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捕頭
-
2 # LZE從小就帥
前不久,相聲演員苗阜在微博上釋出訃告,自己的恩師鄭小山去世,享年82歲,整個青曲社上下都沉痛的哀悼這位老先生。在我們看來,年僅82歲就去世的鄭小山老先生去世的太早了,還沒有把自己的藝術完全傳給下一代就走了。可是在相聲界,鄭小山82歲的年齡卻已經算是高齡了,甚至是大大超過了相聲演員的平均壽命。那麼相聲演員們平均壽命大概是多少呢?說出來讓所有人都吃驚,以文字輩為例,部分已故的文字輩相聲名家平均壽命僅有70歲。
這是一個無比殘酷的事實,相聲大師劉寶瑞去世的時候僅僅53歲,趙佩茹僅僅59歲,趙振鐸老先生60歲,這些都是英年早逝的典型。尤其是德雲社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去世的時候僅有59歲,可以說郭德綱拜師才幾年,如果不是因為侯耀文英年早逝,相信德雲社當年發展的時候不會遇到那麼大的阻力。畢竟侯耀文先生是出了名的護犢子,甚至侯耀文先生去世以後,仍然有人忌憚他是郭德綱的師父而不再為難郭德綱。
不僅如此,前些年經常活躍在舞臺上的相聲演員王平,年僅51歲就和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一樣,因為心臟病發作去世,甚至連救護車都還沒來得及趕到,人就已經去世了。相聲演員之所以有這麼多英年早逝的演員,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相聲演員們普遍壓力過大,演出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創作壓力大。為了想出一個包袱來,許多相聲演員為了找靈感甚至幾天幾夜睡不著覺,連吃飯走路都在思考演出細節,再加上長期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成為了悲劇的最主要的因素。
不僅僅是相聲演員長壽的人少,就連還活著的相聲演員也基本上都是百病纏身。前不久剛過完七十大壽的德雲社的于謙的師父,石富寬先生被確診為直腸癌,讓喜歡他的觀眾為之震驚。德雲社的張鶴倫糖尿病外加嚴重的支氣管炎,甚至嚴重到了只要感冒必定咳嗽不止的程度。相聲演員似乎都躲不開糖尿病這個職業病,就連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也是糖尿病比較嚴重的典型,德雲社的演員還有一個普遍的健康問題就是肥胖症,德雲社的胖子太多了,而且個個都是兩百斤起步的。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所有人都聽爛了的一句話,而德雲社的演員的表演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分鐘起步,這需要花多少年的功夫在裡面才行呢?德雲社的演員們為了創作一段相聲,你說是絞盡腦汁那是一點都不為過,岳雲鵬參加歡樂喜劇人,連續拿出來十多個不同的新作品,用他自己的話說,為了想出這些相聲段子來,自己和搭檔孫越簡直要走火入魔了。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只為能換來臺底下觀眾的一聲笑。
所以每一個相聲演員,或者說喜劇演員都是可敬的,他們用自己的努力換來我們的笑聲,自己卻不知道該到哪裡去尋找快樂。向每一位喜劇演員致敬,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的歡樂,德雲社許多演員都是帶著傷病堅持表演,比如血灑舞臺的張雲雷。在去年這麼多相聲前輩離開我們以後,希望每一位相聲演員都保重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養好身體才能多為喜愛你們的觀眾演出!
-
3 # 60老哥在青島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意思,使我聯想起各種職業中幹出了一番成績就早逝的很多人。
現今社會從事各種職業都存在著很大的壓力,何況相聲演員這種娛樂大眾的職業,真所謂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在相聲界能幹出成就的演員要付出多麼大的辛苦了。
侯耀文的發病比較急,家族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但搶救醫生仍然認為侯耀文的離世可能是心源性猝死(過度勞累,精神極度緊張)。
相聲演員牛振華的死因很悲催,開著大奔追尾前面的大貨了,現場比較慘烈。
總之,早逝的這些人與工作和生活壓力是分不開的。
相聲演員的每一個包袱都不是信口開河就能抖落出來的,每一個細節和當時觀眾的氣氛都要掌握的恰到好處才能把包袱抖響贏得滿堂喝彩。
所以有些有成就的相聲演員在幕後要下多少功夫費多少心血可想而知了,加之生活中不太注重身體健康,每天忙碌著演出,寫作品,各種社交應酬,身體嚴重透支,早逝就不足為奇了。
實際上各行各業都有些早逝的人!關鍵問題還是生活壓力大,自己不夠重視健康,日積月累的把自己身體早早的透支到底了。
純屬個人愚見。
-
4 # 歡娛嫌夜短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相聲大師劉寶瑞53歲去世
相聲演員趙振義60歲去世
相聲大師趙佩茹59歲去世
相聲演員王平51歲去世
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59歲去世
……
由此可見,相聲算是個高危職業。
壓力非常大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相聲演員為博大家一笑,為想出一個包袱,幾天幾夜冥思苦想都是可能的。同時基本功不能落下,還要想著如何創新,臺上不能忘詞,不能冷場,臺下還需要謹言慎行,以免言行不當造成不良影響。壓力是非常大的。
情緒不穩定
心理素質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聲演員也不例外,心理素質差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創作沒有靈感,觀眾反饋差,突發事件等等,情緒變化大起大落,間接影響了身體健康。
不良習慣
一天的時間是固定的,相聲演員不是在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這個“路”指的是為演出所做的準備。熬夜創作,半夜錄節目,整夜不眠,過度吸菸飲酒……這都對身體危害特別大!
