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瑪法蓮
-
2 # 師出經方
是病亞健康,是人體機能報警的一種體現。因為脾氣暴躁在中醫的情志當中主怒,暴躁在《傷寒雜病論》中體現的就是體內津液不足的一種表現。因為人的身體就是陰陽平衡才能達到心靜。仲景的很多條辯體現了,因為身體內熱,陰虛津液缺失形成暴躁煩躁不安。這個應該在飲食上注意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的食物。情志上保持心情愉悅,多參加一些戶外運動。
-
3 # 87圖書管理員
曾認為自己也是重度狂躁症患者,為此還學習了許多心理學方面的書,學了醫以後,透過臨床實踐,偶而衝動,但還是能教好的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不要給自己亂貼標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正因為有了情感,所以我們與機器有了本質的區別。
當產生衝動情緒時,自己有以下幾個小竅門。
降低體溫:有條件讓自己的體溫降下來,喝一杯涼開水或衝一個涼水澡。
環境脫離:離開,讓我們產生暴躁的環境,
運動:通常本人會跑五公里,五公里不行十公里。因為有跑步基礎,沒有跑步基礎的,要量力而行。
放鬆:深呼吸,降低語速越慢越好。
書寫:寫作可以治癒。
另外一些精神疾病,藥物中毒,腦血管疾病及系統性疾病也可以引起狂躁症,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馬上就醫。
暴躁症,不是病。人都有躁的時候,只是表現不一樣罷了,控制的不一樣罷了。
暴躁症是脾氣急躁,是對自己的情緒不能合理的控制,遇事情容易上頭,容易發火,失控,如暴風驟雨,來的快,去的快,通常這種人性情直率,性子急躁,耐性不好。
脾氣來了,福氣走了。暴躁症的人,易怒的人,常常得罪人,有時候和風細雨能說的事,能解決的事,因為自己的躁性把好事辦砸了,把好的機會錯失了。
所以,別讓壞脾氣趕走了你的好運氣。
處事讓三分,退一步海闊天空,待人寬一分,利人實利己的根基。遇事想發脾氣的時候,學會閉嘴,止語,是一種高層次的修行。靜心山水闊,淡看浮雲落,讓自己心先靜下來,心靜下來了,看事情和分析事情才會心平氣和,冷靜客觀,沉穩處理。
心若奔雷,外面靜若平湖,不急躁,不發脾氣,也能解決問題,何不平心靜氣待人處事。(H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