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飯加冰

    每當看到一個佛教痴迷者拖著一身的病痛和嚴重的營養不良戒葷吃素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濟公。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蹟的《濟公傳》。據清末文人蔣瑞藻先生在《小說考證》中說: 實則南宋初無濟公是人,乃因六朝宋寶誌而偽傳者也。”

    所以濟公的原型應該是寶誌和尚,並不是李修元或者道濟和尚。濟公濟公,濟事為公。在最恰當的時候做最恰當的事,就是修道。因為我們不可能沒事找事做,總是遇事、見事、辦事。人間的事情辦好、就是天上事情辦好。

    我不學佛,不信佛也不詆譭排斥佛學。相反我認為佛學知識取之得當,是可以得到昇華的。但是就開頭說的盲目的去信、去遵守這並不是修佛。

    據說寶誌年少出家,隨師傅修習禪業,一向恭謹勤奮,到宋太始初年(465—471年)卻忽然變得行跡怪異起來,幾寸長的頭髮蓬亂如草,卻不梳不剃;常常一連幾天不吃飯也不飢餓;

    其實濟公的原型是寶誌和尚也好,是李修緣也罷,就好比一首歌感動了我,但我沒必要去印證這首歌詞所寫的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人其事。

    生活即是修道,修道也是生活,就好比濟公說的“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一樣,信佛修道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思想。

  • 2 # 滇中刀客

    歷史上濟公這個人的確存在

    根據歷史資料記錄:

    濟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濟公懂中醫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2006年,“濟公傳說”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濟公傳說”又榮獲“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間故事”。

  • 3 # 黃小莊

    在許多電影、電視劇中,有著這樣一個形象:他衣衫襤褸、不修邊幅,渾身只穿著一件破袈裟,頭上戴一頂造型滑稽的帽子,手中則搖著一把殘缺的蒲扇。在民間的傳說中,他是降龍羅漢轉世,在凡間懲惡揚善、普渡眾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濟公和尚。 身為和尚,他卻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瘋癲的模樣,但每當貧苦的人們遇到困難,他便會伸出援手。這一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來了說書人和影視工作者的青睞,於是濟公的故事不斷被改編、創造。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實際上,濟公不但存在歷史上,還大有來頭。"濟公"一詞是後人愛戴他所以使用的尊稱,他本來的俗世名字叫做李修緣,出家後法號道濟。他是中國佛教禪宗門下臨濟宗的"楊岐派"第六代,同時也是從佛教西來算起的第五十代,民間有的人稱之為"第五十祖"。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濟公出生在天台山永寧村,今天的浙江省台州市仍然保留著這一地名,並修建有濟公故居。上文已經說到,濟公原本姓李,而他的家族在宋朝名臣輩出,稱得上是名門望族。此外,李家世代信佛,也早早埋下了濟公與佛門的善緣。 濟公所在的李家成為宋代名門,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先祖李崇矩。後唐同光二年(924),李崇矩出生於潞州上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長治,身處在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他曾經先後在後漢、後周兩朝做官。北宋建立後,他又跟隨宋太祖趙匡胤討伐後周的殘餘勢力,征討北漢。北宋初年,李崇矩便憑藉過人的能力和顯赫的軍功歷任右監門衛大將軍、三司使、宣徽北院使、樞密使、檢校太傅、鎮國軍節度等要職。端拱元年(988),李崇矩去世,享年六十五歲,他死後被追贈為太尉,並得到皇帝賜予的諡號"元靖"。後來,李崇矩的兒子李繼昌也是自小便得到皇帝的垂青,等到李繼昌年長一些後,太祖皇帝便提出要讓他當駙馬,不過被李繼昌推辭了。後來,李繼昌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了一員武將,並最終做到了左神武軍大將軍、權判右金吾街仗。到了李繼昌之子李遵勖這一代,宋真宗將妹妹萬壽公主嫁給了他,而李遵勖文武雙全,歷任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澄州刺史,均州、巨集州、康州團練使,澤州防禦使,宣州觀察使等職,他治軍有方,凡事親力親為,很有威嚴。李遵勖的兒子李端懿在訓練士兵上也有一套,但他更加為史所記的還是參與編撰《宋史本傳》、《歐陽文忠公集》等典籍。此後傳了數代,到了李茂春,他為官正直,後辭官歸隱。李茂春和妻子王氏樂善好施,但年近半百仍沒有子嗣,於是便前往國清寺拜佛求子,終於喜獲一子。 夫妻二人感恩於佛,便讓國清寺住持為孩子取名為"修緣"。李修緣從小便在附近赤城山的瑞霞洞讀書,學習儒家、佛家學問。後來李茂春夫婦不幸去世,無依無靠的李修緣便拜入佛門,在天台宗高僧慧遠門下學法,並取法名為道濟。年長一些後,道濟開始四處雲遊,最終來到了杭州靈隱寺。拋開在寺院裡唸經拜佛,道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遊歷中度過的,他繼承了父親的樂於助人,常常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尤其是窮苦的社會底層百姓,再加上他通曉醫術,便常常治病救人。久而久之,道濟這個其貌不揚,但學問淵深、慈悲為懷的高僧便被四處頌揚。南宋初年,社會草創,許多百姓對未來感到不安,朝廷又有奸臣當道,盤剝黎民,於是人民便尋找"英雄",道濟就成為了他們的讚頌物件。 有人說,道濟出生時,國清寺的羅漢堂中,降龍羅漢的雕像無故掉落,這是道濟身為降龍羅漢轉世的體現;有的人則將他與南宋初年的奸相秦檜相聯絡,創造了他戲弄奸臣的精彩故事。這些民間流傳的奇聞異事到了小說創作發達的明朝,終於被總結成了《濟公傳》一書。歷史上的道濟當然沒有神通廣大的本領,也沒有降妖除魔,或是懲治奸臣。歷史上的道濟留下了不少詩作和短文,他人也將其語錄編寫成了《鐫峰語錄》一書。歷史上真的存在濟公,他也確實在民間做了許多好事,無愧於"高僧"之名。

