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有句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在公元207年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曹操的鬼才謀士郭嘉去世,第二件事是臥龍諸葛亮經劉備三顧茅廬走出隆中,郭嘉在這一年去世,而諸葛亮又剛好在這一年出山,冥冥中自有天意,似乎暗示了此消彼長。

    這一年是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曹操平定了整個北方,準備開始對南方用兵,而在曹操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只要拿下了荊州和東吳,曹操就能統一天下,可偏偏在郭嘉去世的第二年,發生了讓曹操一生中最為關鍵的赤壁之戰,郭嘉沒有參與赤壁之戰,而曹操卻正好在這一戰中大敗而歸,終止了統一天下的步伐,這一切似乎天意註定。

    所以說,三國中郭嘉的死是最讓人心碎的,如果郭嘉不死,那麼赤壁之戰將會更加精彩,同時以郭嘉神機妙算的才能,一定能在赤壁之戰為曹操謀劃正確的戰略,並且讓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那樣的話,曹操就能在赤壁之戰中取勝,那麼天下就不可能出現三國,而是大一統的魏朝。

    曹操在赤壁之戰結束後,曾經大哭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至少從曹操的話中就能看到,郭嘉的死讓曹操最為心碎,同時郭嘉也是三國中死的最讓人心碎的人,如果郭嘉不死,會發生什麼?

    郭嘉不死,並無三國。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五大謀士之一,這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五大謀士各有特色,比如荀彧善於戰略與內政,荀攸是戰術大師,負責曹操每場戰爭具體的戰術,賈詡神機妙算,但為人低調,不輕易出謀劃策,程昱文武雙全,武重於文,郭嘉則是算無遺策,洞悉人性

    郭嘉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才能,就是他提的計策曹操百分之九十九都接受了,同時郭嘉算是最懂曹操的人,郭嘉從來不阻止曹操執意要做的事,而順著曹操的思路提出最有效果的計策,比如曹操想徵烏桓,徵求眾謀士的意見,大多數人都反對曹操遠征烏桓,無非兩個原因:一是烏桓太遠,勞師遠征,會水土不服;二是主力遠征,南方的劉表、孫權會騷擾後方。

    只有郭嘉是唯一支援曹操遠征的人,併為曹操謀劃了正確的策略,郭嘉敏銳地指出劉表是坐談客,會阻止劉備來攻打許都, 攻打烏桓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時郭嘉建議曹操兵貴神速、奇兵制勝,最終大破烏桓,連烏桓單于蹋頓都被斬首。

    郭嘉給曹魏出的計謀是險計,是有風險的,如果失敗,就會影響到郭嘉本人,但是郭嘉還是敢這麼建議,根本原因就是郭嘉能夠非常清楚地看清當時的人心和局勢,曹操的對手劉備和劉表,郭嘉完全就看透了,曹操當時的天下局勢,郭嘉也研究得非常透徹,才敢提出這麼冒險的建議,也唯有曹操敢採取郭嘉的建議,換了其他人,未必敢用。

    北征烏桓之計,僅僅是郭嘉一生中提出無數建議中的一個,除此之外,郭嘉還有十勝十敗論在戰略上為曹操與袁紹交戰提出必勝的信心,曹操徵呂布無果準備放棄時,郭嘉力勸曹操:呂布有勇無謀現在氣衰力弱,正是擊敗呂布的好機會,一舉奠定呂布敗亡的結果。郭嘉還神一般預測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這可是三國中最有名的預測,郭嘉憑藉當時的局勢敏銳正確地預測到孫策會被殺刺殺,解了曹操擔心南方威脅之心,可謂是神機妙算、算無遺策。

    郭嘉是五大謀士中最受曹操喜歡的,曹操還想在自己去世之後把郭嘉立為輔政大臣,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大哭郭嘉,為什麼郭嘉是曹操最喜歡的謀士?

