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朱元璋。秦始皇,劉邦,李世民。等千古一帝。

11

歷史

回覆列表
  • 1 # 煮酒焚劍

    由於我愛好“明史”,所以對明太祖朱元璋更加熟悉些。

    接下來我就給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位傳奇帝王——朱元璋

    01:充滿苦難的童年

    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朱元璋在安徽濠州(鳳陽)的一個赤貧家庭出生。

    朱元璋有兄弟三人,他在家中排行第四,在同族中排行第八,所以父母,給他取名“朱重八”。

    至正三年(1343),安徽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緊隨而來的是蝗蟲和瘟疫。在這一場大難中,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繼餓死,走投無路下,朱元璋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從此開啟了他作為“僧人”的這一段人生歷程。

    這三年流浪的經歷格外重要:朱元璋在外流浪了三年,也乞討了三年。這三年的時間裡,朱元璋走遍了安徽的名都大邑,開拓了眼界,也增長了見識,最重要的是這三年乞討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做人,更懂得了人情世故。

    1348年,朱元璋在流浪三年後回到了皇覺寺。

    02:

    一、開始創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元朝統治者是不太注意控制宗教的,因此各種宗教思想在元朝的土地上綻放,對於元朝的統治者來說,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比如明教和白蓮教。

    作為造反專業戶,明教和白蓮教怎麼能錯過元朝末年這個好時機,當時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渡眾生”的說法,朱元璋在外流浪的三年也經常聽說此類說法。

    有些話啊,一個人說和一百個人說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說你不會信,一百個人說你肯定信。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在元朝末年爆發。

    參軍後就體現朱元璋從前那些經歷的重要性了。

    苦難的童年培養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在外流浪乞討的經歷讓他懂得了人情世故,這讓來到軍隊的他如魚得水,很快便獲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評。

    據說朱元璋每次獲得戰利品都會原封不動交給郭子興,而郭子興賜予的賞賜,朱元璋也會全部分發給下面的士兵。他就這樣獲得了將士們的擁護。

    二、先攻佔金陵,然後以金陵為基地平定江南

    朱元璋得到了郭子興的重用,為了籠絡朱元璋,郭子興甚至將自己的義女馬氏(馬皇后)許配給了朱元璋。

    但朱元璋並不快樂,他心裡很清楚,既然走上了造反這條路,他就必須得贏,因為輸的結果就是喪命,而朱元璋是有大志向的。當時的濠州城內共有五部勢力,雖然同屬紅巾軍,但內部卻是充滿了爾虞我詐,朱元璋不甘心困在這小小的濠州,便向郭子興申請,帶了二十四人就出去闖蕩去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二十四位大多都是日後大明的開國元勳。

    朱元璋就這樣帶著二十四個人出去了,在不到二年的時間裡,朱元璋的隊伍擴大到了三萬多人。

    1354年,朱元璋率軍攻克滁州;1355年,朱元璋率軍攻佔和州;1356年,朱元璋一舉攻佔集慶,並將其改名應天。

    1356年,浙江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突襲江南元軍,朱元璋趁此機會親率大軍攻打集慶,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元朝在江南的重鎮集慶(南京)便落入了朱元璋之手。

    早在佔領和州時,朱元璋便吸納了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意見,這是朱元璋在創業初期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佔領集慶後,朱元璋一方面加固城防,另一方面招兵買馬、囤積糧草,其餘的時間則是網羅各地人才,為此他還專門在應天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一番苦心後的收穫是不菲的。至正二十年(1360),劉基(劉伯溫)來到應天(南京),他在充分分析當前局勢後,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基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

    就當時的天下群雄來看,陳友諒位居長江中游,兵精糧足,實力最強;張士誠控制蘇、浙,經濟最富(江浙地區果然自古就富);而剩下的方國珍、明玉珍等輩在元末歷史中實在是沒有什麼精彩表現,就不介紹了。

    總之元末的割據群雄中,以陳友諒、張士誠最為勢大;大家也能看到,朱元璋就夾在這兩大群雄中間,實在是前有狼後有虎,那邊都不好得罪。但朱元璋抓住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張士誠的性格問題。

    如《明史》評價張士誠“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

    這意思大概說的是張士誠是一個“優柔寡斷、貪圖享樂”的人,和東漢末年的袁紹是差不多的人物,總之在這種亂世年代,平民百姓也就罷了,像張士誠這種擁有一定勢力的軍閥通常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1363年10月,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1367年9月,朱元璋攻佔平江(張士誠大本營),張士誠自縊而亡;

    在打敗張士誠後,朱元璋揮師討伐浙東的方國珍和福建的陳友定,這兩場戰鬥很快,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割據地方多年的兩大群雄便向朱元璋投降了。江南已初步平底,現在唯一的對手只有北方那匹瘦死的駱駝了!

    03:建國“大明”。徐達,向最後的勝利,北伐吧!