壓力大、情緒不好、不良習慣都會慢慢引起身體的不良反應,危害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還是希望相聲演員們多多保重身體,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笑聲。
-
5 # 娛事我知道
因為有很多相聲演員去世的時候年齡還不是特別大,所以會讓樓主覺得“相聲”是個高危職業。
其實,這個是沒有什麼依據的。
這就好比總共有十個說相聲的,其中有兩個去世了,碰巧他們的年齡都不大,哪怕其餘八個今年都已經一百多了,給人們的感覺也好像是去世的相聲演員年齡都不大,甚至會以為從事了相聲這個職業,就等於選擇了早逝。
這個思維顯然就是不正確的。
雖然現在有很多相聲演員去世的時候,年齡不是特別大,但是還有更多的在世相聲演員年齡也不小呢。
比如楊少華先生現在88歲,身體依然不錯,馬三立先生過世的時候也將近90多的高齡了,這麼看來,是不是又可以說,相聲演員都高壽呢。
-
6 # 老劉143142965
這個問題有點“離奇古怪”。不過也挺“怪”的。相聲界還真沒出幾個高壽的!照說這個職業成天樂呵呵的心情應該很愉快應該長壽。但是,事與願違!他們總是把歡樂送給別人!而自己呢,恐怕人生的一切苦惱全吞嚥在肚子裡,沒有釋放出來的原因吧?!
-
7 # 玉之哥
郭德綱五十多了,你的意思郭麒麟快要繼承家業了?
相聲演員一般早熟,老郭八歲登臺,郭麒麟更小
于謙就不會,人家不早熟,還有不強求
早熟一般也早衰!所以老郭看著比吳奇隆老太多
-
8 # 志存高遠3330
人一輩子掙多少錢是前世造就的。比如你命裡一百歲安排你掙一百萬,你50歲就掙了一百萬那你肯定就要死了。你在世上的使命己完成了。
-
9 # 江湖人稱LC
壓力太大吧,學藝的時候起早貪黑,背貫口,什麼憋死牛繞口令,好不容易學有所成後又得起早貪黑的寫段子,想著法的想要逗觀眾笑,太難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莫過於把人逗樂,向相聲演員致敬!
-
10 # 圖途
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關鍵是心情,相聲演員也是人,雖然他們的工作是給人帶來快樂,但未必自己總有快樂的心情。
所以,為了讓自己有快樂的心情,可以看看下面有趣的圖片。
回覆列表
這些年來,相聲演員英年早逝的情況發生過幾次,因此就有人將其視為一種規律,歸結為相聲演員平時表演說話愛損人,因此落得這樣的結果。
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理論,也是把偶發現象當做普遍現象,是非常不足取的。
相聲界當然有洛桑、牛振華、王平這樣早早過世的演員,但也有馬三立、侯寶林這樣高壽離開的演員,更不要說現在還有楊振華、楊少華、陳湧泉等健在的高壽老演員。如果按照後面幾個人的情況來看,是不是又可以總結出,相聲演員都是笑的使者因此普遍高壽這樣的理論來?
英年早逝的演員們
說起相聲行業,英年早逝的人確實有不少,將時間線拉長就會找出更多,但早逝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的。
比如小蘑菇常寶堃,他去世的時候只有29歲。常寶堃是作為相聲演員參加志願軍赴朝慰問團時,在北韓中彈犧牲的,後來被追認為烈士。
這20多年來英年早逝的相聲演員,包括因車禍去世的牛振華和洛桑。去世的時候牛振華48歲,洛桑只有27歲,令人惋惜。
東北相聲演員王平於2013年去世,年齡也只有50歲。再加上2007年去世的侯耀文,59歲的年紀不算英年早逝,但至少也不算特別大的年歲。
“遭報應”之說是開玩笑
看到這些人的情況,有人就煞有介事總結規律說,相聲演員在臺上說話比較損,容易得罪人,而且總是說話也非常傷神,因此這些演員才過早離開。
對於所謂“遭報應”的說法,不僅是有圍觀群眾議論,連相聲演員自己也有過類似開玩笑的說法。
1980年代侯耀文、石富寬合說相聲《火紅的心》,就有相關的臺詞。“侯耀文”晚上回家發現自己家著火了,愛人就此埋怨他說,我說不讓你說相聲不讓你說相聲你偏說相聲,你看,著火了不是?石富寬追問說相聲和著火有什麼關係,愛人解釋說,你們說相聲的嘴沒把門兒的,平時逮誰挖苦誰,你看,報應了不是?
這當然是相聲演員開玩笑的說法,如果上升為一種規律和理論,那就是以偏概全了。
那些長壽的演員們
可以再看一下,相聲界除了上述一些英年早逝的演員,還有很多演員是長壽人士。最典型的就是相聲泰斗馬三立。馬三立作為壽字輩相聲演員,2003年去世的時候享年89歲,已經接近90歲。
侯寶林作為相聲大師,1993年去世的時候76歲。馬季2006年去世,享年72歲,年齡不算大也不算太小。
而今在世的很多相聲演員,也有比較高壽的。比如天津相聲老演員楊少華,在觀眾當中很有人緣兒,他是1932年出生的,而今已經88歲高齡;與他名字一字之差的東北相聲名家楊振華,現在也已經84歲。與李金斗合作多年的寶字輩演員陳湧泉與楊少華同齡,如今也已經年近90歲。
以偏概全不可取
綜合來看,不管是總結為相聲演員容易早逝還是高壽,都屬於以偏概全的說法。與很多行業尤其是演藝行業的從業人們相比,相聲演員並沒有表現得更為特殊。從各行各業來看,都有年齡不大就離開的人,也有高壽的人,相聲演員與他們相比並沒有特別明顯的不同之處。
把片面當客觀,把相關性當必然性,這都是人們經常有意無意犯的邏輯性錯誤,對此我們應該加以注意,以免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