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動力

    晶片產業無法複製“兩彈一星”模式。

    晶片產業一覽

    晶片產業市場化很高、規模巨大,涉及行業多,涉及跨類別技術多

    晶片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涉及的行業太多,涉及的技術類別太多,有成千上萬家的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在這個產業中。在一個市場經濟環境下,所有這些參與要素都需要一個良性的、有效益的運作,每個參與者既能對社會、對產業做出貢獻,還能從市場中獲取一定的收益。

    供應鏈長,分工細緻,國際化合作是基本態勢

    這樣一個高度市場化的體系下,每個參與者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供應鏈分工極為細緻,每個參與者都要權衡自己的能力擅長於做什麼,要上馬一個專案,就要論證有什麼專利技術或市場障礙、市場規模有多大、能否實現盈利等都是基本判斷依據。

    就是說,晶片這個產業在高度市場化運作中,產業要素主要是靠市場來配置、調整。而晶片產業還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西方發達國家長期佔據著高階技術優勢地位,大量的智慧財產權、專利、技術等掌握在西方大企業手中,並且高度集中化。而西方國家在高科技領域長期對中國的封鎖政策,很明顯的限制了中國在高精尖領域的實力發展。

    中國是要發展整個晶片產業,而不是追求特定少數幾個產品

    在這樣一個外部有封鎖,內部基礎較差,而且必須走市場化路線的產業中,中國確實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像華為這樣能長期潛心研發、持續鉅額投資研發的企業太少,即便是華為也是通過自己努力+國家化合作,充分整合全世界的技術和人才方達成較好的成果。

    中國的目標是整個晶片產業的發展,同時就是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

    兩彈一星模式,是建國初期,中國在國力貧弱、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外部壓力特別是核武器巨大威脅的情況下,而不得不採取的一種特殊模式。就是以舉國之力研製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前二者也就是核武器、核武器發射載具。

    一、舉國投入,國家排程

    為了拿出兩彈一星,國家自己投入,國家親自來組織協調整個任務,採取的是計劃、指令方式。整個專案管理高度保密、完全封閉。

    兩彈一星的目的是確保國安之根本,是不能考慮成本的,付出的代價當然很高昂,當然這是必須要做的。事實證明,兩彈一星專案是確保中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到現在還是,而且未來很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幾乎完全/隔離封閉的外部國際環境

    研發兩彈一星的時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當時中國與外部聯絡極少,一些主要發達國家都還沒和中國建交,國際貿易極少,除了前期和蘇聯的合作之外,外界技術合作與聯絡更少。

    那個時候你出去找合作?哪裡有?再說了這還是國之重器、大殺器,沒人會和你合作的。

    作為兩彈一星專案的輸出產品:原子彈(氫彈)、導彈就是純粹的武器系統,而衛星那個時候也主要是軍用。這並不是在發展一個產業或市場,很多技術都是專用或是極度保密的。

    五、西方各國、前蘇聯的彈、星專案也很封閉

    兩彈一星模式是解決核武器問題的較好方式,即便是前蘇聯、美國等,基本上也是靠國家力量來協調組織研發的。這些頂級武器專案本身就是相對封閉的。

    晶片產業高度市場化的協同極為密切,供應鏈極具有活力,響應速度、交付速度、升級換代速度都很高,兩彈一星模式難以具有這個龐大體系的響應效率。

    二、產業規模大,投入過於巨大,收效很難控制

    隨便一個節點的投入,一條產線的投入都可能達到幾十億美元。整個產業研發、工廠投資太大,僅靠政府本身的資金難以支撐,投入產出也達不到合理化。

    三、技術難點分散,人才尚有很大欠缺

    中國基礎較差,面臨太多、跨度太大的技術難點,人才不夠

    合作、借力、雙贏是一個最好的高效的模式,很多專利談好了拿來就可以用,自己研發投資收益率太低,時間週期也可能太長。

    五、外部環境不是建國初的那麼封閉和隔離

    晶片產業有外部可以爭取的人才、技術合作機會,特別是中國的市場吸引力、貿易機會可以帶動很大一塊國際合作。

    現在的國際化沒有退步到各自封閉的程度,美國之外的西方各國各有自己的市場利益,美國的衰退顧此失彼,已經很難控制整個西方社會。

  • 2 # 站烽

    兩彈一星是爆炸到了當量衛星飛到天上就成功了。

    要按這個標準,中國晶片業能從頭到尾自主研發量產28nm晶片已經算是TOP2的優等生了,奈何TSMC和Intel的7nm晶片是全世界晶片業合作的結晶。。。

    但國際縱隊聯合研發也有其隱患。我個人的判斷,中國按這個步調按步就班好好發展,五年內做到23nm,十年內做到14nm就能超越國際的7nm甚至5nm晶片的實際表現。

    另外兩彈一星是國防科技天頂星不是民用導向,美國就算卡也把錢學森等一大批頂尖科學家放了回來。。。晶片業是全世界民用的,美國只是說不能用美國的裝置做中國的軍工晶片(估計中國不少軍工晶片直接用美國的),不賣最新的光刻機,除此外好像也沒有什麼實質性措施。中國的高精度車床銑床賣到歐洲美國都有北斗晶片檢測的,挪了位置中方都會被通知的。。。中方的限制措施比美國還嚴一些。