    公元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召開大會,共同推舉鐵木真為整個蒙古的大漢——成吉思汗。

    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的手裡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時期,那時的蒙古鐵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噩夢,在如此的功績下,鐵木真家族也成為蒙古的“黃金家族”,如同大明朱姓皇室。但黃金家族的榮耀並未持續多久,在一百多年後,有一位放牛娃出生的偉大皇帝在南京喊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誓師伐元!

    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上伐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同年七月,徐達攻入大都,元順帝逃亡上都,元朝覆滅。

    結語

    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大多都是當世英雄,但能稱為千古一帝的也就那麼幾位":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還有並非開國之君的: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緣於我更熱愛“明史”,所以在此只介紹朱元璋。

  • 2 # 從頭再來72915

    千古一帝感覺代表性的有好幾位,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還有康熙皇帝,這四位自我感覺還是挺配這個稱號的,縱觀歷史,中國出了大大小小500多位皇帝,多則在位一個甲子,少則幾天,一個個封建帝王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大話不想說多少,從小喜歡歷史,總是會在這些皇帝的年代停下來,細細去讀他們在當時的政策,當時的社會情形,當時的生活水平,一個個頂峰的背後是無數人的付出,也是封建帝王精彩的一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偉人的幾個字也是對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的一個總結吧!

  • 3 # 金月亮教育

    說到千古一帝,看要從哪個方面來說:

    從字面意思看,人們一般最先想到的是秦始皇了,始皇帝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若是按照國土面積大小來看,那肯定是元朝了,強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大陸,成吉思汗是元朝擁有廣大疆域奠基者,所以稱成吉思汗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若是按照國家的富有程度來看,宋朝當仁不讓,當時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所以傳送開國皇帝趙匡胤也可稱為千古一帝;若是按照綜合國力來說,唐朝在當時可是世界第一呀,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那可是非常牛的;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千古一帝。

  • 4 # 18歲的煙花

    千古一帝,我感覺是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完成了華夏統一。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雖然後世對秦始皇的褒獎不一,但是我覺得哪怕再過千年萬年,世人也知,秦始皇不負華夏,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 5 # 空山鳥語168

    怎麼叫做千古一帝呢,是他能力強能統天下呢?還是全心全意為天下老百姓平安幸福的帝皇呢?秦始皇后世稱他千古一帝,能統一六國,為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貢獻,但對於當時的老百姓耒說,不但葬送了多少生命,而且都生活在痛苦的日月下,後世人是有人喜歡有人恨,我個人不喜歡,。

  • 6 # 李161681784

    我喜歡唐太宗李世,他吏治武功都是一流的,首先是武力威震四海,周邊各國攝於 大唐的威力全都臣服,通稱他為天可汗,其次他知人善用,從諫如流,西漢武帝雖能和他一比,可漢武帝身後之事安排的欠佳,比唐大宗略遜一籌。

  • 7 # 我愛自然我愛笑

    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大千古一帝中,我偏愛漢武大帝。秦皇、唐宗、宋祖是開國大帝,漢武是守業大帝,我為什麼偏愛他呢?主要一點是,漢武解決了長期困擾大漢帝國的匈奴瘋狂侵略疆土的問題,保證了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穩定,為後來各朝代疆土穩固奠定了長期的基礎。

  • 8 # 呼呼84496

    千古一帝乃始皇,虎視眈眈六國亡,郡縣立制朝代遵,軌同幣改天下通。華夏中華大一統,築城為邊保太平。消洱戰禍百姓安,大地暫可不紛爭。千古一帝秦始皇,從此定法立規程。

  • 9 # 自由人84173

    我所喜歡的千古一帝是成吉思汗!目前世界歷史上沒有超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皇帝!他創造的事蹟歷歷在目。他第一個創立了世界偉大的民族蒙古族,世界供認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東方不是其它任何民族它就是蒙古族,他第一個創造全民皆兵,第一個建立議會制度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國,第一個建立成文法,第一個建立婦女兒童法,第一個建立自然保護法,第一個創造世界大一統思想,第一個開創歐亞大陸貿易通道建立驛站制度,第一個開啟世界科技大門,第一個開創閃電戰,口袋戰,掏心戰,運動戰,殲滅戰,第一個建立三三制編制和梯子隊形,他提出建立使用的蒙文字世界唯獨立體字和字母字,並且有變詞功能和造詞功能最有科學性。他和他的子孫打下三千萬平方公里的疆土世界無人能比。

  • 10 # 閱盡千山觀滄海

    有,比較喜歡的帝王有秦始皇、隋文帝、唐太宗、宋仁宗。

    唐太宗和宋仁宗都是治世之能君,在他們的任上,親賢臣、遠小人,行仁政、納忠諫,政通人和,開創了千古以來最為出名的“貞觀之治”和“仁宗盛世”。大唐王朝的威名揚於四海,萬國來朝;北宋時期的經濟繁榮盛傳世界各地,佔據全球一半的GDP。

    結語:

    這四位皇帝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皇帝,雖然歷史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並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欽佩和敬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玩我的世界時有沒有遇到過那種一進來就搞破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