    原因就是郭嘉是最懂曹操的人,曹操為人豁達,郭嘉為人隨意,曹操不重名節,郭嘉不修邊幅,曹操愛好人妻,郭嘉酗酒縱色,兩人性格上有很多的類似,再加上郭嘉每次為曹操謀劃時,都是先看透了曹操的心意,然後再順著曹操的心意去謀劃。

    從心理學上看,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順著自己的心思辦事,那不僅是成就,也是滿足,比如官渡之戰,曹操要與袁紹開戰,擔心後方不穩定,郭嘉就預測孫策會被刺殺,解了曹操心頭之憂,曹操大多數時候也能聽從郭嘉的建議。

    赤壁之戰中曹操大敗,主要原因是曹操本人輕敵大意,放鬆了警惕,才讓周瑜成功實施火攻,如果郭嘉在的話,他一定能夠看出周瑜的火攻之計,提醒曹操注意,再來個將計就計,到時候失敗的可能就是周瑜率領的孫劉聯軍了。

    一旦孫劉聯軍敗了,曹操就能繼續進攻江東,接下來就是孫權親自上陣了,即便如此,有郭嘉作為謀臣的曹操,是不可戰勝的,不僅僅是實力的強大,更是智力的強大,郭嘉善於用險計,險計一般來說很難識破,而且往往出人意料,只要郭嘉協助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取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就是時間問題了。

    正是因為郭嘉的死,才讓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所以說郭嘉是三國中死的最讓人心碎的人,他若不死便無三國。

  • 2 # 燕趙節度使

    鄧艾

    有兩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功蓋天下者不賞,勇略震主者身危”。

    這兩句話用在鄧艾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263年8月,魏國大將軍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

    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 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

    鄧艾則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統一的序幕。

    可以說,如果沒有鄧艾的奇謀,那麼三國時代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中國還要分裂多久。

    鄧艾建滅蜀大功,深感驕傲,並且常常顯示誇耀,引以為榮。

    他曾對蜀國士大夫們說:“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被殺掉了。”

    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大將,曾消滅割據四川的叛亂。但在平定叛亂後,他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族滅公孫述、延岑家族,燒燬宮室,殘殺百姓。

    劉秀大怒,嚴詞譴責吳漢,又指責副將劉尚失伐罪弔民之義。

    但鄧艾並沒有放縱士卒大肆屠殺,而是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雖然這種做法並不妥,但鄧艾卻不是出於私心,但確實保證了蜀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不是以征服者自居,燒殺搶掠。

    但姜維篡奪野心勃勃的鐘會,妄圖造反,結果鄧艾被陰謀殺害。

    而姜維和鍾會也被亂軍所殺。

    立下了蓋世奇功,不但沒有封賞,反倒被殺,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鄧艾滅蜀,徹底改變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讓勝利的天平完全倒向了魏/晉一邊,吳國滅亡已經是定局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鄧艾,三國鼎立的局面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鄧艾賦詩:

    當年鄧艾襲西川,曾把陰平石徑穿。 越嶺雄兵齊貫索,臨巖大將自披氈。

    五丁破路應難及,三國論功合讓先。漢祚將終須換主,直饒山向上摩天!

    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 3 # 貓姐話雲南

    第一冤死:關羽,三國第一將,方面大員,是三國僅有的兩員“萬人敵”之首。是三國武將中打出的兩場殲滅戰的大將之一(全殲于禁三萬餘人,另一人是張飛,全殲張郃大軍),而且是連敵方主帥也俘虜了。卻死於半個“自己人”之手;因為在關羽攻擊樊城曹仁的時候,孫權並不是他們蜀漢的敵人,也不僅僅是“鄰國”的關係,而是蜀漢的“盟友”。

    第二冤死:張飛,字翼德,死的實在可惜,張飛勇力過人,沙場悍將。當年長板橋頭一聲呵斥,如同打雷,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曹操數萬大軍自相踐踏,不戰而退,單憑這一手也足以驚世駭俗了。

