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名不同
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
綿茵陳,別名茵陳蒿別稱茵陳蒿(本草衍義)因塵、因陳、,白茵陳(中藥志)。
土茵陳,別名豬毛蒿、石茵陳、山茵陳、西茵陳、北茵陳。
2、 形態特徵不同
茵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釐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
綿茵陳多年生草本,為菊科植物,莖單生或少數,高40-120釐米或更長,紅褐色或褐色,有不明顯的縱稜,基部木質,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營養枝上的葉,葉柄長約 1.5釐米,葉片2~3回羽狀裂或掌狀裂,小裂片線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絹毛;花枝上的葉無柄,羽狀全裂,裂片呈線形或毛管狀,基部抱莖,綠色,無毛。
土茵陳為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狀,高25~70釐米;莖多條自根狀莖發出,直立或基部臥地,方柱狀,多少帶紫色,被皺曲短柔毛,各節均有一對分枝。葉對生,近紙質,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4釐米,頂端鈍,基部楔尖、近圓形至微心形,全緣或有疏離小鋸齒,上面常染紫暈,兩面均有毛和腺點;中脈和每邊3~4條側脈在上面均不明顯,下面凸起。
3、 產地不同
茵陳原產歐洲。茵陳草在俄羅斯、喬治亞、法國、荷蘭、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亞人工栽培,其中法國栽培食用歷史悠久,是法國的著名香料之一。茵陳草已被較普遍栽培。在中國分佈於西北地區及蒙古,俄羅斯部分地區,生長於山地陽坡。
綿茵陳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土茵陳主要分佈中國東部、西北部、西南部和南部(海南未發現)各省區。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均有。
4、 藥用效果不同
茵陳是黃疸的專屬性藥物,可治療溼熱或寒溼導致的黃疸,用於治療寒溼黃疸,一定要加上溫通或者溫化的藥物共同治療;
綿茵陳對人體結核桿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對某些面板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顯著的消熱利溼,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
土茵陳清暑解表,利水消腫,用於中暑,感冒,頭痛身重,急性胃腸炎,腹痛吐瀉,水腫。
1、 學名不同
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
綿茵陳,別名茵陳蒿別稱茵陳蒿(本草衍義)因塵、因陳、,白茵陳(中藥志)。
土茵陳,別名豬毛蒿、石茵陳、山茵陳、西茵陳、北茵陳。
2、 形態特徵不同
茵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釐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
綿茵陳多年生草本,為菊科植物,莖單生或少數,高40-120釐米或更長,紅褐色或褐色,有不明顯的縱稜,基部木質,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營養枝上的葉,葉柄長約 1.5釐米,葉片2~3回羽狀裂或掌狀裂,小裂片線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絹毛;花枝上的葉無柄,羽狀全裂,裂片呈線形或毛管狀,基部抱莖,綠色,無毛。
土茵陳為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狀,高25~70釐米;莖多條自根狀莖發出,直立或基部臥地,方柱狀,多少帶紫色,被皺曲短柔毛,各節均有一對分枝。葉對生,近紙質,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4釐米,頂端鈍,基部楔尖、近圓形至微心形,全緣或有疏離小鋸齒,上面常染紫暈,兩面均有毛和腺點;中脈和每邊3~4條側脈在上面均不明顯,下面凸起。
3、 產地不同
茵陳原產歐洲。茵陳草在俄羅斯、喬治亞、法國、荷蘭、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亞人工栽培,其中法國栽培食用歷史悠久,是法國的著名香料之一。茵陳草已被較普遍栽培。在中國分佈於西北地區及蒙古,俄羅斯部分地區,生長於山地陽坡。
綿茵陳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土茵陳主要分佈中國東部、西北部、西南部和南部(海南未發現)各省區。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均有。
4、 藥用效果不同
茵陳是黃疸的專屬性藥物,可治療溼熱或寒溼導致的黃疸,用於治療寒溼黃疸,一定要加上溫通或者溫化的藥物共同治療;
綿茵陳對人體結核桿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對某些面板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顯著的消熱利溼,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
土茵陳清暑解表,利水消腫,用於中暑,感冒,頭痛身重,急性胃腸炎,腹痛吐瀉,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