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登攀
-
2 # 府尹道尹觀天下
一定有不少人看完水滸傳的最後一集哭了。
無法統計究竟有多少人哭,但絕對有!那為什麼哭呢?因為這一百單八將,起初是何等的風風光光、豪氣沖天、前途輝煌,可是到最後你死我傷、他走你往、頭人毒死、軍師吊亡,悲慼戚烏鴉叫,慘悽悽全沒了,一切灰飛煙滅,象秋風掃落葉一樣痕跡也無,讓人感到悵惶悲傷。
三打祝家莊,拿下曾頭市,打下高唐州。戰勝童貫,擒拿高俅,逼的朝野束手無策,然而,在這大好形勢下,宋江一批人卻千方百計的招安了,結果,在一百單八將中引起了許多不同意見,搞得兄弟們人心不齊,怨聲紛紛,時有矛盾發生,分散了力量,冷了兄弟們的心。可怕的是,招安後,宋江帶領這已心不齊的豪傑們,去征伐和自己同樣性質的方臘,兄弟們帶著怒氣奮力拼殺,結果是,死傷大半,死的都是慘死,傷的更是慘不忍睹,這就加深了剩下兄弟們的悲觀情緒。還有更讓兄弟們寒心的,狼狽不堪得勝回朝後,兄弟們被拆散分離,草草打發了事,此時,宋江心灰意冷,認識到自己也沒好後果,拉下李逵服毒而死,
神機軍師再無神招,預測自己也絕無好果子吃,上吊而去。
-
3 # 半畝方塘一寸心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讀《水滸傳》需先了解下作者施耐庵的學識、經歷和寫“水滸傳”這部小說的立意主旨。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飽讀詩書,通古博今,忠誠仗義,堪為古今通才。曾和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同榜進士,《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也是其門下弟子。其學識才華可見一斑!施耐庵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元朝末年,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各路起義軍揭竿而起,興兵反元。張士誠在平江起義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張士誠降元之前,施耐庵屢苦諫不從,這讓施耐庵非常失望也氣憤之極。試想,這些寧可辭官投奔你張士誠旗下的英雄豪傑們,是抱著推翻元朝黑暗統治 ,建立漢制政權的初心,最後你倒戈投降元朝,情何以堪。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教學著作。後來張士誠被朝廷委派征討朱元璋,兵敗身亡(有宋江徵方臘味道)。那麼,這個張士誠和水滸傳中的宋江,是否有異曲同工之處?其一、張士誠卻有俠義心腸,為人仗義,經常救濟貧苦百姓,是否就是“及時雨”宋公明原型呢?其二、張士誠是主動投降元朝的,雖然他自稱“權宜之計”,而宋江名義上是為兄弟們找個出路,其實更是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接受朝廷詔安的,這一點上“張”“宋”,如出一轍,可謂一丘之貉。所以金聖嘆點評《水滸傳》人物時說“武松定考上上,而時遷和宋江是一路人,定考下下”。所謂的“及時雨”不過和雞鳴狗盜之徒為一路貨色罷了!所以,很多人讀水滸傳讀到最後大多是為武松、李逵、林沖等英雄悲慼,而更多的是對宋江投降派的憤恨和失望。試想耐庵公寫到最後結局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可以從施耐庵寫給好友顧逖的一首謝絕詩中體會到:
年荒世亂走天涯,
尋得陽山好住家。
願闢草萊多種樹,
莫教李子結如瓜。
尤其是這最後一句,最是耐人尋味!李子就是李子瓜就是瓜,瓜是結不到李子樹上的,李子也不會長成瓜那麼大個頭!其中寓意一目瞭然。魯迅評語“一部《水滸傳》,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水滸傳》的確是一部結局悲慼的悲劇小說,但不值得落淚,卻值得反思!
管窺之見,權作娛樂!
-
4 # 邏輯文史游
各類《水滸傳》電視劇雖然都不會在故事的“主旋律”階段去按原著拍攝,但關於結尾的處理基本都是遵循原著的。原著中最後也就是宋江喝了毒酒,又怕李逵造反毒死了他。藉著吳用、花榮紛紛自縊,徽宗還是那個徽宗,梁山卻已不再是那個梁山。邏輯文史姨看到這裡只是覺得感慨萬千,都沒有上升到哭的高度,而且在閱讀原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情節讓我流淚的。
但在日本作家正子公也和森下翠的《繪卷水滸傳》中,倒是出現了不少讓我流淚的情節,哈哈…森下翠已經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倒了《水滸傳》中,所以他的文字很考慮細節,森下翠旨在把每個梁山頭領都“主角化”,所以你可以看到諸如曹正、王定六、鬱保四這樣的小人物都有著獨立的故事。
所以影視劇中對於人物的處理可以夾雜許多編劇的個人情感,但你若單看原著的話,恐怕沒有大情懷的人不會感同身受,更不會流淚吧…
回覆列表
看《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我的感覺是:嘆息的人多,流淚的人少。
咱們且從頭說起。
一,情節回顧《水滸傳》的最後,說的是梁山集團主要成員的最終歸宿。咱們可以從以下幾首詩中簡要回顧一下。
1,百八英雄聚義間,東征西討日無閒。甫能待得功成後,死別生離意莫還。
說的是:南征方臘,回朝受封不久,戴宗,阮小七,李應,辭官而去,得以善終;關勝,呼延灼為國捐軀;宋江,盧俊義,花榮,吳用,李逵,則分赴各地上任。
2,奸賊陰謀害善良,共為饞語惑徽皇。潛將鴆毒安中膳,俊義何辜一命亡。
說的是:廬州安撫使盧俊義被高俅,楊戩設計,在御膳之中放入水銀殺害。
3,宋江飲毒已知情,恐壞忠良水滸名。便約李逵一起死,蓼兒窪內起佳城。
說的是:宋江飲下御酒,不日就知道已經中奸計,喝下了毒酒。他擔心李逵造反,壞了梁山忠義之名,就把李逵叫來,也喝下了毒酒。二人皆死,都葬在蓼兒窪。
4,紅蓼窪內客夢長,花榮吳用苦悲傷。一腔義烈原相契,封樹高懸兩命亡。
說的是:花榮,吳用來探望宋江,知道實情後,悲傷至極,倆人相約,雙雙吊死在宋江的墳前。
以上就是梁山僅存的二十七位好漢的最終下場,尤其是主要成員的結果,更是可惜,更是令人嘆息。
2,想當初,兩次打敗童貫,三次打敗高俅,如果能憤而除之,斬其鋒芒,或許最後的結果要好一些。可惜的是,宋江唯唯諾諾,生怕得罪權臣,最終把一幫生死弟兄全部都帶進了泥潭。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也算英雄;被毒殺身死,被逼無路而亡,實在是死的窩囊,令人扼腕。
三,“可憐”可憐的是,他們生不逢時,生不逢世。宋徽宗時期,北宋朝政日益腐敗,徽宗不善理政,奸臣瞞上欺下,朝政廢弛,朝堂腐敗。而宋江他們,卻並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愚忠”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雖然招安之舉沒有錯,但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錯誤的——一味地妥協,退讓,沒有把握主動,掃清盡忠之路上的障礙,是他們沒有善終的主要原因。
四,結語看到江山集團這樣一個結局,我相信,大部分人會扼腕嘆息——縱然宋江等人死的有些不值,但終究也算為國盡忠,也算洗脫了罪名,還了清白之身,有了忠良之名。
所以我說,對於他們,無需流淚,只需嘆息,更需從他們身上汲取正能量。
所謂: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業已入地中。可嘆豪傑夢一場,銘記忠良佳話揚。
言盡於此,請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