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實戰筆記
-
2 # 耿一針
哺乳期間是可以服用中藥的,而且建議服用中藥,因為相比之下,中藥的副作用較小、也更加溫和穩定。
一般奶水不足的產婦,會在煲湯時放一些中藥,來調理身體,就連西醫也會開一些中藥成分的藥物,很多患者,因為生產後子宮收縮功能存在障礙,醫生會建議服用益母草,因為益母草也是中藥,吃後也沒有影響到孩子,所以哺乳期的媽媽需要用藥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不影響哺乳的藥物,媽媽不能自行擅自使用藥物,以免對寶寶健康受到影響。
大家都知道,產後女性都存在異常情況,如不調理的話,就會患上各種疾病,產後還會出現身體虛弱的狀態,而嚴重者就需要加入中藥來輔助調理了。
產後身體虛弱基本症狀:1、體虛 :體虛是孕婦產後最常見的不適症狀。分娩時失血過多、用力、疼痛、創傷,都會導致產婦氣、血、津液的耗損,就算平時體質再好也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
2、眩暈 :分娩時產婦用力導致傷氣和失血過多,使血液不能送達腦部而感到頭暈目眩,有時還會伴有食慾不振、噁心、發冷、頭痛等症狀。一般在產後幾天內,隨著氣血逐漸恢復會慢慢好轉,不過有時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3、多汗 :由於產後需要排出體內積存的大量水分,所以產婦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感覺到口乾舌燥,或者超過一週仍然汗出不止,說明是氣虛。
4、乳房腫痛 :很多產婦都會遭遇急性乳腺炎。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汁結塊排乳不暢、發燒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繼續發展成乳房膿腫,最後膿腫破口流出膿液。
5、便秘和痔瘡:產後長期臥床很容易發生便秘引起痔瘡,加上分娩時會因傷口的疼痛,很多媽媽一想到排便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6、小便不利:產後氣虛,導致產婦排尿功能障礙,發生排尿困難,或小便次數增多,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而中藥膳食可以幫助產婦的身體儘快恢復,可以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黨參、黃芪、當歸、麥冬、枸杞、山藥、桂圓、核桃仁、黑芝麻、蓮子等煮粥或煲湯。
回覆列表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最常見的哺乳期間奶水不足,就非常適合找中醫調理,服用的自然也就是中藥了。
除此,產後的一些惡露不盡等產後疾病,中醫自古以來也都有很好的辦法與方劑,服用中藥也是必須的了。
按以上邏輯,哺乳期間的女性,只要患病,不論何病,在中醫理論指導之下,都是可以用中藥或中醫的方法調理治療的,只是在開方用藥的過程中,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差異,有所考量與變化而已。
最關鍵的是,要到正規的地方找合格的中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