  • 3 # 雨落成詩19

    怎麼就無法複製了呢?幾十年前中國光刻機半導體積體電路都已經出成果了!而且是全產業鏈!只是八十年代初全部下馬了!引進了低端製造

  • 4 # Einstein18

    兩彈一星是粗糙的,只要能炸就行,而光刻機是需要精細活,不是光有人才就行的,還關係到很多國家的綜合能力。比如光學制造技術,電子電壓控制技術等,很多跨專業誇種類的技術。而荷蘭在光學技術上是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把鏡片打磨的那麼好,這需要百年的技術積累才能這樣,工匠精神。

  • 5 # 使用者2136652967661

    說出來有人不愛聽。兩彈一星非常偉大,但不可否認兩彈原理是錢等從國外帶回,再加蘇聯前期幫助,有基礎再加上奮鬥,不是白手起家。晶片基礎太弱了。

  • 6 # 一生相助

    晶片產業一定能夠複製“兩彈一星”模式,中國政府和企業現在就在這麼做。長期持續的大規模投資,沒有什麼事不是人能做成的。辦法永遠比困難多。美中國人做夢都想讓中中國人覺得這件事只能由西方人的腦袋才能想出來,作它的春秋大夢去吧。

  • 7 # 勿近小人

    其實中國軍用晶片世界一流,所有的導彈雷達飛機艦船各方面晶片完全純中國產,說明是能夠複製兩彈一星成功經驗的,沒人敢跑過來要兩彈一星專利費。

    不過民用的東西,中國還是要剋制一下。

  • 8 # 弱水中飄雲

    因為市場!!!晶片研發生產出來是要應用的,是要進入市場的,產生利潤的,否則公司就會倒閉,沒有後續的研發動力。有先例的,一是電腦系統,微軟的win在90年代初不是最好用的,同時還有蘋果系統,由於win系統採用開放式,蘋果系統大家都知道是封閉的,所以市場佔有率上升,反過來推動win的研發和升級。二是電腦晶片,複雜指令集和簡單指令集的競爭,事實上後者更先進節能,現在的手機ARM就是簡單指令集,當時英特爾的複雜指令集佔用了市場優勢,所以發展壯大了。手機晶片因為是重新跑道競爭,所以ARM完勝!~~~中國晶片作業系統被西方市場打壓,才發展不起來,現在西方國家斷供中國,那是好事,是直接幫助中國進行產業保護,有了市場,還怕晶片作業系統起不來?因為中國有的是人才,想做,如有市場支援,必定成功。

  • 9 # 陳志鈞4

    兩彈一星是軍用國家用,可以不計一切代價的做,而且量小。

    晶片是民用,大規模商用,必須考慮經濟成本才能持續運轉。不但要能做出來,還要效能功耗表現好,能賺錢。晶片研發太燒錢,不可能靠國家補貼一直燒下去。晶片投入大,見效慢,短期效益低甚至虧錢。國內房價暴漲,低微收入的晶片從業人員哪裡還能安心工作啊?

    同時晶片是全球化充分競爭的行業,贏家通吃。大規模量產銷售搶先佔領市場以後廠家就可以把研發成本攤薄從而可以做到售價相對低點,從而打擊後來者。

  • 10 # 長安城邊草

    兩彈一星關乎國家生死,所以舉國之力解決的是有無問題。至於水平,至今還在追趕之中。晶片本質是商業問題,能買的東西誰會花大力氣去解決前途未卜的東西呢。只因現在中國發展上來了,晶片成了為數不多的卡中國脖子的問題,才成了國家、企業家和中國人共同關注的大事。其實這些年國家和企業在晶片上著力不少,成績也不小,但離最高階還距離不小。不過還是得感謝不靠譜的,讓中國不再在外購自研上猶豫,中國已有的也會在擴大使用者基礎上得以升級換代,假以時日,中國在晶片上也會成功。中國在晶片上的處境和兩彈一星大同小異,有無已解決,只是在水平上奮力縮小差距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自己配臺2000元的電腦,已經有顯示器,如何寫配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