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沒有什麼朋友,也很少看電視,抗戰片和武打片偶爾看看,也不會開玩笑或者出去約飯局交際。我思考了很久,懷疑我父親的性格缺陷來源於他的父母和兄姊對他的壓迫。
5
回覆列表
  • 1 # 樂與金

    有一本書就是講的父母如何對下一輩產生影響。書名叫做《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

    這本中認為:心理特質並不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家族的性格特點是透過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在一代又一代中傳遞的。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透過追溯幼年的遭遇,客觀看待父母的教養方式,必要時可藉助心理醫生的幫助,任何人都可以擺脫家族世代相傳的心理特質。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指出,之所以我們總跟父母一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父母會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孩子,而孩子為了獲得身份認同,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父母言傳身教教導孩子,就是用自身的習慣和價值觀去塑造孩子。年幼的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與贊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這都會使得孩子與父母越來越像。

    2、父母對孩子的虐待會改變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進而將虐待在於其他人相處中進行重演。

    奧利弗•詹姆斯認為,長大成人後,人們很快就能察覺出父母言傳身教對自己產生的影響,能夠自主選擇是否停止,而克服幼年時遭受虐待陰影則十分困難。《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中指出,虐待的形式有“精神虐待、對精神或身體忽視,以及身體虐待、體罰或性虐待等”。而對孩子最具毀滅性的虐待是所謂“我很好,而你不是”機制的情感虐待,即父母透過激發孩子的消極情緒,而使自己從憤怒或悲傷的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孩子接受大量負面情緒後,對自己抱有消極的看法,而在之後的人際交往中,他們往往選擇繼續能夠對其造成情感虐待的朋友。

    那麼,明白了上述道理,我們該如何改變自我呢?

    你首先要分別將自己與父母的性格特徵列出來,看看哪些是與他們相同的。然後你要梳理自己過去,透過分析自己的性別、出生順序、兒時家庭環境等因素,反思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角色帶給你怎樣的與父母相處的模式;你還要了解父母的兒時的經歷,你也許會發現,父母有著與你一樣的童年,這樣你會更好的瞭解他們為何曾經如此對待你(這一步也可以幫你分析你父親的性格養成)。最後,透過梳理,你要儘量客觀的思考一下,與父母相同的心理特徵是怎樣透過養育方式傳遞給你。透過以上步驟,你就可以瞭解自身心理特徵的根源,從而跳出重複童年創傷的迴圈,擺脫過去的烙印。如果你覺得自己難以完成上面的事情,你還可以找一位值得信賴的心理醫生,讓他幫助你深入分析你的童年,從而獲得頓悟般的體驗。最重要的,你要相信一點,那就是,心理特徵不是鐫刻在基因上的,如果你想改變,那就可以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最大的折磨是精神折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