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向上的JG
-
2 # 宛若初雪
可以立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有些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大一點就不太好培養了。
比如尊重長輩,不亂髮脾氣,按時吃飯,吃飯不能剩飯,公共場合不吵鬧……等等。這些也需要大人以身做則,因為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如果大人喜歡看書,孩子也會喜歡上書,如果大人喜歡玩手機,你很難培養出喜歡看書的孩子
-
3 # 書俊生態農產品
首先家長有這個意識是很好的,但是過於嚴苛的規矩其實是很難持久遵守的,真正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好不要嚴苛,儘量容易遵守且持續可做的,切不可操之過急孩子在高壓下小心翼翼,一旦沒有監督立馬原型畢露,所以儘量易操作可持續!
-
4 # 往事如吟
立規矩是對的,但是要有度。其實孩子的心性成熟是需要過程的,這個跟育苗一樣,不能拔苗助長。最核心得還是要孩子做自己,內心真正的成長是長大後可以正確面對社會,培養有獨立、勇敢、理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
而家長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更多的決定和成長還是要交給孩子,原則上的錯誤需要家長必須糾正,但是在認識過程中需要孩子內心真正的接受和認知。特別是在家庭關係中,孩子的年齡和處在家庭關係何種階段很重要,比如是二元關係還是三元關係,這關係到孩子聽誰的不聽誰的,在糾正孩子的時候誰的說服作用最大。比如三歲以下的孩子處在二元關係中,他的關係認知中只有母親是他人際關係中的核心,其他人都不是。這個時候孩子只相信自己的母親,等到了三歲以後,孩子處於三元關係中,認識到除了他與母親以外還有父親的存在,三元關係中建立使得在處理的關係複雜程度增加。孩子在處理這種關係的時候就學會尋找合作伙伴,那麼這個時候在立規矩的時候,孩子就存在了尋找幫助的能力。在家長看來是孩子在抗拒,其實是孩子在認知過程中的一種被強迫接受時候的對抗反應,這是成長中的正常反應。這就需要家長不要過於強勢,需要循序漸進的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認知並引導其接受,並且是一樣一樣的來慢慢培養,而不是所有的環節一次性的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裡,即使被迫接受也就對孩子今後的成長不利,特別是心智的成長不利。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也要看什麼規矩,有些規矩是必須要嚴格讓寶寶去學習遵守,比如尊老愛幼,尊師重道,不能隨便打人罵人等等都是需要從小給寶寶植入這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