    第三冤死:典韋,我覺得應該是典韋,典韋不是為自己死的,而是為了保護曹操而死。曹操率兵擊敗張濟,張濟的餘部都以張繡(張濟的侄子)為首重新聚集。這時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曹操,於是張繡暫時委身於曹操。誰知道曹操做了一件為人不齒的事情,曹操納張濟之妻。張繡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於是突然發動叛變。

  • 4 # 小屋253315373

    少時讀三國演義,每每讀到張繡起兵造反,惡來典韋死守寨門的情節,就會被威武典韋所折服。

    他的死充滿了俠士情懷和忠君思想,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他最打動我的有三點。一是臂力過人,勇武不下於虎痴許褚。二是勇冠三軍。曹操中呂布軍埋伏,鐵騎突襲曹軍側翼,眾人驚恐,典韋持短戟趨前,喂左右到:賊來十步乃呼我。敵兵衝過來時,又大喊:賊來五步乃呼我。隨即雙手發出短戟,殺傷數人,如天神下凡般震懾了敵軍,穩定了戰局。

    典韋之死最具傳奇色彩。由於判斷失誤,曹操對張繡帶甲移營深信不疑,沒做任何準備,駐地非常空虛。張繡造反前專門派力士胡車兒偷走典韋兵器,兵變時典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腰刀砍缺不堪用,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軍中無一人敢從寨門前入者。

    好一個惡來典韋,壯哉典韋,惜哉典韋,這種忠心護主的戰神,在三國時期是極端罕見的。

  • 5 # 學人趙子辰

    關羽

    1.站在劉皇叔的角度,吳狗背刺,使得一心一意追隨自己三十多年,一起興復漢室、庇護百姓的兄弟抱憾而亡。自己既未能施救兄弟,也丟掉了起家之地荊州,畢生追求之理想遇到如此挫敗,必然心碎。

    2.站在關羽自身的角度,一生光明磊落,剛剛威震華夏,正在高興自己離實現大哥的理想又近了一步之時,卻因江東鼠輩的背叛而身首異處、丟掉荊州,一定是萬般愧疚和心碎,九泉之下如何面對大哥、三弟、孔明和子龍等人。

    3.站在益德的角度,自然也是心碎萬分。

    4.站在武侯的角度,《隆中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戰略規劃就此毀於一旦,再難實現。孔明未能料到江東之毀約,使得絕倫逸群的雲長含恨身故,自己苦心經營過的荊州諸郡也丟失了,想必更是心碎。當然,雖然痛恨江東,但並不是說關羽之死全是由於這些客觀原因。關羽毀敗於劉備理想事業鼎盛之際,正如歐陽修所說的,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但是無論如何,關羽一死,荊州諸郡丟盡,緊接著益德又含恨而亡,皇叔夷陵大敗隨後身故,只剩孔明等人勉力支撐,再難迴天。萌於桃園,歷盡艱辛險阻而追求的理想再也不能實現,這如何不讓人心碎!心碎!

  • 6 # 美美達戀歌

    三國演義中誰死的時候最讓人心碎?

    關羽走麥城,劉備大破曹操於漢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東西兩線都是捷報連連,高歌猛進,義薄雲天的關二爺,達到了開卷以來最輝煌的時刻,在這一刻,距離桃園三結義的那,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理想,是如此之近,彷彿觸手可及,就在眼前,然而,就在繁華似錦烈火烹油的時刻,卻突然就是失荊州,走麥城,關羽之死,使得那個近在眼前的希望,就如同鏡中花一般片片碎裂,這種將希望明明白白,擺在你面前,又親手將它摔碎的衝擊,足以震動人的心神,關二爺的死,讓人心痛,痛的那麼讓人心碎。

  • 7 # jane簡

    三國演義中關羽死的適合最讓人心碎。自古以來,忠義之士死的時候是最讓人心碎的。在《三國演義》,關羽是絕對的忠肝義膽之士,他的“義絕”也是令人們讚歎不已。

    關羽的死可謂是英雄末路,又怎麼不會令人惋惜。關羽北伐曹魏卻被吳國呂蒙奪取了荊州。關羽最後也是被吳國軍隊俘獲,就地斬殺。一代忠肝義膽的英雄,隨著蜀國的衰敗和自己的戰敗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讓人悲痛惋惜。一代忠義之士的隕落,著實讓人心碎。最讓人為關羽所惋惜的便他以生命為代價也沒能守住荊州,卻反遭大意之名,自己的一世英名也毀於此處。

