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世界上的人,無國界無種族,那才叫和諧喲?
4
回覆列表
  • 1 # 落花無終

    戰爭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最終手段。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國家利益遭受重大威脅——或國家利益得不到伸張——的時候,只能採取戰爭手段來滿足。

    縱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起因都是上述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奧匈帝國身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實力日益強大。但是海外殖民地早已被英法葡西等國瓜分完畢,德奧兩國的海外利益得不到伸張。而德奧兩國的興起也嚴重威脅到的英法的海外利益和俄國的邊境安全。雙方的利益衝突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最終走向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一直將地中海視為自家後花園,並想“重現羅馬帝國時期的光輝,把地中海變為義大利內湖”。但是英國在在地中海地區有兩支分艦隊——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地中海艦隊和駐紮在直布羅陀海峽的H艦隊,這兩支艦隊嚴重威脅到了義大利的地中海利益。而在北非和中東都有英法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影響到了義大利的“光輝理想”義大利不得不與英法為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肢解,損失了大量領土和人口,德國的軍事力量也被嚴重約束。英法對德國的限制異常嚴格,嚴重威脅德國的國家利益和安全。可以說德國與英法的利益衝突比1914年還要嚴重,因此德國與英法走向衝突是必然。

    而日本從日俄戰爭後就一直在向外擴張,尤其是對中國的蠶食最為嚴重。再加上日本聯合艦隊的日益強大,這對美國的亞太利益構成威脅,同時日本的擴張也收到了來自美國的阻力。因此美日雙方也存在利益衝突。

    仁義道德這些東西屬於意識形態和信仰,國家利益要遠遠高於任何意識形態和信仰。當國家利益收到威脅時,任何意識形態和信仰都得為國家利益讓步。

    利益衝突導致戰爭,而只要有文化經濟政治交流,就一定會有利益衝突。因此仁義道德是無法取代戰爭。

  • 2 # 唯美圖文正能量

    懂得和做到是兩碼事,大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啊!知易行難啊!正所謂:三歲孩兒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從各方面對比一下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和Prince的特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