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北京唐珍文化

    想要了解一枚錢的價值,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   

    清晚期,清政府為了趕潮流,開始鑄造機制幣。

    光緒爺大筆一揮,各地的造幣廠就如火如荼的開辦起來。新疆雖然離著遠,可畢竟也是政權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事情自然也不能太落後。

    於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經上層領導決定,下級官員層層部署,終於促成了喀什和阿克蘇造幣廠試運。新產出的銀幣,雖然技術不太成熟,工藝也不咋地,但仍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

    新疆巡撫潘效勞決定再接再厲,正式在省城迪化(就是今天的烏魯木齊)設地方銀元局,用土法機器壓製成套“光緒銀元”,就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面值“貳(二)錢、參(三)錢、伍(五)錢”3種銀幣。

    這種銀幣特點是在幣正面標明出生地,背面裝飾阿拉伯圖案花飾和察合臺文,而且限本地使用,產量還特別少 。

    雖然光緒爺一個勁的改革變法,最後把自己的命都搭進去了,依然沒有改變清朝的滅完。隨著1911年武昌的一聲槍響,統治了中華大地276年的滿清王朝終於把自己作死了。(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也存續了276年,是不是挺巧)

    民國第二年,迪化銀元局為拍領導馬屁,紀念中華民國成立製造“餉銀一兩、五錢”2種銀幣。到了民國6年也就是1917年,迪化銀圓局重新開爐鑄成色八五的“壹兩”銀幣,供烏魯木齊區域內流通,銀幣按背上方梅花圖案可分為“小梅花、大梅花、無梅花”3種版別。

    不知道是北洋政府的領導能力不足還是挪用公款,可能鑄錢這事人家也不太關心。

    別看迪化銀圓局專管造錢,可依然是窮的叮噹響。制幣用的裝置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掉牙的衝壓機,噸位小,壓力不足,技術工藝落後。做出來的銀幣圖文淺平,仔細看區域性花紋都不清晰,經常有邊齒殘缺不全,漏打等粗陋現象。

    到了民國7年又勉強堅持了半年迪化銀元停鑄。

    “中華民國六年迪化一兩”由於鑄行僅一年,作為地區高面值銀幣鑄量並不多,流通區域有限,屬於區域小名品。看品相的話參考19年該品種銀元交易資料,市場成交價大約在2000-4000之間吧。

    不過,樓主這枚錢幣從照片看,不知道是拍攝光線問題,還是錢幣本身成色問題,感覺銀幣的含銀量不高,疑為合金製品。個人感覺還是有點小問題的,建議謹慎收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包子店需要什麼手續和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