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宏梅

    如果家長不是專業的心理工作者,不建議這樣簡單粗暴地給孩子“療傷”。

    恐怕你把孩子的傷口撕開了,但是你並不會包紮和療愈,反而給孩子第二次傷害。

    如果不是孩子自己提出來需要,並不需要直接說出傷害的過程,而是採用藝術療法,用一種隱喻的方式來給孩子做治療。

    比如年齡小一些的寶寶,跟他玩醫生的遊戲。

    如果他沒有受過傷害,他選的角色一定是一個照顧者的角色,比如是一個好醫生或護士,會輕輕撫摸懷中的小嬰兒玩偶,給他輸液、打針,照顧他喝水等。

    如果他受過傷害,那麼他選的角色一定是一個傷害者的角色,他會用注射器扎嬰兒玩偶的眼睛、肚子等部位,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發洩和投射,把他受過的傷害重演一遍,這時候照顧者不要責備他、批評他,而要說,別用針扎我的眼睛,好痛哦!我要抱抱寶寶。這是在替他表達他曾經受過的傷害,也是在撫慰他受過傷害的心靈。

    照顧者包容他、照顧他、替他表達,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療愈。

    還可以用繪畫治療的方式,由孩子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

    當然,還有沙盤,也是用一種隱喻的方式給孩子做療愈。

     

    這都需要很專業的知識,如果家長並不具有這些專業知識,還是做好家長這個角色就好,溫柔、耐心地陪伴孩子就好,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員來做。

     

    有時候,孩子自卑,正是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媽媽導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世界亞服為什麼沒有十級金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