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數百輛次公交專線車從建設路上的鄭大一附院拉患者到鄭大一附院東區醫院,投資如此之大,是誰出資用公交車拉患者呢。沒有公交車,東區醫院會是什麼樣子?
回覆列表
-
1 # 詩詞之友
-
2 # 小朋友OR大朋友
此話差異,不就是鄭大一附院東區現在鄭州市區遠點嗎?大量的病人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過去,即使河醫院區沒公交車過去,老百姓還是要看病的,只是增加其他辦法,增加周折罷了。
插播一句話,中央電視臺復興路辦公區(軍博)到光華路辦公區(大褲衩)最主要的通勤工具也是公交車,因為能走公交車道,比別的啥都快。
鄭大一附院建於1928年9月,1985年更名為河醫一附院,2000年的時候,因幾所大學合併,醫院更名為鄭大一附院。目前,醫院有河醫、鄭東和惠濟3個院區,因為河醫的名氣太大,所以病人都喜歡去,也很正常。現在鄭大一附院每日的門診量應該是全國最大的了。
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對自身健康也提出較高要求,這就決定著醫院肯定會快速發展,所以說,沒公交車,鄭大一附院東院區也不會差哪去。那麼多的病人也不全靠公交車運過去。
河南人過去看病有個習慣就是去河醫。這個河醫就是指的原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就連現在人們看病,危重病去哪看?當然去河醫。在七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河醫擁有很多在國內知名的專家,比如耳鼻喉科董民生教授,眼科的張效房教授,心血管的魏太星教授。還有病理的沈瓊教授等等一大批在國內叫得響的知名教授。而如今,除了眼科的97歲張效房教授,而其他教授都先後不在了。正是由於這批知名的老教授鋪墊,所以河醫也就是現在的鄭大一附院始終病源充足,人氣較旺。過去病人主要分流到附近的康復醫院,而鄭大一附院東區醫院建好後,為這大批病人的分流很好條件。20輛公交車一字排開,每半小時發車一趟。有人說這是通勤班車,請問班車需要這麼多輛嗎?而且還是半小時一趟。原來一附院的康復醫院就是依靠住院部分流病人而生存,病人還特別多,後來醫院不讓往康復醫院介紹病人了,所以康復醫院就逐漸衰敗下來了。如果東區醫院沒有一附院的分流病人,東區醫院會怎麼樣?真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