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養生在古代就很講究,飲食是其中一大塊
9
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飲食養生是養生文化的內容之一,就是如何透過合理正確的吃來達到養生目的。對古代統治者來說,是為了調治百姓的疾苦,而對普通大眾來說是用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黃帝內經》是最先對它的功能和要求作出解釋的,結合其他醫學和營養學書籍,基本可以概括為“九個五”: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時為順、五方為宜、五態為本;五味調和、五補為養。

    意思很好理解,無非就是主食、飯菜、葷素要搭配合理。五穀的特點決定了養生的功能,比如營養最豐富,提供人體熱能來源碳水化合物“人是鐵,飯是鋼”就這意思;第二穀物容易被消化並能很好地被吸收。為什麼穀物作為主食? 因為它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其他物質易於補充穀物所缺乏的營養,比如你吃動物性食物來補充脂肪,穀物可以提供糖分幫助氧化,從而產生熱量。

    五菜為充,指的是葵、韭、藿、薤、蔥,這些只是代表,應該是所有蔬菜都要合理食用。蔬菜中大量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還有礦物質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生活中,長期不愛吃蔬菜的人能明顯感覺到身體的某些部位問題,比如頭髮枯黃,膚色暗黃,或者消化不好等。

    五果,就是說要多吃水果補充營養和促進消化。後面幾句說的是飲食養生要注意順應世界,就是什麼時間、季節該吃什麼,保持和天氣環境的相宜。

    所謂“五方、五態”說的是地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所以飲食才會有地域差異,有人會水土不服呢。五態,指的是五種體質,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不同體質應該對症養生。

    五味調和,甘、酸、鹹、苦、辛,不同味道對應身體不同器官的聯絡,比如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等,過多味覺刺激對身體並不好。

    五補,是不同的補法兒,升補、清補、淡補、平補、溫補,這對應五臟六腑和陰陽氣血,中醫裡面用的比較多。

    飲食養生是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說簡單也容易,每斷進餐都適當注意,長期下來形成習慣,自然達到養生目的。

    GS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媽們帶孩子是怎麼維持平和心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