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守中”是古代飲食與烹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古人追求飲食養生的一個至高境界。所謂“守中”,其實就是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可以理解為現在的“適中”。

    最先提出飲食“守中”這個觀念的大概是元代的《飲膳正要》,書中的“養生避忌”一篇中談到:“故善養性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飢,飢中飽,飽則傷肺,飢則傷氣。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其實這個和我們現在提倡的吃飯要吃七八分飽的飲食養生觀念類似,也說明了“守中”的飲食養生觀念在現在依然不過時。晚晴名臣曾國藩平日裡的生活十分自律,他在飲食上也強調“守中”,他說:“量腹節所受,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須自己審查量。節食,今日如此,明日亦如此,寧少毋多。不欲極飢而便食,食戒過飽,不欲極渴而便飲,飲戒過多。”

    飲食守中除了關注吃多少這個問題外,還關注吃什麼,也就是吃什麼東西合適,這也是飲食守中。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適合吃的東西自然也就不同。例如熱性體質的人應當適當多吃陰性寒涼的食物,以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寒性體質的人則反之。飲食守中還要求飲食要順應季節變化,《黃帝內經》裡主張春季要吃涼性食物,夏季要吃寒性食物,秋季要吃溫性食物,而冬季要吃熱性食物。

    傳統的五味調和觀念和飲食守中思想也有著很大關聯,人的飲食離不開酸、苦、甘、辛、鹹五味,飲食守中就是要求五味適度,五味濃重或有所偏重,都認為是不妥的。

    Cola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舌頭尖上有一塊白色潰瘍,有黃豆大很疼是上火引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