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0年我國向南太平洋深海區完成了2次遠端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其實就是東風5洲際導彈的2次全程飛行試驗後,我國就再也沒有進行過往東發射的洲際導彈飛行試驗。當年的這2次發射,東風五的最遠飛行投影距離達到了9010公里。現在俄羅斯的洲際導彈往往是從白海發射,到勘察加半島命中目標,飛行投影距離在5500到6000公里。而美國乾脆都是在太平洋上空試射,洲際導彈飛行投影距離可以超過7500公里。
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
2 # 霹靂火觀察
今天,各大國裝備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均超過了10000公里,可即使是領土最遼闊的俄羅斯其兩點間最長距離也沒超過5000公里,像英國和法國那就更是可憐了。那麼如何在有限的國土上進行洲際導彈的全射程實驗呢?
現今在役的洲際導彈都是彈道導彈,其發射軌跡是一條拋物線。如果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洲際導彈的發射,扔石頭就與其類似,我們握著石頭的手就好比是導彈的推進系統,在發射的時候給以石頭一個飛行的動力,使石頭按照一定的“彈道”飛行,力氣越大,石頭飛得越遠。
可是如果我們始終用同樣大的力氣來扔石頭,那麼該如何控制石頭的飛行距離呢?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往高處扔,仰角最好大於45度,扔的仰角越大,石頭飛得越高,但是飛得距離就越近。
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這其實就是把石頭的動能給轉化成了勢能,隨著扔出去的仰角的增大,水平方向的分力減小,垂直方向的分力增大。如果把手給換成導彈的發動機,其原理是大致相同的,就是將洲際導彈的彈道增高,使其飛得更高,但是距離減小,以滿足在較小的國土面積上完成全射程實驗。
但是像英法這樣的國家恐怕在其本土連上述這招都玩不起來,所以他們往往就朝公海上試射了,不過這樣的保密性就不如在自家院子裡折騰的好了。畢竟,國之重器,豈能輕易示人。
對於射程到5000千米的洲際導彈,測試相對好辦,普通國家(當然能搞洲際導彈的其實就不是普通國家了)在自己毗鄰的公海上找一個合適濺落點,把導彈打過去就是了。此前印度測試“烈火”-5就是這麼玩的。美國現在定期對“民兵”-3進行的FOT&E,也就是所謂“後續測試和評估試射”也是一樣的玩法,從范登堡空軍基地往太平洋的誇賈林環礁方向發射導彈。早年“三叉戟”測試,曾經從佛羅里達往南大西洋阿松森打過,這兩個測試距離都在4800英里以上。蘇聯/俄羅斯國土實在太遼闊,人家可以往本土勘察加的庫拉導彈測試場發射。從1955年這個基地開始建立美華人就相當感興趣,為此專門在據這裡最近的阿留申群島修了“伊裡克遜”基地。
但是某些情況下,當你的導彈射程突破10000千米,直接往大洋發射需要擁有遠洋測控船這樣的神器,某些國家,例如我們的某位鄰居沒有這樣的裝備,怎麼辦呢?答案就是往上打。2017年11月火星-15採用極不尋常的高彈道進行了測試,飛行高度達到4475千米,飛行距離僅有950千米,看起來射程有限,但如果採取正常彈道,這種導彈的射程將突破13000千米,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的。此外,對於火箭發動機還有可以採用臺架試驗,來測算射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