗挫能力差。

    除了心理特徵、行為模式和性格缺陷,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與心理變態是連續犯罪的大群體

    反社會人格障礙也叫犯罪人格,是一種具有犯罪傾向的人格,其內心心理與外顯行為具有統一性,個性具有永續性,為罪犯所特有的人格型別,其主要特徵有:

    1.極具攻擊性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大多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但並非所有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有暴力行為,有一部分具有攻擊行為,而另一部分則表現為社會退縮。

    2.無羞恥感

    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而言,缺乏與焦慮相關的自主神經反應,無羞恥感。25%的反社會人格具有焦慮和抑鬱特質,屬於惡劣性精神病態人格,與不具備焦慮抑鬱的反社會人格障礙相比,他們的智力功能困難,存在自殺觀念、易激惹,並且可能辦法其他神經症特點,不排除是人格障礙與焦慮抑鬱共病的表現。

    3.行為無計劃

    他們的行為大多是偶然的、衝動的或本能驅使的,沒有計劃性,屬於單純性反社會,但有一部分往往事發前有所預謀,這部分人較複雜。

    4.社會適應不良

    社會適應不良是很多人格障礙與精神疾病的共同特徵,反社會人格障礙也不例外。由於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因而有著一種持久而牢固的適應不良行為模式。

    除了反社會人格障礙,一些心理變態群體,也是犯罪連續的高危群體,比如戀童癖、性心理變態(如真人皮膠娃娃、性虐待等)。

    法律執行力度等社會因素

    一些人之所以連續犯罪,法律的執行力度是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

    最典型的例子,家暴。很多人視家暴為私事,不夠重視,以至於要麼一方被家暴致死,要麼被家暴者忍無可忍而行凶。

    再比如,兒童和女性被性侵,前段時間那個女律師在大街上被人突然猥褻,接案民警居然說持續時間短,危害小,不予立案,女律師一怒之下將公安告上法庭。這種接案態度無形中助長了一些人猥褻女性和兒童的犯罪心理,他們會覺得我是摸兩下,沒造成實質性傷害。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有著犯罪性質的明星,如那位多人運動的聚眾淫亂罪犯,沒有給予封殺,媒體這幾天還大肆報道其520那天髮長文告白,助長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青少年的三觀,這也是加重犯罪連續的原因之一。

  • 2 # llpppoool

    都不及湖北黃岡的陳凱!內心可怕到及點!紅黑深到及點!他的特別愛好!女人!什麼話!什麼事都幹得出!還不用出面。

  • 3 # 心靈補手7號

    罪犯,犯罪的連續狀態。

    1.跟罪犯犯罪以後得到的經濟價值有關。

    如一個小偷偷了錢,那麼他得到了一定的物質滿足。那麼他想持續的獲得這種物質的滿足,他就會繼續的通過偷錢這種犯罪行去獲取。

    2.罪犯犯罪以後得到的心理滿足有關。

    例如,通過犯罪滿足自己扭曲的心理。或者通過犯罪彌補自己曾經受過的心理創傷。這種自我滿足的去變態的心理會使罪犯越來越持續越來越深入甚至放大自己的犯罪行為。

    各種連環殺人案件可窺探一番。過於常態扭曲,不詳細說了。自己可以網路查詢。

    3.犯罪組織或團伙。

    有組織有計劃的犯罪。一定可以演變成連續犯罪狀態。來獲取更多的經濟價值和心理滿足。

  • 4 # 理財管理20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中規定的違法行為的連續狀態”,是指當事人基於同一個違法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行政違法行為,並觸犯同一個行政處罰規定的情形。

    連續犯與繼續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繼續犯實際上只有一個行為,而連續犯則有多個行為且繼續犯的行為雖然持續一定的時間,但不間斷,而連續犯的多個行為之間雖然也有一定的持續時間,但數個行為之間是間斷性的。

  • 5 # 小四愛風月

    從犯罪心理來看的話,如果罪犯此前的作案一直順利,一直無干擾,一直未破案,必然成為當事人犯罪心理的正向激勵。也就是說他的犯罪動機受到了鼓勵,他的犯罪心理得到了強化,他除了實現了犯罪的實際目的還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悅,所以很難自覺收手。

    如果在此過程中,有過被發現的或者差點抓住的經歷,也許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會暫時停止一段時間的犯罪。但長遠來看,他的心理如果不能抵制犯罪的誘惑,終究還是會再次行動,直至歸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身男人經常在抖音女人堆中評論、點贊。是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