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味

    高密是個縣名,高密爐包是當地的特產,傳說最早是韓信的廚師那流傳下來的。高密爐包之所以有名而且能在北京吃到,是因為有個高密名人在北京開了家餐飲名店——匯賢府。

    春秋名相晏嬰、東漢大經學家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小小的高密縣地傑人靈,歷史文化名人輩出,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比如諾獎的獲得者莫言先生,就是高密人士。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密的當代文化名人其實有三個,那就是莫言為首的高密三劍客:作家莫言、教育家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音樂家李祥章。他們三人是很好的朋友,都在北京發展,都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生人,在各自的領域建樹頗豐。匯賢府的創辦人,就是三劍客之一的二胡、高胡演奏名家,國家一級演員李祥章。我吃到的高密爐包,就是這裡的招牌菜,據總經理隋彥松說,莫言也很愛吃這一口。

    匯賢府的高密爐包可能比當地的更加精緻一些,味道很好,餡料有兩種,一種葷一種素,香、焦、酥、脆、確好吃。

    高密爐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倒著煎出來的。天下包子口朝上,唯有高密爐包口向下。傳說因為包子的面臍沒有味,孩子調皮,往往剩下,莊戶人家心疼糧食,不知什麼時候,不知哪家的媳婦,將包子反著煎,這樣面臍就平了,頑童就不會再浪費糧食。沒想到這樣一來,不僅節約了糧食包子的味道還特別好,從此高密爐包就成了口朝下的獨特風景。其實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記得采訪都一處,非遺傳承人華又俠告訴記者:燒麥最大的技術難點之一,是要留下褶道,讓味汁遇熱之後上拱,浸潤無味的麥花部分,只不過高密爐包是把包子倒過來,讓味汁滲入面臍。無獨有偶,泓0871的招牌烤破酥包,也是倒著烤的。看來,美食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至於到外地發展,感覺北方和西北有不小的市場空間,但是南方人不一定喜歡。還是那句話,掛一漏萬,僅供參考。 程勝

  • 2 # snakeandrabbit

    吃過,高密特色。底部酥脆可口,顏色金黃,外皮面發的鬆軟,肉餡一般都是大肉丁,豆芽,韭菜等。個人覺得爐包好吃的地方在於,它肉餡的火候恰到好處,裡面的菜都能嚐出自身的鮮味,火候過了菜就會熟爛,味道也會差很多。去外地開店要了解當地人的口味吧,北方人會喜歡。個人覺得比較有發展前途吧

  • 3 # 突突炮

    今晚高密來的叔叔嬸子就給我做爐包,上次在臨沂也是嬸子做的爐包,很好吃,今晚又能吃上了,高興啊,我是吉林人,我覺得北方人應該都能接受爐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擔心孩子吃不好,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既吃得好又能補充到各類營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