    關羽作為書中最具有義氣之人,義氣之士的離去最讓人心碎。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之中,關羽的大義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無論是劉關張之間的兄弟情誼,還是關羽的義氣之行,都是觀眾和讀者最為傾佩的。關羽的死,不止是《三國演義》中最讓人心碎的內容情節,也是歷史上一個十分重大的事件。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關羽的死是因為他“大意失荊州”,其實關羽的死的主要原因是盟友吳國在關鍵的時候的背叛與偷襲。好朋友的背叛,在生活中怕是誰都難以遭受的住。而關羽,也是因為自己的盟友的背叛而失去了鎮守之地,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關羽的死,很多人都會惋惜,都會聯想到自己的一些被朋友背叛的經歷,會為這位忠義之士而心碎。

    《三國演義》中“義絕”的關羽,一代忠肝義膽之士,他的死在很多人心中應該都是最心碎的。

  • 8 # 冷眼藏匿

    我的答案是:呂布英雄一世,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天下無雙。然最終身為武將不能馬革裹屍,身為丈夫不能保妻周全,身為君王而眾叛親離,實在可惜。

    呂布此人,可以說是三國惟一有柔情的男兒。呂布征戰四方,從不拋妻棄子。部下深陷重圍,呂布必衝陣救之。

    反觀其他諸侯,劉備、曹操二人每逢戰敗。必獨自逃亡,從不考慮妻兒老小。

    比如劉備從徐州敗亡,拋棄了軍隊,拋棄了妻兒,甚至拋棄了關羽張飛,獨自逃亡。

    當袁術求婚時,呂布考慮到女兒年幼,不願將女兒嫁出。此時的他更像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而不是六親不認的君王。

    劉備為了籠絡人心,在長阪坡的時候。甚至可以把阿斗摔地上,可見其有多麼的心狠。

    三國亂世,只有呂布顯示出了他的英雄柔情。

    二,武夫應戰死沙場,而非被屈辱擒殺

    天下無雙的呂布,騎赤兔馬持方天畫戟。曾是整個三國武將的代言人,天下英雄誰人能擋,兵鋒所向斬將奪旗。

    這樣的豪傑應該戰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才是它最終的宿命。

    可是他最終被綁得像個粽子一樣,苦苦乞命。那一刻所有人心目中那個英明神武的呂布,轟然坍塌。讓人心頭不禁一震,像神一樣的人原來竟是如此的懦弱。

    羅貫中把呂布寫成神,在呂布死的那一刻又把他所有的尊嚴踩在腳下,他所有的光環,所有的榮耀。都在他的哀求聲中支離破碎。

  • 9 # 鵬叔趣聞雜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是曹操的《蒿里行》

    正如他所哀嘆的那樣,在那個時代,人的生命是卑微的,有很多無辜逝者。另外,即使讀三國相關的作品時也不會太在意這些,畢竟只是數字。

    遊戲里人死了屍體就會消失,也許對於生活在和平環境的現代人來說,這些數字遠沒有影視劇作塑造出來的或忠或奸的人物來的鮮明。

    但是,具體計算一下受害者有多少人吧。有很多相關理論,相應數字也有很大出入,但無論如何這個數字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不可想象的,例如, 某榜中《因人為因素導致的死亡人數排行榜》中,“三國時期”排在世界歷史中第三位,最低估計的受害人數是3600萬,最大估計值為4800萬人。