  • 4 # 時光不遇

    提起濟公這個人物,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80年代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濟公他好打不平,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懲惡的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尤其是那首主題曲《哪裡不平哪有我》,更是在一夜之間響徹江南塞北大街小巷,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濟公這個人呢?

    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宋代確實曾有一位法號稱為道濟的和尚,根據以下記載。

    其一:據清乾隆年間被收入《四庫全書》的《武林梵字》記載:宋道濟,台州李氏子,年18赴考,適瞎堂遠公開席。其間濟以宿緣求度,遂為沙門。

    其二:《淨慈寺志》亦稱:濟字湖隱,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夢吞日光而生,年十八就靈隱瞎堂遠落髮。

    其三:《靈隱寺志》記述:濟顛禪師,名道濟,台州李氐子,初參瞎堂遠,知非凡器,然飲酒食肉,有若風狂。

    《天台山方外志》亦說:濟顛禪師,天台人,父李茂春。……母王氏夢吞曰光生師,年甫十八二親繼喪,投靈隱寺出家。

    綜上所述佐證,足以說明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

    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師傅就是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

    因此,其德性廣為人們所流傳。

  • 5 # 曉支

    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天台縣永寧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佛教小百科 歷史》中記載:道濟(1150~1209)是南宋僧人,俗姓李,名修緣,浙江天台人,他出家於杭州靈隱寺,後常住淨慈寺,是一個禪宗僧人。他的神異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通稱濟顛僧或濟公。他生活落拓,不拘禮法,不守戒律,嗜好酒肉,言行類似顛狂,所以有人稱他為“濟顛僧”。相傳淨慈寺曾經遭受火災,他到浙江桐廬一帶去募化,新修淨慈,使淨慈寺得以恢復舊觀。江浙一帶民間,至今留下許多關於濟公的神話傳說故事,有《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記載其神異事蹟。

    在父母相繼去世後,李修緣就投奔到了靈隱寺方丈慧遠大師門下,法號道濟。但是他在出家後,並沒有和其他人一樣,而是經常的出入酒肆,沒錢買酒就典當衣服。在所有人都想著將他逐出師門的時候,只有慧遠大師看出了他的與眾不同,將他留了下來。

    道濟一生樂善好施,因擅長醫術,為老百姓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所以被人們尊稱為“濟公”。

  • 6 # 千年歷史千面遊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濟公,而影視中將濟公有點神化,以至於我們覺得這個人不可能存在,更像是神話故事裡編造出來的人物。歷史的長河中,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而要找到一個被古往今來的民眾都欣賞的人物,可能是濟公無疑了。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濟公的原型是誰?他的一生有何傳奇經歷?

    其實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他在歷史上的原型生於南宋期間,浙江人,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因好善樂施、除惡揚善,深得百姓的喜愛,世人都稱“活佛濟公”。濟公的出身並不差,他本是天台臨海都尉的遠房孫子。後來他在靈隱寺出家,他的一生經歷,被民間傳播的離奇古怪。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玄乎,濟公也只是一位高僧,他跟從慧遠禪師學習,天資聰慧,佛學造詣頗高。但我們也知道,作為出家人,他的行為和一般的僧人很不一樣。他的一生沒有一直在寺廟內,總是雲遊四海,將自己的所學和當時的社會結合在一起。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他衣衫襤褸,住所不定,行走在民間,他也治病行醫,百姓過於貧困,他就不收取毫分藥費,也有給富人治病,卻常收取高昂的費用,以此接濟那些貧苦人家。所以民間對他的德行很是讚賞,其善行被人們傳播歌頌。他的物質要求極低,衣服不必光鮮亮麗,只需遮羞保暖即可,行為瘋癲,卻做事謹慎。行走在外,並不受寺廟的戒規影響,隨心所欲吃肉喝酒。但是,除了這些,他的學問和膽識卻是難有其二,他還打抱不平,劫富濟貧的義舉被民間廣為傳頌。

