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86423182721

    天文曆法 另見:仲康日食和夏曆 夏人可能已經掌握許多天文、曆法知識。《左傳·昭公十七年》引自《尚書·夏書》道,“辰不集於房”[注159][參124],指太陽不在房屋的上空完整出現,這便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關於日食的記載[注210]。《竹書紀年》載夏桀十五年時,“夜中星隕如雨[參2]”,又是中國最早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太平御覽》引《孝經鉤命訣》道,“(禹時,五)星累累如貫珠[注211],炳炳若連璧[注212]。[參191]”,記錄夏初期曾發生罕見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聚”的天文現象[注213]。夏朝晚期的三位君主,胤甲(廑)、孔甲、履癸(桀),都以天干為名,這種做法近似商朝君王的命名方式,如若實為夏時稱謂而非殷周人附會的別名,則可以說明干支紀日法在夏晚期已經出現[參41]。 《論語》中孔子主張“行夏之時”[參193],至今中國傳統農曆還有別名“夏曆”,這些跡象可以說明夏時為農業生產需要,結合積累的天文知識編成簡單的歷法。“夏曆”在《詩經》、《左傳》、《竹書紀年》等先秦文獻中都有記載,至少在周初的唐國(即晉國)境內通用。《大戴禮記》引述的一篇《夏小正》,其經文部分文句簡奧,不似東周文風,最遲成書於春秋早期,是中國最早的歷書,對各個月份的物候、氣候、星象資訊做了簡單的記錄。《夏小正》根據月球的盈虧將一年分作十二個月,但沒有五年置二閏月的跡象,亦無四季的分別。在五月記載“時有養日”,在十月記載“時有養夜”[參168],《左傳》註解“養者長也”,說明《夏小正》的五月份裡有白晝最長的一天(即夏至),十月份裡有黑夜最長的一天(即冬至),然而華北平原的冬至應在十一月而非十月,說明這種曆法尚不準確,製成年代比較原始[參3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是皇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