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鈺
-
2 # 檀紙間
過去文人對硯臺的愛護程度,有一句流行語可以概括
“寧可三日不洗臉,不可一日不洗硯”。
如果是一方備受主人寵愛的硯臺,每次用畢之後,都要及時清洗。
綠端硯會因使用而在任何墨液能夠流淌到的地方,留下深淺不一的黑色墨跡,但只要每次使用之後進行清洗,是不會有被“汙染”感覺的。綠端是最近十年加速流行起來的一個品種,是端硯中的一種,其石質特點是相對於其他“上三巖”來說,質地比較硬,構成稍顯疏鬆,因此,還是比較容易被墨汁“汙染”的。
墨汁中的墨,是極小微粒狀的炭黑,同時墨汁的液體之中也含有大量的工業膠,硯臺在使用的時候,極為細小的墨會隨著墨液鑽到任何能夠到達的地方,他細小的程度甚至可以在硯臺表面看似平整的平面的凹坑中。平整的硯面也會有“小坑”。硯面,以及其他雕刻的地方,最後都是用不同規格的砂紙或者油石打磨處理過的,相對於更為細小的墨顆粒來說,實際是“平面不平”,會有一些凹坑,石質構成越疏鬆的,形成的凹坑可能越大、越多,尤其在有雕刻紋理圖案的位置,砂紙打磨難以到位,凹坑會更多更大。墨汁中的膠,粘性來得緩慢但粘力特別強。泡著膠的墨顆粒,在任何地方沉積之後,如不及時清洗或者清洗不到位,膠會隨著墨汁的乾涸而凝固,此時墨顆粒便會被固定住,日後清洗難度更大。硯臺正常使用,每次都清洗的情況下,仍然會有墨粒依附於硯臺各個地方,不過這種“汙染”是無關緊要的,有人把這種自然使用的墨色依附稱為“包漿”,隨著石頭表面的緩慢氧化,墨粒包漿部分,也會越來越均勻。
但是如果不及時清洗的話,順著邊緣流淌的墨滴,會在外面留下難看“界限分明”的黑色印記,同時硯堂裡面的膠凝固以後對下次的使用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墨下次開始磨的幾分鐘會有“打滑”的感覺。
最後給大家再看下,這方綠端到手後沒有使用之前的狀況↓
-
3 # 二度劉郎
綠端硯比起紫端硯,石質稍微粗點,打磨拋光不好,有些地方會蓄墨,但用完即洗,不難處理乾淨。大部分人使用硯臺,不在乎有無墨跡,不必刻意清除。
硯臺本身就是用來研磨用的,有什麼汙染不汙染可說呢。如果是用來投資那就收好不要用,不沾墨汁也就不會有汙染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