    濟公的家世比較顯赫,高祖曾是宋太宗的駙馬,也擔任過鎮國軍節度使。他們家世代信佛,傳說他的父親年近四旬,人沒有一兒半女,於是開始虔誠拜佛,希望得到後嗣,最終得到了這個兒子,也就是濟公。因佛而生,李家就找了國清寺的主持,給他取了俗名,名曰修緣,從此便與佛門淵源不斷。李修緣雖然家世不錯,卻沒有惹上富家子弟的毛病。年幼時就讀在村北的一個洞內,受到了道教的薰陶。父母雙親紛紛去世之後,他孤苦伶仃,就去了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父。後來又跟隨住持學習,慧根聰慧,住持取法號為“道濟”,隨後輾轉投奔到了靈隱寺。

    濟公的很多傳說,從南宋就已經形成了。民間多流傳一些神童李修緣或者高僧道濟的事情,說的都是濟公,而這些民間的流傳,經過當時說書人的不斷積累,慢慢編入自己的書中,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濟公的家鄉永寧一代,流傳的多是他小時候的事情,譬如他的出生軼事、童年小故事等等,其中有些小故事更是在別處也廣為人知,比如"棒打壽聯"、"赭溪救童"等。在家鄉之外的嘉杭一代,流傳的更多他出家後的故事。在眾多的故事中,"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這兩個故事可謂婦孺皆知,口口相傳。濟公的事蹟被寫成書,是在明末清初。也就是《濟公傳》。

    濟公的一生傳奇而又富有色彩,他瘋瘋癲癲,讓人捉摸不透,一生都在除暴安良、劫富濟貧,這些良好的品行在人們口中讚歎不絕。所以後世的人們就把他過度神化。古書《西域志》有記載:"天台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蹟往往稱著。"濟公之所以被神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據說,濟公出生的時候,國清寺的第17尊羅漢像轟然倒地,於是人們就認為濟公便是這個羅漢投胎轉世。

    當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急切需要一個救世主來解救眾生。濟公就是應運而生的人物。只是凡人的道濟,最後被人尊稱為“活菩薩”,他的尊號也是很長的,據說有28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各種道義於一身,可以說是佛教楷模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了濟公真的是受到人民的喜愛,所以人們常說“活佛濟公”,佛是不可能活的,但現在卻有一個人跟活的佛一樣,人民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

    濟公雖然瘋癲,但是才華也並不低,生平著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許多的詩句流傳至今。與他相同的唐代三賢經歷類似,都既在佛教薰陶下成長,也受到過道家的薰染。不同於他們的是,濟公佛道雙修的人生經歷,使他在佛教內獨樹一幟,出類拔萃。這些都和他從小就在赤城山學習,以及當地的風氣有關。

    濟公的居所隨著戰爭歲月,無情的被抹去了,難覓蹤影。後代鄉民感恩濟公的恩惠,多次在舊址修建濟公亭、濟公佛院等緬懷他,希望將濟公的濟世情懷發揚光大,彰顯濟公的魅力,這些都是歌功頌德的好事。如今的盛世,旅遊成為了熱門,現在的天台人民和政府希望通過挖掘這一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世情懷,讓濟公的精神在當代再次大放異彩,決定重新復建濟公故居,讓思念瞻仰濟公的人,可以在這裡感受濟公的教化和善德。

    新修建的濟公故居佔地6000多平方米,由三大部分組成,景區內樓臺亭閣、水榭園林交錯相應,很多建築也都採取了佛家的思想而建,可以說是內聚佛之靈氣,外備仙之精華。人們所熟知的老版“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先生也曾經去故居看過,並感嘆道:"濟公故居修復得好啊!”對於濟公,各位小夥伴有何高見?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和小編分享,若覺得小編還不錯,就麻煩關注一下吧!

    舉報/反饋

  • 7 # 龍叔易之道

    濟公的原型叫寶誌和尚,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過,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可不低,如今南京的寶公塔就是他的墓塔,在他附近有一塊石碑,被稱為三絕碑,上刻李白的詩、吳道子的畫、顏真卿的書法。可謂是罕見之極。

    寶誌和尚自幼出家學習禪法,和常人並無二樣,一直到了宋太始年間突然性格大變,所作所為異於常人,人們都將他當做瘋癲和尚,時常一連幾天不吃飯也不感到飢餓,而且總是胡言亂語所以寫別人聽不懂的話,後來人們才發現他說的其實都是預言,而且都印證了,由此被眾人熟知,名氣傳遍大江南北。

  • 8 # 時光隧道2019

    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

    宋代史料記載:濟公(1148-----1209),浙江台州人,他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子。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

    慧遠禪師圓寂後,道濟於1201年到了淨慈寺,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道濟於虎跑寺辭世,

    80年代,電視連續劇《濟公》上演,濟公形象走入了千家萬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朱元璋身上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你認為這些是天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