    東漢末年(157年),中中國人口達到頂峰,民戶人口5648萬人。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後,歷經大小軍閥混戰,在三國末期(263年),民戶人口只有大約767萬,其中,263年滅蜀前夕魏國443萬,蜀國滅亡前夕94萬,吳國230萬(280年資料),這只是民戶資料,不包括軍隊和官員。根據歷史記載,263年來,蜀國有10.2萬士兵和4萬名官員。280年,吳國有23萬名士兵和3.2萬名官員。即便如此,總人口也只有793萬。263年的魏國約有30萬至40萬披甲士兵和官員,也就是說,三國時期平民家庭的總人口約為767萬,加上三個國家的甲士和官員的總人口約為820萬至830萬。

    在古代,戶籍登記的主要資料只包括平民家庭,即平民家庭的數量從157年的5648萬人下降到263年的767萬人,損失率超過85%。767萬的數字仍然是這三個國家穩定40多年後的數字。220年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只會更少。可以看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之慘烈。 因此,正如曹操在詩中所說戰亂激烈的地區“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的慘狀,也許這並不誇張。

    受害者這麼多,三國的粉絲肯定會大吃一驚吧。 “十常侍”等宦官的崛起引發的政局不穩、持續不斷的戰爭、三國鼎立引發的國家分裂等各種條件交織在一起,王朝的崩潰造成巨大的犧牲,後漢尤其殘酷。

    董卓的專橫、反董卓聯盟的戰鬥、曹操的崛起、三國鼎立... ... 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故事,這之外,有人會考慮捲入戰亂的平民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嗎?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結語:

    三國演義中百姓死的時候最讓人心碎。

  • 10 # Crazy灬歷史

    讀三國,最怕三個地方。

    一是走麥城

    就在剛剛,劉備大破曹操於漢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東西兩線都是捷報連連,高歌猛進。小說的主角們處在了開卷以來最高光的時刻,在這一刻,距離桃園中那“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理想是如此之近,彷彿觸手可及,就在目前。

    然而,就在這繁華著錦、烈火烹油的時刻,卻突然就是失荊州,走麥城。關羽之死,使得那個近在眼前的希望,就如同鏡花一般片片碎裂。

    不是有個著名的帖子說外中國人讀到這一段的感受嗎?我很理解。這種將希望明明白白擺在你面前,又親手將它摔碎的衝擊,足以震動人的心神。

    二是白帝託孤

    關羽死後,我們都知道桃園集團的政治理想已經破滅,但我們還在寄情於他們的兄弟情義。所以就有了大報仇,70萬大軍,水陸俱下,勢如破竹,無人可當。我們看著東吳的各種驚慌失措,心中的暢意真是難以言說的。眼看著大仇就要得報,突然之間,卻是火燒連營七百里,桃園兄弟的理想、奮鬥、情義,連同他們的生命,盡成飛灰。

    白帝託孤,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們知道,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就是劉備,就是桃園兄弟,但現在,主角死了。在此前八十三回裡讀者所傾注的一切感情,至此也化作了飛灰,怎麼不叫人痛徹心扉。

    三是五丈原

    桃園兄弟死了,但諸葛亮還活著。諸葛亮是桃園兄弟的精神繼承人,他有著桃園兄弟一般的仁慈、忠義,以及百折不撓的堅毅,他還有著桃園兄弟所遠不及的智慧。

    主角死了,但主角的靈魂還活著。

    然而,我們卻看到諸葛亮一出祁山、二出祁山,直至六出祁山,以他絕世的智慧,卻終不能逆天分毫,上方谷的大雨,中軍帳裡的明燈,最終盡數化作了五丈原上的秋風。曾經風神俊逸的神仙中人,如今卻成了皓髮蒼髯的苦情老人,連同那顆墜落的明星一起,消亡在天際。

