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白開君
-
2 # 凡人姓名
下面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港影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很多優秀的大牌導演和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離港,選擇去好萊塢發展。張國榮梅豔芳等的離開代表著香港巨星時代的終結。
香港那時候的巨星是真正紅遍亞洲的(周潤發、成龍、李連杰、王祖賢等)在全亞洲都是火的不行。不像現在的很多明星都是靠媒體吹捧出來的。還有一大批優秀的幕後製作人的離開(一個好的電影不僅只有演員、導演是關鍵,還有編劇、攝影、剪輯、燈光、特效呢),更是整個行業的損失。
另一方面優秀演員培養跟不上,後繼乏力(當時無間道的出現就是那個黃金時代最後的迴光返照,反正我印象中就是這樣)。原因是競爭愈發激烈,北有日韓,西有歐洲,南有泰國印度,更有好萊塢的全面衝擊,加上香港本土有房地產利潤吸引。在電影產業上的收益吸引力降低,投入則減少,然後投資回報少,就更加吸引不了新的人才加入演藝圈磨鍊成才,然後惡性迴圈……還有從風格特色上來看,香港電影本來就是著眼小人物、小事件、無厘頭、生活化的打打鬧鬧為特色的.這也是他們獨樹一幟的本錢,完全可以和好萊塢那些拯救地球的大片一拼.如果他們繼續這種小打小鬧的特色,也不會太快衰落。
港片萎靡的原因,首先是製作成本的提升,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從演員到後期製作相對目前而言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成本必然影響盈利方式,香港老電影的收入人群主要是香港本地人群,大陸的觀影主要從盜版影碟等渠道,不能為香港電影提供經濟支撐。隨著網際網路發展,香港人口基數太少,能為影片提供觀影收入變得更少。造成了港片靠大陸票房支撐,入鄉隨俗,影片內容更傾向取悅內地人審美。可以說現在的香港電影不能再稱之為香港電影,沒有了他本身的特色。低俗,浮誇,僅僅靠消費觀眾對老香港電影的情懷來產生利益。以前香港電影拍給香港人看,有地方特色,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魅力。而如今為生存強行融入大陸,偏偏又未得精髓,一昧浮誇惡俗。舉例,一年一度的澳門風雲,一年一度的提醒我們這個就是目前的香港電影。完全靠消費演員消費老電影IP變現。這個行為是可恥的,偏偏大部分人願意一次次的去走進影院希望經典再現,然後一次次的失望吐槽。
港片萎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優秀演員的流失。八九十年代,大量優秀電影人才湧入香港。李連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期間他塑造了黃飛鴻,方世玉等一系列經典角色。而如今只要稍微有一點點名氣的藝人全部奔著大陸來發展。上個大綜藝節目,拍各種爛劇,瘋狂斂財走人。消費自己也消費自己的觀眾。如今香港演藝界只剩下那些堅守自己的老藝人。沒有好的演員沒有好的製作團隊,拍不出好的作品。惡性迴圈造成了港片的輝煌成為歷史。反觀如今大陸電影娛樂圈,小鮮肉橫行,各種炒作各種圈錢,終究一樣會走向沒落。