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涼寺小土豆
-
2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有次路過教堂,門口牌子上一句話多年來一直銘記在心:“Giving without remembering,taking without forgetting.”我認為 “施恩勿記,受恩勿忘”才是最本真的善良,尤其是“施恩勿記”真正體現了不參雜私念的善。
因為現實生活中看到太多的人把幫助他人當初投資,一旦收益沒有達到預期,就心生怨恨,甚至反目成仇。身邊就有兩口子老人,三四十年前手裡有些權力就給親友幫了些忙。自和他們接觸以來發現,他們是逮著機會就唸叨:“想當年要不是我。。。”前陣子更是在他空間看到這段話,心涼涼的。為他所指的那些人同情——這哪是恩,分明就是坑,四十年了都填不滿、爬不出來的坑。
加拿大爆出慈善機構管理費高昂以及善款被貪汙的醜聞時,許多聽眾參與電臺討論,其中一位常年堅持捐款的老太太說:“我不會因此而停止捐款,我不是因為看到有些人困難而捐,我是因為我自己需要與人分享幸福才捐。” 我想,這才是為什麼老太太可以持之以恆地行善吧,行善已經變成了她的一種讓自己快樂的生活習慣了。
人是否善良,其實很難去定論。畢竟都是為了生存,除了極個別的是為了刺激。
古人常說相由心生,其實這也不無道理。一個人心腸好與壞其實是能從面部感受到一部分的。這些需要社會的經歷。心腸好的,對凡事都看得開,面露微笑給人一種親近感。小肚雞腸的人,事事與人計較,扣屁眼兒嗦指頭的人整天都在想著如何去沾點兒便宜,苦瓜臉,一臉陰險。
還有就是交談。
行為舉止。
穿著打扮。
等等
生活就是這樣五彩繽紛,不可能一黑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