    諸葛亮死了,主角的靈魂也死了。此後的三國,已經索然無味,不堪讀矣。

  • 11 # 遊子dream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尤其是民間流傳的二十四名將,個個驍勇善戰,卻因生於亂世,又各為其主,只能互相殘殺,實令人感慨萬千。但若論三國演義中誰的死最使人痛心,個人覺得,當屬謀臣諸葛孔明。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得孔明出山,至此諸葛亮的人生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都說“三分天下諸葛亮”,可以說沒有他輔佐劉備,也就不會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演義中,對於孔明的描繪或許過於虛化,但其確有經天緯地之才,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起初,孔明跟隨劉備,四方征戰,為其出謀劃策,可謂無往不利。然自從劉備一意孤行,於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又在白帝城病故後,蜀漢的重擔一下全都壓在了孔明的肩上,為報知遇之恩,也為了完成先主遺志,孔明繼續北伐,後又六出祁山,顯然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勞民傷財,諸葛亮又因事必躬親,導致身體每況愈下,最終病死五丈原。

    孔明的離去,使得整個蜀漢失去了主心骨,上至皇帝百官,下到平民百姓,無人不為之悲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雖未完成統一霸業,但他的事蹟卻能夠源遠流長,值得我們學習。

  • 12 # 酒盞輕紗

    三國演義中誰死的讓人心碎?劉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做為蜀國的少東家。先有其父白手起家,隱忍明德,招攬世間之英才。 然後又有關二叔,千里走單騎護送其母脫離危難。 再有趙叔長阪坡七進七出,保其不傷不痛。 後有徐庶身在曹營卻立誓不出一策,諸葛亮世外高人,下凡塵,憑一身絕學,扭轉乾坤。最後甚至姜維在亡國之後,依然選擇反魏復蜀獻出性命。 在那個年代,出身好的劉備,不知道比曹操和孫權強上多少?而劉禪的出身就更加的無人可比,前半本三國演義,都無形的在為他鋪路,後半本三國演義,都在試圖讓他"改邪歸正", 無奈明月照溝渠。如果說劉禪總是被離間,阻礙諸葛亮出六出祁山,是因為“淘氣”。姜維還在鎮守邊關,他卻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人實在是唏噓,心一片片的,稀碎!那一刻,原不原諒他,已經無所謂,他如何的英明狡黠,也不重要了,他在我們心中和蜀國一起死掉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灰飛煙滅無蹤影。

  • 13 # 悍馬濤哥

    《三國演義》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每當看到眾多名將在戰場廝殺、謀士能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時便會心潮澎湃。誠然,三國這一百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太多厲害角色讓人難以忘懷。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個完美的結局,有的人雖然名氣很大,但其一生也是很悲慘的。下面為大家盤點三國中最慘的四個人,看完簡直心碎。

    第一位,呂布。這位三國第一名將論武力排第一絕對沒人有異議,但是他年紀輕輕就命喪白門樓讓人十分惋惜。其實呂布短暫的一生也是充滿悲慘的。他沒上過什麼學,也沒過過什麼好日子,好不容易認了個義父還被王充使了個美人計讓父子反目成仇,揹負不孝不義的罵名。

    第二位,諸葛亮。這位蜀漢丞相可謂給劉備家族操了一輩子心,臨終前還在擔心北伐事業,可見其對劉備有多忠心。可是估計沒人願意做諸葛亮這種人吧。從曹操到孫權,再到後來的司馬懿,孔明為劉氏集團耗盡了心血。可惜劉備一死,阿斗扶不起,蜀漢光靠諸葛亮一個人也是無力

    第三位,周瑜。大家都聽過那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吧,其實周瑜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不過他的運氣確實很不好,娶了個小喬,本是得意快活的事,可惜引來了曹操。有傳言稱,曹操南下就是為了得到大小二喬。後來本能獨當一面,率東吳大軍與曹操決一死戰,結果來了個諸葛亮,對方智謀在他之上,真是讓人窩火!

    第四位,華佗。說華佗慘其實一點也不誇張。這位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神醫被多少人奉為傳奇。可惜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他的名氣實在太大,所以被曹操請來治病。本來是件好事,可是疑心太重的曹操竟然不聽這位神醫的,還把他關到大牢裡。估計華佗臨死都在為自己喊冤:我到底犯了什麼事,我說的都是對的呀,你怎麼就不聽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