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山黃飛鴻6

    很早有錢幣學者對這個問題做過點評,用錢幣證史,乾隆就不能算盛世,清朝盛世是康熙。玩清代錢幣收藏的應該有體會。乾隆朝只是清代由盛而衰的一個轉折期。

  • 2 # 歷史上那些古錢幣

    號稱十全老人,雖然個個理由都是牽強附會,但是也是需要成本的,存皇太后掉落的頭髮都是金塔,可見還是很奢侈的,錢從哪裡來,不還是老百姓掏

  • 3 # 吳抒文

    這個問題非常好,本質是雍正投入更多成本在貨幣制作,為什麼乾隆反而少了!

    應該看看雍正在位13年,是滿清反腐 ,恢復經濟的修生養息的時間段,穩定民心,資金控制在大清,讓持幣的人更有信心。雍正皇帝在13年裡國庫白銀從700萬到6000萬,GDP到達33%。

    乾隆在位60年,還做了3年太上皇,一共是63年統治,社會穩定,老百姓富足,GDP到達56%.通貨膨脹了一些,需要降低國家管理成本來滿足運作要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銅錢做小,做薄。在經濟強大的時候印張紙都是錢,何況只是縮小一點銅板的分量當然不會有人去鬧了。這個貨幣遊戲從戰國就開始玩,戰國 齊 刀幣 變小,玩這樣的金融遊戲,中國老祖宗比老外早出千年。

    附右一,戰國 齊 刀幣

  • 4 # 把欄杆拍扁

    雍正死後,清高宗繼位,改元乾隆,乾隆通寶面世。該幣重一錢二分,與雍正通寶一樣,但做工和幣字書寫比雍正通寶精美華麗。

    乾隆朝以前,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民間稱作“黃錢”。乾隆五年始,在鑄銅材料之中添加了少許錫,稱為“青錢”。

    乾隆四十年時,民間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也有盜鑄,加之雲南銅產量逐年下降,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亦水漲船高。清政府對此毫無辦法,繼續採取通貨緊縮政策,先後關閉了多家錢局,同時鼓勵民間商家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出現“錢荒”,多地發生使用古代錢幣進行交易的現象。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該幣見證了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繼承並發展了康雍時代“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乾隆之後,民間盛傳佩帶“乾隆通寶”可以驅邪避災,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寓意吉祥富貴,乾隆通寶深受百姓和錢幣藏家的喜愛和追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魯茲和英朗哪個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